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近百名志愿者引导市民群众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海南日报记者 刘袭 特约记者 李珂

  在儋州市那大镇清平村武后村民小组,有一栋今年9月中旬建成投用的垃圾环保屋。9月29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垃圾环保屋,了解相关情况。

  武后村是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之一,现已设立3个生活垃圾定时投放点。为让全村500多名村民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儋州专门建了这座有教育功能的垃圾环保屋。

  武后村垃圾环保屋宣讲员林岳钦说:“以后将撤掉3个生活垃圾定时投放点,村民统一来到这里,由志愿者教他们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在武后村生活垃圾定时投放点引导村民的志愿者王朝山说:“这里是城乡接合部,但村民一点都不落伍,很配合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今年6月1日起,儋州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9月29日,投入资金250万元,购买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改建3辆专用收集车、安放分类生活垃圾桶1800个,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环保屋(亭)17座。儋州市美城环境服务公司负责人胡建伟说:“每天近100名志愿者引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市民知晓率超过98%,参与率逾85%,分类投放准确率约82%。

  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5月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等。首批试点区域涉及市直机关单位20家、33家医院和学校、3家酒店、1家商业综合体、4个居住小区和4个社区、村委会,涉及居民4428户17150人;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约 2.5万人,涉及人口约占那大镇主城区人口的12%。8月1日起,新增“三无”小区、农贸市场、餐饮街区、自然村等20家试点单位,共覆盖居民4960户 18840人;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约3万人,涉及人口约占那大镇主城区人口的14%。

  根据居民作息时间、垃圾产生量等,确定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上6点钟至8点半钟、下午6点钟至8点半钟,是试点区域市民投放分类垃圾的时间,每个投放点有2名志愿者引导市民正确分类垃圾。全市共有14名垃圾分类管理员、近百名志愿者负责分类投放垃圾引导工作。

  儋州市试点区域日均产生垃圾约15吨,每天分离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约占10%,居民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5%至35%。截至9月22日,试点区域收集可回收垃圾0.95吨,厨余垃圾129吨,其他垃圾1696吨,有害垃圾34.5公斤。(本报那大9月29日电)

原标题:近百名志愿者引导市民群众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志愿服务促有序投放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