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莫忘反“剩宴”

  秋分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专属农民的节日。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视频里、镜头中,一张张笑脸,是对收成的欣慰,是对未来的期待,触人心弦,温润人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米一粟、一蔬一果、一鱼一蟹……这些收获意味着多少回起早摸黑,多少次汗流浃背?对于这些,农民是不大会过多讲述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种粮打谷需要吃苦流汗,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正是这种对“寻常之事”的“寻常之见”,让感情真挚、情怀炽热的古诗人深受触动,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吟出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诗篇。

  丰收背后是艰辛付出,正如繁华之中常常凝结着心血。当然,如今科学技术发达,农民可以不必像以前那样辛苦,而交通运输的通畅便捷,也使得食物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可是,物品丰盛了,吃食变多了,获取没有那么难了,有人也越来越挑食了,面对着满桌饭菜,不过略动几下勺筷,便将半拉的“剩宴”倒进垃圾桶;还有人越来越讲究排场了,三五好友饭馆小聚,不管能不能吃得了、消化得掉,也得杯盘罗列,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尽东道之谊,就会没面子、失身份……从厨房到餐桌,从家庭到餐馆,多少食材就这样浪费了,多少粮食就这样消失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念之令人痛心。

  古人常说:“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现实大抵是这样的。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踯躅过的人往往不会感到暖室轻裘的舒坦,没有在饥饿中挣扎过的人往往体会不到吃饱肚子有多么重要,没有在烈日下挥过汗的人往往不会懂得收获的来之不易。实际上,探究生活中“舌尖上的浪费”的原因,就在于有人只看到食物的丰盛而没有看到劳动者的付出,享受着劳动的成果而没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耽于眼前生活的富足而忘记了人类历史上的“饥饿记忆”,丢掉了应有的忧患意识。

  国人为人处世,常常讲究不忘本。何谓“不忘本”,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应该是共识,就是“知所从来”,做到饮水思源。如果对农民而言,不忘本就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流到田里总会长出稻子的”,因而敬畏天时、不误农时,一心侍弄庄稼,珍惜每一粒粮食;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则应当在生活中不忘感知劳动的艰苦,自觉珍惜一切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即便自己从来没有受过那份苦、遭过那份罪,不能对他人劳动的艰辛感同身受,至少也不能随意浪费甚至糟蹋他人的劳动成果。须知,能否意识到这些,不仅涉及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问题,也关乎人的价值取向、品格问题。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丰收节期间,重温这些老话,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的“剩宴”,大概不算是老生常谈吧。

原标题:庆丰收莫忘反“剩宴”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