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乌烈镇峨沟村村民符祥文:转变思想 脱贫不忘带贫

  昌江乌烈镇峨沟村村民符祥文:转变思想 脱贫不忘带贫

  10月16日,符祥文给自家的芒果树喷洒药水。 见习记者 刘婧姝 摄

  见习记者 刘婧姝

  “这个叶片上有虫,要马上处理掉。”近日,在果园里,符祥文像医生一样给芒果树做检查,除草、施肥、喷药、收果每一个环节他都自己参与。

  符祥文今年45岁,是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沟村一名脱贫户。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他是首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家里一儿一女。早在2008年,因母亲身患重病,大笔医药费使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符祥文没精力发展产业,更没有脱贫的信心,日子得过且过。

  转变思想,立志脱贫。“一开始他拒绝和我们接触,还有典型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驻村第一书记吴清穗说,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他种植芒果,同时解决了种苗、化肥、技术、贷款等问题。

  “没有人甘愿一辈子当贫困户,人穷志不能穷。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还长。”符祥文终于醒悟,不再荒废时日,勤勤恳恳干了起来。

  想脱贫,靠产业。然而,技术又成了符祥文的“拦路虎”,最初种植的鸡蛋芒不耐存,市场效益差,一筐一筐的芒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他一度想要放弃。

  “大不了改进技术,重新种。”符祥文的帮扶责任人、昌江林业局工作人员陶英秀不断鼓励他。而后农业专家团队到村里讲座,符祥文铆足了劲学习。2015年,学到技术后的符祥文果断把鸡蛋芒换成了“台农一号”芒果。经过3年的悉心照料,一棵棵芒果树终于挂果,符祥文也靠双手劳动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除去成本,净利润近3万元。也就在2018年,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初尝甜头后的符祥文更有干劲了,发展产业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一张铁板床,一口锅,他在果园搭起了临时“休息室”,守着果园中午也不回家。2019年,芒果收成大好,他足足卖了8万多元。“只要芒果种得好,不愁卖。”符祥文说,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芒果价格降低,但仍然销售一空。

  “一个人富不算富,共同致富才算富。”脱贫后的符祥文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忘回馈村民。他看着村里许多贫困户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便带动他们参与到芒果种植中来,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遇到农忙时期,还能吸纳村里更多的贫困户到果园帮忙,帮助解决了贫困户务工难问题。

  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符祥文也更有干劲了。农闲时期,符祥文也没有休息,清晨喂鸡,上午到果园施肥,下午放牛、养鱼。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在广袤农村唱响。(海南日报石碌10月16日电)

原标题:昌江乌烈镇峨沟村村民符祥文:转变思想 脱贫不忘带贫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