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儋州有些村这么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直以来,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儋州市各镇村大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优质、高效扶贫产业,加快培育一批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能使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新风村“就业扶贫车间”,工人正在缝纫编织袋。资料图片

  发展特色种养业 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儋州市兰洋镇番新村,毗邻松涛水库,山清水秀,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这里是一个贫困的村庄,村民主要依靠橡胶种植过活,产业单一,遇上橡胶价格低迷,生活相当拮据。

  近年来,番新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大面积种植槟榔、益智、牛大力,养殖中华蜂、澳洲淡水龙虾等,村民的收入日益增多。贫困户邓明汉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兰洋镇政府及工作队员的帮扶下,他申请到了护林员公益岗。说起这份工作,邓明汉十分珍惜:“这是村里专门给贫困户找的‘营生’,巡山护林,每月给1000元。”此外,他还加入了村合作社。村合作社大力发展槟榔、益智以及牛大力等特色扶贫产业,他也有分红。

  “我准备到山里去巡逻,看看牛大力长势。”邓明汉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这边气候好,土壤肥沃,发展特色种植业前景广阔。”益智价格近年来一路走高,如今合作社益智产业已经开始分红,槟榔和牛大力市场价格也不错,他相信腰包会鼓起来的。

  2019年,番新村完成整村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3.48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75万元。按照规划,番新村将全村产业规划分为旅游产业发展区、养殖产业区、热带水果种植区等三大功能区,实行多元化经营,构建村企合作、产业带动格局,实现集体经济的换挡升级,真正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中和镇水井岭村水果种植产业基地,工人在查看火龙果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克服土地资源短板

  村里农用地匮乏,硬件条件不甚理想,要如何带动贫苦户增收致富?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新风村全村可用农用地6738亩,其中耕地1001亩,其他均为林地,可用的农用地极其匮乏。受此限制,过去的新风村,产业“贫瘠”,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村民以割胶和种水稻为主,没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为保证新风村贫困户能够实现产业组织化100%的目标,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新风村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到其他乡镇的优势企业,借此来带动贫困户增收。

  2018年以来,新风村分别投资海南富森木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南辰农场,主营生产生物质颗粒和农林三剩物热解发电),儋州田夫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南丰镇,主营种植槟榔和养殖笋壳鱼),儋州罗牛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地址:雅星镇,生态养殖肉猪),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新风村还积极争取市就业局的支持,引进伟达化工有限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在村里创办了“就业扶贫车间”,为新风村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稳定岗位。这样一来,贫困户既可以照顾家里,农忙时节又能抽出时间进行农业生产;既能保证贫困户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又能满足他们不用远离家乡就能稳定就业的心愿,一举多得。目前该车间已吸引近百名工人务工,为新风村贫困家庭增收创造了新的渠道。

  自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新风村借助各方帮扶力量,克服土地资源不足的短板,创新模式,扶贫产业覆盖贫困户171户865人,实现贫困户产业组织化100%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不足万元到2019年的22万余元。

  水果基地采用多种种植模式带动增收

  中和镇水井岭村在产业扶贫模式方面的创新,则体现在村里的水果种植产业基地里。基地采用果树套种、长期与短期结合的种植模式,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2018年,中和镇政府与海南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水果种植基地,计划总投资1.3亿元,种植水果面积2100亩,建设期为两年。截至2020年5月,已完成投资1.1亿元,已连片种植水果面积1800亩。

  基地采用果树套种、长期与短期结合的种植模式,450亩火龙果于2020年3月开始上市,已采收火龙果3批,实现销售收入630万元。150亩百香果于2019年采摘上市,批发价3-4元/斤,亩产值10000元左右。预计2020年公司全年收入在7000万元以上。

  金通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务工增加收入、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2019年以来,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62.52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7户5311人发展产业,已兑现分红37.111万元。公司长期聘用贫困户劳力58人,采摘期聘用贫困户劳力达300人,工资每日100元,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贫困家庭收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绍远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