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半生岭海 九死不悔:贬琼抗金名臣胡铨(1)

  胡铨小传

  胡铨( 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夢城(今江西省 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被誉为 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第五名,先后担任 枢密院编修官、权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后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 绍兴八年(1138)因《戊午上高宗封事》极力抨击秦桧等投降派而被 除名勒停,编管昭州,后来在朝臣的营救下改为广州监管盐仓,不久 又改签判福建威武军。又因诗词之祸,先后编管新州、海南吉阳军。 绍兴二十五年(1155)量移衡州编管。隆兴元年(1163)返回朝廷得 到重用。先后外放岭、海长达23年之久。一生坚持抗金主张,绝不妥 协,与李纲、李光、赵鼎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名臣”;四人加上唐朝 的李德裕,合称海南“五公”。逝世后被谥为“忠简”。有《澹庵文集》 传世。

  第一章  老家庐陵:少年心事当拿云

  胡氏家族世居金陵,在胡胜的主导下,迁居吉州庐陵蔘城,几代 人过着传统的耕读生活,一直到第八代胡铨才正式开启仕途,最终成 为庐陵望族。胡铨在老家庐陵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在以萧楚等 人为师的基础上饱读诗书,立下了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少年心事当拿 云”。他于靖康元年(1126)中举人,又于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 一直到绍兴五年(1135)正式离开庐陵前往临安,在庐陵老家整整呆 了 33年。在这中间,他经历了父亲去世时的惨痛,也经历了带领义勇 军保卫吉州城的惊心动魄,这些都让他更早地成熟起来。

  一、胡家迁居庐陵城

  五代时期,中原政权更替频繁,战争频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诸多困扰,就是一些世居大族也不堪其扰,纷纷迁居外地以求安定。 这对于一向安土重迁的传统士人来说,自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五代 十国时期是继魏晋以来我国又一次的人口大迁徙时期。在金陵(今江 苏南京)居住了几代人的胡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正在做一个艰难 的选择。

  金陵在五代时期属于南唐政权,由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 的政策,国力持续强盛,出现少有的太平盛世局面,中原望族纷纷迁 居其间。但是南唐为了休养生息,始终采取保守的姿态来应对复杂多 变的周边局面,以至于在与后周的战争中一败涂地,江北之地尽丧, 国力大损,甚至还委曲求全地将都城从金陵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 以避锋芒。国家暂时太平了,但是居住在边境的老百姓始终有一种危 机感,搬迁成为他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胡家的掌门人胡胜思考很久, 打算把全家迁至吉州府庐陵县。他的考虑大概有四个原因:其一,父 亲胡杲(字公霸)曾担任南唐吉州刺史,后因政绩突出被封为庐陵郡 侯。其二,吉州庐陵地处南唐腹地,气候温暖湿润,且离都城洪州不 远,沿赣江逆流而上,一日之内便可抵达,更有官道相连,交通是非 常便利的。其三,庐陵地处南唐腹地,一直比较安宁,且地接岭南。 岭南时为南汉政权所有,而南汉政权与南唐始终是友好邻邦,“情若弟 兄,义同交契”。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吉州庐陵自古多文 ±,读书风气甚浓。早在唐朝永泰元年(765),著名文士颜真卿(字 清臣,曾被封为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因为杨国忠排挤被贬吉 州司马三年,就极大地影响了吉安的世风和文风。《吉州人文纪略》如 此说:“自颜真卿从事吉州,铿匐人节,诵慕无穷。至欧阳修一代大儒, 开宋三百年文章之盛,士相继起者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 贤,以犯言敢谏为忠。”万历《吉安府志》卷十七“贤侯传”载:“或 谓吉州多忠节之士,盖鲁公流风遗俗云。”颜真卿不但开吉安读书风气, 其刚烈义正的品德也深深影响了吉安,后来的吉安先贤追溯“庐陵文 章节义并重”时,都认为是颜真卿开此风气。南唐先主李昇力图文治, 大兴教化,却发现连金陵都找不齐典籍图册,不得不下令向各郡县搜 求。吉州刺史贾皓发现庐陵县的儒生鲁崇范家里还藏有整整一屋子书, 于是向他购买。鲁却谢绝报酬,无偿献出,并发表了一番高论:“坟典, 天下公器,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吾非书肆,何酬价 为?”能将私家藏书视为社会公器,实属难能可贵。面对如此不计钱财 的高洁之士,李昇就只好授予他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作奖励。由此可见, 庐陵有着较好的藏书、读书环境,胡家乃书香世家,自然不能不考虑 子孙后代的读书环境。

