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三亚凭什么入选?

  漫步三亚河、慢跑三亚湾、骑行亚龙湾、冲浪后海湾……清晨、傍晚,在三亚随处都能看到各式人群在健身锻炼。826日,这座北纬18度的城市收获一张新名片,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中,共有四十个城市入围,其中三亚市作为海南唯一的一座城市在列。

  网友和读者或许要问,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是个什么?为什么要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亚凭什么能入选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成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后,能获得什么福利?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搜罗了不少资料,并且从相关部门获得了权威的数据和解答。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邓松

资料图:6月5日,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记者 沙晓峰 摄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从何而来,为什么要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三亚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消息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那么这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是个什么,就可以从国家体育总局此前发布的消息中找到答案。

  记者查阅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现,今年5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亚成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就是《方案》的后续新闻。

资料图:2019年11月29日,三亚,沙滩台克球亚太锦标赛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呢?其实《方案》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国家体育总局将在全国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原本热闹的篮球场、足球场变得安静,原本密集的体育赛事因此停摆,体育产业带遭遇巨大危机。《方案》目标是希望通过确定一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我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稳就业、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三亚市就是根据这个工作要求于20206月进行申报,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

资料图:游客乘坐帆船出海。记者 沙晓峰 摄

  要成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方案》明确,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直辖市下辖区(县)均可申请试点”,申请试点的城市至少应具备工作机制健全产业基础较好体育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等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指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采取措施帮助体育企业平稳发展、渡过难关,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城市优先考虑。

  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将获得哪些福利支持?

  《方案》明确,国家体育总局将从政策、资源等方面对试点工作统筹予以支持。省(区、市)体育局要通过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适当倾斜、赛事活动优先导入等方式,试点城市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消费环境等举措,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试点工作中。

资料图:6月5日,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钢结构正式卸载。记者 沙晓峰 摄

  三亚凭什么能入选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方案》对申请成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有了具体的要求,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肯定不止名单中公布的40座城市,那么三亚凭什么就能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呢?

  提及三亚,世人皆知这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却可能不太注意到三亚体育产业也一直伴随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你或许知道三亚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美丽山水城市”,但其实它也是海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城市”。

  对于这个大众不太熟悉的城市名片,还需要通过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1990年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当年的亚运会南端点火仪式就在三亚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国内首站也设在三亚。2011-2012年、2014-2015年,三亚是全球顶尖的离岸帆船赛事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在中国唯一的停靠港;2017-2020年,三亚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和“规模最大的业余环球航海赛事”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赛队和主办港;近年来,三亚主办或承办了多届海南环岛自行车赛、环岛大帆船赛、海南高尔夫公开赛、海南国际马拉松赛等海南四大赛事亚洲规模最大的沙滩综合性运动会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也将在三亚举办。

资料图: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图为三亚号帆船。

  为什么如此多的赛事选择三亚,其实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从气候条件而言,也是开展海上体育运动、沙滩体育运动的理想之地,这里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无严冬酷暑,绝大多数年份日照时间在1600小时以上,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2028℃间。逐年激烈的赛事筹办经验,无疑还将会赢得更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青睐。

  不断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为三亚积累了大量的办赛经验,同时助推了三亚体育设施、接待配套的完善。近年来,三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持续加大体育产业固定投资建设;围绕打造15分钟健身生活圈,加强对户外广场、健康休闲公园、健康绿道、健身路径的建设,实现了三亚市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三亚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的单位1113个,1113个场地单位共拥有各类体育场地3428个,以室外场地、健身场地为主,共有2934个。场地类型上,涵盖了各类综合性运动场、各类球场、海上运动场、沙滩运动场、游泳馆(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以及户外各类健身场所、运动公园、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等。

资料图:俯瞰三亚市红树林生态公园。封烁 摄

  健全的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健身锻炼的选择。根据《三亚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报告》调查显示,三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74.33%;其中老年人参加比例人数为94.59%,成年人参加比例为67.70%。三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均处于海南省前列。随着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活动的多样化,三亚已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70余家,会员数万人;各协会除积极承办政府主导的体育运动外,每年还自主开展大小活动150余次。这些组织的数量、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其组织和举办的各类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拉动了体育休闲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事实上,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上,三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在土地供给上,统筹三亚市、各辖区两级体育设施布局,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在体育企业融资上,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型体育活动专项补贴资金等,建立体育产业项目储备库,以项目补助、贴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项目予以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3月开始,三亚连续出台疫后重振计划,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提振市场信心,其中,为体育企业成功办理缓交和减免租金共3800万元,为体育企业办理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共计7500万元。

资料图:在环岛自行车赛的推动下,海南吸引越来越多的骑友。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朱鼎甲 摄

  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近年来,通过探索综合性赛事和单项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延伸体育赛事产业链,积累了大量办赛经验,由此加快了三亚体育产业的前进步伐,也带动了如酒店业、旅游业等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消费的整体增长。

  据了解,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试点时间3年,首批试点周期为2020-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对试点工作进行年度考核,总结提炼可供推广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向全国示范推广。对未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工作保障不到位、未达到试点预期目标的城市,撤销其试点资格。

  目前,三亚正在紧抓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政策机制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目标,推进完成《三亚市体育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三亚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力争到2022年,三亚人均体育消费不低于2000元,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6.2亿元。

  延伸阅读>>>三亚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国家体育总局今日在官网公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共有40个城市进入本次名单,其中,三亚也在名单之列!40个城市将在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落实和开展试点工作。

通知全文如下

体育总局关于公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省(区、市)体育局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体育总局研究确定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现予以公布。

请各省(区、市)体育局牵头组织本省(区、市)试点工作,督促试点城市认真落实试点工作方案,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体育消费探索更多经验、做出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体育总局

2020年8月25日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