一批省内外企业看好自贸港建设下的休闲渔业发展机遇
休闲渔业成投资新赛道
近日,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游客出海海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近日,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游客出海海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实习生 陈韧锐
近日,海南勤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勤富有一件开心事:注册的新公司名字“海南七洲海洋休闲渔业有限公司”申报成功了。他逢人就说,“这名字寓意好,事情一定能办成!”
布局发展休闲渔业,周勤富酝酿已久。作为海南省罗非鱼养殖规模最大的水产企业,休闲渔业融合三产发展,有望让这家有着35年养殖罗非鱼历史的企业再添新翼。
发展休闲渔业是海南建设自贸港的重要内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休闲渔业试点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休闲渔船管理规范、休闲渔业经营主体等予以明确,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渔民转产转业。这意味着,我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意见》一出台,让原本青睐休闲渔业的各路资本沸腾,越来越多的省内外企业欲在海南休闲渔业这块产业版图上分得一杯羹。
补链升级 海南“罗非鱼大王”从鱼到渔的升级之路
熟悉周勤富的人,都知道关于他的“一条鱼”的故事:
从养殖罗非鱼、人称“海南罗非鱼大王”,到发展罗非鱼加工出口,年产品销售额近5亿元人民币,周勤富带领的勤富集团研发生产的各类水产品已有50多种,勤富罗非鱼产品已“游向”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一些关注休闲渔业的投资者,对另一条“渔”的故事或许也不陌生:
养殖一条金鲳鱼的成本是7元,拿到市场上售卖价格并不高。但是换一个思路,吸引游客给鱼喂食可以赚30元,吸引钓客坐船出海垂钓,按照钓鱼58元、船费100元/次计算,鱼的身价涨到188元;如果再吸引游客到渔家乐吃饭,按照每人80元的消费标准,鱼的身价涨到268元。
从7元到268元,鱼的身价倍增,这是休闲渔业产业起了作用。从鱼到渔,从一产到三产,周勤富看中了这个投资风口。
周勤富认为,海南岛四周环海,公司所在地文昌拥有七洲列岛、冯家湾、八门湾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七洲列岛被国际钓鱼协会(IGFA)认定为“世界第三大海钓钓场,垂钓资源丰富。
“自贸港建设释放更多休闲渔业政策红利,带来更多制度创新,我们十分看好休闲渔业的发展,希望未来能打造丰富的休闲渔业新业态,建设一个海上休闲娱乐平台,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海钓赛事。同时,这是一次难得的企业延伸产业链的机会,将一产二产三产真正融合发展。”周勤富说。
前些年,不少渔民跟着周勤富一起养殖罗非鱼,赚了些钱。但是近几年随着生态环保要求提高,不少渔民面临退塘还湿还林、转产转业的压力。
周勤富说,“我希望发展休闲渔业,以此帮助更多的渔民实现二次创业!借自贸港建设东风,希望休闲渔业就像我们的罗非鱼一样,从小到大,从鱼到渔,游向世界。”
据介绍,接下来,海南七洲海洋休闲渔业有限公司将结合渔民转产转业需求,和渔民合作社合作,改造升级一批渔家乐、民宿,吸纳渔民就业;给一些有潜力的渔村注入文化IP,给文昌打造“玩海”新名片,并把文昌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资本竞逐 省外企业纷纷组团到琼“淘金”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不仅吸引了省内企业的投资,一批省外企业也组团到海南“淘金”。
8月6日,四川凯迈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永杰又来到海南,这是他自去年11月以来,第7次来海南考察休闲渔业,而在一周前他才刚来过海南。
“这几趟,我们主要去三亚、琼海、文昌、乐东等市县调研休闲渔业码头、港口资源。”任永杰说,休闲渔业一头连接着渔业旅游资源,一头连接着渔民转产转业,中间的连接点是船。作为新能源企业,希望能在打造新型能源船上发力。
去年年底,四川凯迈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712研究所、中国铁建港航局、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团来海南考察休闲渔业产业发展。
“前期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去考察,我们一致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海南具备投资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之所以这么多企业组团来,是因为在不同领域大家各有长处,我们希望能抱团在海南布局一个完善的休闲渔业产业链。”任永杰说。
没想到,好消息纷至沓来。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并指出,发展休闲渔业。随后,《意见》出台指出,我省休闲渔业将大力发展“五个一工程”,其中包含将投放一批清洁能源休闲渔船。
“休闲渔业产业,既要靠技术又要靠资本。要有集团化的投资或者集群化的资本以及研发技术的输入,才能把海南休闲渔业打造成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产业体系。”任永杰表示,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企业在税收、建设用地、营商环境等方面都会享受红利,他们投资产业发展的目光将会放得更长远,希望能在海南打造一个休闲渔业智能制造基地,并辐射全国。