  距离庐陵东南不远的夢城,背枕天梁山,又有浅江、富水等穿行 而过,最终汇入赣江。好个山清水秀,真是读书著述、怡情养性的好 去处。“就这里了。”胡胜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胡家就这样安顿繁 衍下来,胡杲也因此被奉为庐陵胡氏始祖。后来证明胡胜的选择是非 常有远见的。据后世统计,庐陵历代状元有21名,占整个江西的三分 之一。历代进士 3000多人,在全国来说仅次于苏州。“隔河两宰相”、 “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 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胡胜当年恐怕怎么也没有想过,胡氏家族也将成为庐陵文化一个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离胡胜举家迁至庐陵城不过三百年,这里就涌现了 “五忠一节” 几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即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 文天祥六人。他们不光成为庐陵乃至江西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欧阳修系北宋名臣,虽然成长环境异常艰难,留下了 “荻杆画字” 的典故,但是经过自身的努力,在政治和文学上声名卓著,在主持礼 部时,还慧眼发现了很多人才,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 出的贡献。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去世后谥号“文忠”。杨 邦乂于建炎三年(1129)九月担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在金兵 压境、守城主帅投降的情况下,他坚持抵抗,最终寡不敌众被俘,血 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不屈而死,谥“忠襄”。高宗时期秦 桧专政误国,担任编修官的胡絵忿然上书请斩秦桧以安天下,从此以 后被外放岭海二十多年,但仍不改初志,老而弥坚,被赐“忠简”谥 号。周必大为南宋名相,曾经历仕高、孝、光、宁四朝,且为理学名 臣,死后谥号为“文忠”。文天祥作为宋末宰相,坚持抗元,最终被俘, 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屈而死,在明朝被追谥 为“忠烈”。杨万里一生著述丰富,宦海沉浮四十余年,因痛恨韩僱胄 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可以说,“五忠 一节”奠定了庐陵的文化基础,才最终使得它文气氤氯,成为古代中 国著名的之乡。同时,也正因为庐陵文化忠贞果毅,才使其成为中国 现代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自然是后话了。

  庐陵文化“五忠一节”中的胡铨正是胡胜的后人。胡胜生子胡雄, 胡雄生子胡茂,胡茂生子胡混,胡混生子胡琏、胡副,胡琏生子胡寸岂、 胡惟,胡恺生子胡载,胡载生子即胡盈。这样说来,胡柱是胡氏迁居 庐陵城的第八代传人了。胡氏家族厚积薄发,终于在第八代光宗耀祖, 完成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夙愿。胡氏家族自此以后人才辈出,成为当地 望族。胡铨逝世后,被朝廷谥曰“忠简”,追封庐陵开国伯,因为祖上 几代并未入仕,因此祖父胡恺赠承务郎,父亲胡载赠承直郎大中大夫。

  胡镣的父亲胡载先后娶妻陈氏、张氏、曾氏三人,共育有子女九 人。其中胡铨的生母曾氏育有二男一女:长子胡锋,字邦先,“力学有 守”,于绍兴十三年(1143)去世。次子即胡铨。女儿嫁给当地读书人 曾鐘。胡盈在接受父亲教导刻苦攻读的同时,母亲曾氏也对其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胡铨接受兵部尚书吕祉举荐入朝担任谏官时,母亲曾氏 特别提醒说千万别辜负别人的推荐。后来胡铨因为言论不合而被外放, 曾氏得知消息后,心里不觉戚然。绍兴二十四年(1154)正月初八, 曾氏因病去世,享年77岁。胡镣特地撰写了《孺人曾氏行状》以作怀 念。因为长放岭外,胡盈未能在母亲膝前尽孝,这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后来,胡镣终于被赦还中原,绍兴二十七年(1157)他特地回到家乡 祭扫母亲,并作《北归告所生母曾孺人墓文》,文中如此说:“某自壬 戌秋得罪于朝窜岭外,远去膝下十有六年,病不得尝药,敛不得省棺, 葬不得沐栉,是为终天之痛,不孝之罪,万死莫塞。”可谓是字字血声 声泪,彰显了母子亲情。

