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方位大力度改革创新 推进自贸港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全方位、大力度改革创新,提升海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的实践证明,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愿望,根本出路是实行改革开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如果海南岛更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期待,就要以全方位、大力度改革创新提升海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探索。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改什么、开放到何种程度,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未来30年,海南经济特区肩负的最大国家使命是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可以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难免会带来现实的和潜在的输入性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提升海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国家安全风险、贸易风险、税收风险、金融风险、数据流动风险等综合风险防控体系,推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制度集成创新。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实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开放性、包容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充分发挥。同时,确保自由贸易港建设不会走形变样,有效防范各种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

  以高度自由、高度便利、高度法治为主要目标创新经济治理。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海南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实行高水平的开放制度和开放模式,才能释放岛屿经济体的特殊优势。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总的要求是要以开放为先、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现“五大自由便利和一个安全有序”,一是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确保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准入许可、经营运营、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实现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由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以跨境服务贸易为重点尽快研究出台海南版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准入前国民待遇+极简负面清单+准入后国民待遇”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三是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强化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专项法律法规立法进程,深化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建立“高水平开放+最严格法治”的现代经济治理格局。

  以精简、高效、统一、灵活为主要特点创新政府治理。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在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府治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来,海南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着力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弊端,为经济特区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当前,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对高水平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国际经验表明,自由贸易港管理机构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部门,政府治理以精简、高效、统一、灵活为主要特点, 兼具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性质。新加坡自贸港(区)实行行政管理和开发经营职能分开的管理体制,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迪拜自由经济区的运营管理机构——迪拜港务局,作为独立的港口经营机构,既有地方政府的职能,又有企业运作的性质。特殊的政府治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保证了其资源调动的权威性和适应国际复杂多变市场的灵活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把“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借鉴国际经验,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灵活的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行政机构改革,落实政府政策承诺制,积极推行法定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行政管理效率,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目标创新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走向高度开放下的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社会治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强调,海南要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新的探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政府机构少而精,充分激发了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市场主体的活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20》,开放性与包容性共生、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辅相成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符合这一要求的经济体,其经济竞争力大多排在全球前列。从现实看,无论是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还是高度开放的自由经济区,大多是一个多元化经济主体、多元化文明交汇、多民族人群集聚的中心。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配合的立体式、协作式、联动式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自由贸易港跻身全球竞争力前列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内外经验表明,越是高度开放的地区,越要加强社会治理,尤其要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和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见,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点创新生态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从国际经验看,各自贸港在推动经济高度开放的同时,也倍加珍惜所拥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施严格的生态治理制度。新加坡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处罚的范围广、名目多,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罚、严处,足以震慑违法者。迪拜正在采取区块链技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在2020年将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整合到城市发展中,用以提高生态治理效能。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按照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基本要求,借鉴国际上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第一,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问责制。第二,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第三,充分运用世界最先进的生态治理技术,提升海南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四,构建高效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加快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实施环保“大部门制”,整合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环境行政权,统一集中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体制一体化。

  (作者系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签约专家)

原标题:以全方位大力度改革创新 推进自贸港治理能力现代化

责任编辑:叶晨曲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