中铁建集团港航局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院院长李燕密切关注海南休闲渔业发展的“一举一动”。“我们计划在海南改扩建、新建一批智能码头和智能渔港,同时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做好近海终端配套服务。”李燕说,“接下来,海南将在市县试点休闲渔业,期待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有政策匹配,基础设施的运作才能‘动起来’。”
扬帆启航 我省将开展一批休闲渔业试点
将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产业打造
日前,“海南省加快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9月海南将启动休闲渔业试点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良表示,我省将以渔业转型和渔民专业为方向、以养殖业和休闲渔业为重点,将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产业打造。休闲渔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路资本都十分关注休闲渔业的发展,我省也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尤其是近期将开展一批休闲渔业试点,资本在造船业、海洋牧场、海上休闲平台、美丽渔村和民宿建设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此外,《意见》也指出,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渔业开发和经营。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明显的休闲渔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目前,海口、文昌、琼海等市县都在积极准备试点筹备工作。协会在省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完善休闲渔业船舶及人员的报备监管调度系统,引入相关保险产品,在各个码头配套救援队伍,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为试点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海南省渔业休闲协会执行会长朱庞表示,接下来,协会还将在近期举行海钓裁判培训和导钓员培训,渔民可积极报名参加,拿到相关证件后可上岗就业。“随着休闲渔业的发展,会涌现一批类似海钓裁判员和导钓员的新职业,将吸纳更多的渔民就业。”
“我们希望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民’的模式发展休闲渔业,带动更多渔民转产转业。”周勤富说,海南休闲渔业才刚刚启航,期盼更多的政策细则落地,希望它将来能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和渔民一起乘风破浪。(本报海口8月9日讯)
我省休闲渔业将大力发展五个一工程
创建认定一批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创建一批海钓赛事基地
创建一批休闲渔业小镇和美丽渔村
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节庆活动
投放一批清洁能源休闲渔船
“玩法”多一点>>
“疍家渔排”
疍家渔排。资料图
位于海南陵水的新村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规模的石斑鱼养殖基地。这里居住着许多疍家人,疍家人靠打鱼为生,以舟楫为家,民俗风情浓郁。
在陵水的疍家渔排品尝当地特色海鲜是一种特别的经历。当太阳渐渐在海平面消失,新村港变换了色彩,疍家渔排上点起了灯火,橘黄色的倒影让海水更加多情。
濑尿虾、琵琶蟹、鸡腿螺、椰子鱿鱼是这里颇受欢迎的菜品,此外,有一种美食已经成为招牌,慕名而来的食客众多,那就是“刺鼓鱼”粥,因为味道鲜美被誉为“天下第一粥”。
刺鼓鱼。资料图
濑尿虾。资料图
鸡腿螺。资料图
休闲海钓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游客在网箱养殖场海钓。
三亚蜈支洲岛被海钓爱好者称为“三亚第一海钓场”,该地海产丰富,拥有金鼓鳗、苏眉、白毛、章红、橙斑等各种特色鱼类资源,曾有过“一小时两冰箱牛港”的海钓最高纪录。
万宁海钓。
万宁、文昌也拥有不少传统的天然渔场,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文昌七洲列岛还被国内外钓友誉为“海钓天堂”,是国际钓鱼协会(IGFA)认定的“世界第三大海钓钓场”,由南峙、对帆、赤峙、平峙、狗卵脬、灯峙、北峙等7个岛屿组成。
潭门“赶海”
游客在潭门“赶海”。资料图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在潭门“赶海”期,每到傍晚时分,退潮的潭门湾的巨大滩涂地上会出现各种贝类、螃蟹、鱼类等海洋小生物,许多游客领着家人一起,一手拎着桶或网袋,一手拿上铲子或铁锹,尽情地“捡起”快乐,收获新鲜的海货。
琼海潭门港码头海产品交易繁忙。蒙钟德 摄
海景民宿
西岛的美丽风光。
说到民宿,不能不提三亚西岛。
三亚西岛全称西瑁洲岛,是海南省沿海的第二大岛屿,距三亚市区仅8海里。
西岛特色民宿。资料图
近年来,三亚市政府对西岛社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对渔村的码头、道路、社区广场、菜市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海上书房、西岛文创馆、女民兵展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2017年11月,西岛渔村一期建成,渔村与景区的围墙大门正式开启,景区和渔村资源相融合。
责任编辑:王思畅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