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系列报道 | 白沙青松村4名村民追踪监测海南长臂猿近10年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4辆破旧的摩托车紧挨峭壁,在布满乱石与淤泥的狭窄山路上颠簸前行。十几分钟后,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苗村村民小组村民李文永、林清、张志城、李全金跳下车,背上望远镜、笔记本、相机、镰刀等工具,沿着一个行进难度堪比攀岩的潮湿陡坡,朝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区霸王岭林区斧头岭的腹地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9月3日凌晨5点,也在过去近10年数千个拂晓准时上演。

  为了赶路,他们经常在这片雨林里快跑。比他们跑得更快的,是一个摆臂便能荡到十几米开外的海南长臂猿。为了追到这群动作敏捷的雨林精灵,李文永等人必须天不亮就起床,以最快的速度翻过一座座险峻的山岭,按时抵达监测点。

  山里的路本就不是给人类准备的,为了追猿,4人早已记不清摔过多少回。“山里经常下雨,雨后很容易踩滑。”李文永举起右手,露出手上一道长长的疤痕,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追猿受伤史”。

  受伤是常有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高亢洪亮的猿啼是最好的“疗伤药”。“要是哪一天上山没听到猿啼,心里会慌。”在林清看来,海南长臂猿的叫声比丛林里所有的虫鸣鸟叫都好听。不进山的日子,他常听手机里的猿啼音频,用这种方式“解馋”。

  林清爱猿成“痴”,愿意花时间了解有关海南长臂猿的一切。将一本记载了百余种猿喜食植物的书翻到卷了边后,如今他走在雨林里,能准确认出七八十种海南长臂猿的“口粮树种”,俨然成了一位土专家。

  自2010年底加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以来,李文永、林清、张志城、李全金4人超过一半的时间精力用在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上。他们每个月至少上山监测猿群22天,记录猿的数量、习性及生活情况,协助科研团队逐步解开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密码。

  没有编制,酬劳不高,工作辛苦甚至时常遇到危险,4个人却从未想过放弃。对他们而言,在近10年的互相陪伴中,海南长臂猿早已不仅是一种濒危物种。在日复一日的监测中,张志城逐渐感觉到护猿人和海南长臂猿之间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以前,监测队靠近海南长臂猿时,它们总是见人就跑。担心对猿群带来影响,监测队离得远远的,隔着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用望远镜观察。时间一长,猿群不再逃跑,甚至会主动靠近监测队员。

  同样让张志城等人感到欣喜的是,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正从修复栖息地、建设保护队伍、增加科研投入等方面着手,加大海南长臂猿保护力度,这也让他们的工作越来越有成就感。

  (海南日报牙叉9月11日电)

原标题:白沙青松村4名村民追踪监测海南长臂猿近10年 与猿同行 我是雨林守护人

责任编辑:王焕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