  胡铨共有儿女十多人,其中五个儿子即胡泳、胡灘、胡泱、胡濾、 胡冲。其中长子胡泳( 1138-1175),字季水,小字苏郎(取过姑苏而 生之意)。6岁时随父亲贬谪新州,记忆力过人,能背诵《春秋》,诗 人陈元忠目之为“春秋生”。后胡僚被流放海南吉阳军,他又随父渡海 到贬所,为被贬放琼州的名臣李光所看重,将孙女许配给他为妻。胡 盈在海岛聚徒授业,胡泳也受到熏陶。奸臣秦桧死后,胡镣得以量移 内地衡州,胡泳也紧紧跟随。绍兴三十一年(1161),胡泳回到庐陵故 里。孝宗隆兴初因奏荐为右承务郎,后调淮西江东总领。次子胡瀰, 号伯图,以父荫入官,为承务郎,监南岳庙,转任奉议郎,为沿海制 置司干办公事。胡铨的孙子有10余人。胡槻为胡泳长子、胡铨长孙, 宁宗嘉定十二年(1220)以右文殿修撰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在任4年, 有政绩。胡集,字仲方,胡泳次子,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累官至工部、 兵部尚书,出知福州。宝庆二年(1226),被任命为焕章阁学士、知庆 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胡铨堂兄胡铸,自号蓬山居士。与胡铨师从名儒萧楚,后兄弟二 人一起在乡里洞岩筑精舍攻读。铸子胡浦,字几道,居家以孝友闻名 乡里,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叔父胡铨的恩荫授迪功郎,监潭州衡 山县户部赡军酒库,病故于任所。从弟胡镐,字从周,绍兴十五年 (1145)进士及第,在多个地方任职,后出任荆湖南路参议官。

  在胡盈家族中,他的叔祖父胡谅(胡副之子)一支也较为显赫。 胡谅曾经担任将仕郎,有两个儿子:胡登臣、胡方中。

  登臣字正平,在其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十九,因此胡盈称呼他为 十九叔。登臣从学于宋代著名学者刘衡门下,后来因父母亲去世,便 归家闲居,把教子力学作为自己的追求,而不去参加科举考试。绍兴 壬子年(1132)十二月壬寅,70岁的登臣对儿子胡汾说:“吾生平自视 无少愧,今瞑目何憾,第恨不及复见太平官府耳。”言罢就去世了,拳 拳之心令人动容。胡铨曾为其撰写墓志铭。胡汾,字兼美,3岁丧母。 以孝顺继母而为时人称道。徽宗重和元年(1118),授临江军刑曹,有 “循吏”之称。在任澧州教授期间,大力发展学校,使原本只有十多个 生员的澧州学宫,成为闻名远近的求学之所。后任靖州通判,采取安民 政策,使靖州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绍兴二十一年(1151)去世, 终年70岁。著有《书解》、《文集》等共80卷。胡汾有4子,其中次子 胡昌时曾考中进士;季子胡昌言,官右迪功郎、澧州石门县主簿。

  胡方中为乡贡进士,娶欧阳氏,生有二子,即胡宗左、胡仔。胡 仔字承之,为人坦诚,好善嫉恶,不阿权贵。子胡昌龄,字彦长,曾 同胡铨一起跟萧楚学习《春秋》。乾道五年(1169)以特奏名进静州 (今广西桂林)司户,为政廉洁,受到帅守张拭的赏识。胡宗左有子 胡箕(1122-1194),字斗南。年少时便卓尔不群,学贯经史,尤精于 《春秋》之学,胡盈对其偏爱有加。为文有神,下笔往往数千言,文思 如泉涌,曾任迪功郎监南岳庙。著有《春秋三传会例》30卷。

  总体而言,胡徐把胡氏家族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一个家族 的兴盛自然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胡盈的堂兄、族兄以及子孙辈也都付 出了相应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南宋宰相、胡铨的 同乡周必大曾经说:“江西多名士,吉(州)为冠。自古言之,庐陵胡 氏为大族。”在科举上,胡氏家族更是薪火相传,“秋榜殆无虚榜,它姓 莫敢争衡”,有力地说明良好的家学传统铸造了胡氏家族的辉煌。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宫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