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陨石坑深处的咖啡种植园,一株株翠绿的咖啡树整齐种植在山坡,枝条盛开洁白的咖啡花,空气中弥漫着缕缕花香……早在20世纪80年代,白沙农场的农户就利用陨石坑内的边脚地种植咖啡,从供大于求到如今不愁销路的转变……白沙咖啡的变化就是陨石岭咖啡种植合作社社长成宗培的成长过程,也是白沙陨石岭咖啡历经转折和发展的历程。
成宗培在白沙陨石岭咖啡种植基地。
谋求产业路子 带出家乡土特产—咖啡
成宗培的父亲是农场的一名老员工,也是咖啡种植户的其中一员。2014年春节,成宗培从海口返乡探亲期间得知了父亲及其他咖啡种植户的咖啡果销售难问题,看着老父亲的愁容和满树的咖啡果,成宗培有了一些担心,也有了一番思考。
“我以前在广州做业务员,是经常和各个厂商打交道。”成宗培说,白沙的农户都是等着收购商去收,给的价格也不高,只有2块钱左右一斤,不少村民没办法,只能把咖啡豆卖给他们,这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
看着品质优良的咖啡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信息不畅通的原因而只能深藏于大山之中,不为人知,成宗培下定决心给自己一次转型挑战的机会,他毅然回到白沙,投入了自主创业。
创业之初,成宗培利用自己之前跑业务的经验,带着自家种植的咖啡来到福山、兴隆等7个咖啡厂进行推广,并成功地以高出原收购价5倍的价格与收购商达成协议。那一年,成宗培家的年收入达到了三万多元,他家中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成宗培在白沙陨石岭咖啡种植基地。
成立合作社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创业有了起色,成宗培有意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2014年,成宗培成立白沙陨石岭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当时他的合作社社员均由白沙农场职工、海胶集团白沙分公司职工和农场周边的村民组成。
合作社的成立唤起了村民们的劳动激情,他们增加了咖啡的种植面积,使得咖啡的产量直线上涨,同时也导致供大于求,70多吨的咖啡豆在仓库里成了滞销的“烫手山芋”。好在通过政府的帮助和省内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合作社积压的咖啡豆得以销售出去。
有了这次经历,成宗培把眼光瞄上了电商。“现在做生意,可不仅仅只能在线下做买卖,网上也要有产品。”成宗培说,现在全国都在发展电商,他看到很多的年轻人都在网购,消费群体慢慢年轻化。凭借着他的经验,结合自己拥有咖啡种植基地、工厂,所以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都一下子解决。
成宗培和他种植的白沙咖啡。
“我们的产品好,不怕没市场。”成宗培说,白沙陨石岭咖啡,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天然的奶香味,咖啡的回甘很好,而且他还主张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品质当然好。
借着白沙县委、县政府对电商的扶持,成宗培的销售渠道解决了,产业越做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社员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岗位,促进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带动1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白沙陨石岭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产销融合、线上线下销售一体模式。通过“合作社+电商”模式,卖到了北京、浙江等十几个省市,而且订单还在不断飞来,预计销售额会过千万元。同时,合作社已推动陨石坑周边的元门乡、细水乡、牙叉镇农户(其中带有300户贫困户)种植规模达5000亩以上。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李绍远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