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梵:艺术教中国人如何领先

  有许多证据表明,中国艺术并非先知先觉、神童少慧。比如,中国现存最早的内蒙阴山岩画,就无法与早它六千年的法国拉斯科山洞岩画相提并论。但中国艺术超绝的进步速度,让人容易忘掉它早期的迟钝。数百年间,它就由幼稚跃入成熟。世上惟有希腊人有过这种纪录——他们从只能制作手掌大的雕塑,到能制作超过埃及人的大型完美雕塑,只用了数百年。

  六世纪的展子虔当时看似边缘的努力,即第一次把人物降到次要位置,把山水提升为主体的做法,使得他的画作《游春图》,成为使风景脱离人物独立成科的标志。西方第一次意识到风景可以代替人物,成为能抵达意识之境的审美对象,则要到十七世纪的荷兰画派时期。展子虔的山水画理念,虽然进入唐代后动力不足(响应者有李昭道等),却令五代和宋代的画家感到兴奋,山水意识后来竟强化到使人物不再成为寄兴寓情的主体。这是一场后来者居上的全面开拓,许多令人惊喜的艺术敏感,率先被中国艺术挖掘出来。十世纪五代北派的关仝在《山溪待渡图》中,第一次表现了空气对远景能见度的影响。西方填补此项空白的第一人是达·芬奇,他那幅画于十五世纪的《圣告图》,敏感表现了空气对远景的作用。在探索如何使绘画具有实体感的进程中,中西方都走过强调物体轮廓线的弯路。但率先化解物体轮廓的第一人,是十世纪五代的南派画家董源,他在《潇湘图》等画作中,通过披麻皴化解了山体水岸的轮廓,使之能表达南方丘壑的真实感和缥缈感。西方放弃僵硬的轮廓线,要等到达·芬奇发明渐隐法,当他用朦胧的阴影令轮廓线变得模糊,画中人物反而获得了更强的实感,这种缥缈的轮廓也使蒙娜丽莎的笑意更朦胧、神秘。达·芬奇之后的十六世纪,西方的乔尔乔内才尝试用渐隐法化解风景的轮廓,他在《暴风雨》中与董源一样,通过化解风景的轮廓线,使之有朦胧和神秘感。

  比较中西方对艺术的概括,更能看清各自处在什么阶段。比如,十四世纪的元代大家倪瓒,画过一幅《六君子图》,画中只有六棵挺拔的树,分别是松柏樟楠槐榆,画作取名看似与画面无关,却是重要的发展。倪瓒通过借物寓志,表现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黄公望语)。借物象传达人的主观世界,一直是中国文人画的正宗。西方要到十九世纪末出现表现主义先驱,才有通过物象传达内心痛痒的作品。先是梵高、高更等,接着是集大成者蒙克,他那幅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呐喊》,通过鲁迅的《呐喊》,意外得到了最恰当的中国阐释。若照西方的表现主义语汇,倪瓒无疑是表现主义的先行者,先行了六百年。再比如,国人常以为焦点透视在中国古人的经验之外,这种错觉可能来自西人对公元前五世纪一只希腊红绘花瓶的渲染,瓶上绘的士兵第一次摆脱了埃及人的教导,即不再将脚侧面示人,开始让脚趾正对着观众,这是焦点透视中缩短法的开端。此后近两千年,西方再也没有进展,直到十四世纪的乔托,通过《笃信》、《哀悼基督》等湿壁画,才重拾希腊人的缩短法。八世纪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表明,缩短法已成为他画牛的必需。面对那只正面站立的牛,韩滉要处理的透视关系和缩短比例,远比乔托处理画中女子面对观众的手臂,或约翰背向观众的手臂要复杂。乔托引起后世崇拜,成为西方第一个留名的画家,与他重拾希腊人的缩短法有关。

  即使单看想象力,我们也能看到中国艺术的惊人之处。三世纪东汉那尊著名的铜铸作品《马踏飞燕》,那种试图表明轻可以托起重的超常想象力,那种颠覆上轻下重雕塑原则的创举,直到十六世纪波洛尼亚制作出铜铸作品《信使墨丘利》,让墨丘利单脚踩在南风吹出的一口气上,西方才算有响应。西人一直喜爱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热里科的《爱普松的赛马》等作品,认为他首创了马四腿前后伸直、四蹄腾空的飞奔形象,这种形象虽然有悖于马奔跑的实际动作,仍成为他声誉的主要来源。殊不知,十二世纪金代画家赵霖早在《昭陵六骏图》中,就创造了马四腿前后伸直、四蹄腾空的飞奔形象。一些艺术敏感率先出现在中国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元代赵孟頫在画作《秀石疏林图》中,让观者体味勾勒巨石林木的书法笔法时,他不会想到,要到二十世纪德国出现克利,西人才开始接受书法带给绘画的新意。当南宋夏奎依靠大量留白,画出《山水十二景图》时,他当然不知,要到十九世纪西方才有响应者。莫奈引起非议的那幅《日出:印象》,用看似潦草凌乱的笔触勾勒整体印象的做法,与夏奎用大量留白和粗略的山体轮廓,探索的是同一个理想——如何从细腻写实转向氛围写意。中西艺术的这些地貌,并非微不足道,它提醒西方文化不断在内心膨胀的新一代,是否应该提高自己的敏感,来补上关于中国的上述课程?这将使当代文化的创新,不致因记忆的丢失,把中国古代视为前进的死敌。

  (特约作品,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宫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