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论坛三亚开幕 共话种业发展大计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在农业领域,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如何发挥这张“芯片”的作用,让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0月30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论坛在三亚召开,戴景瑞、胡培松、邹学校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应邀参会,并与来自国内外的种业专家齐聚鹿城,围绕“世界种业发展与创新”“海南自贸港建设助推南繁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论剑交锋。

  业界“大咖”共商种业发展大计

  这是一次行业盛会。来自国内外的20多名种业院士、专家,以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科技发展中心、农技推广中心、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畜牧总站等单位负责人,南繁工作机构、国内种业相关协会和龙头企业代表,共计250余人参与本次论坛,共话种业发展大计。

  这也是一次智慧集会。通过政策解读、专家论道、产业研讨等方式,搭建了一个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重点围绕农作物、水产、畜禽等种质资源保存、交易、育种、创新应用、国际种子进出口检验检疫、“一带一路”国际种业贸易等多个农业领域的议题开展研讨。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对我国近20年来种业改革的历程、成效与经验作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并对种业的发展趋势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展望。多位国内外专家作主旨演讲,针对农作物、畜禽、水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农业交流合作的经典案例、以及相关好的政策进行了分享。

  “这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科研机构、种业企业交流互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湖南中种金耘水稻育种研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超如是说。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东表示,此次论坛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树立发展南繁育种和现代化农业的“国家担当”,搭建多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交流,探讨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推动海南在种业与双、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国家深化产业合作对接,促进种业的技术交流、产业水平的提升。

  打造“南繁硅谷”海南任重道远

  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中转站”和“出海口”。这里一直被业界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种业硅谷”,高端人才、优异种质、先进育种制种及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引进力度不断升级,南繁也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近年来,三亚把南繁事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来抓,高标准划定了10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为全国29个省市、370多家南繁单位提供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每年到三亚的南繁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有国际水稻论坛等40场以上与南繁种业相关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在三亚举办,南繁种业已经成为三亚的特色产业和独特的城市名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表示,他本人就是南繁的亲历者和受益者。1965年他第一次来到海南进行南繁,此后的50多年中每年至少两次来海南,与南繁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很多品种、成果,都离不开南繁,其中农大60、农大65、农大3138等优良杂交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6亿亩以上。南繁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难”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南繁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南繁人将努力将南繁育种基地打造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南繁硅谷”。

  “建设南繁硅谷,希望海南勇担重任,全力以赴尽早将工作落地。”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认为,海南要在落实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南繁科技城建设,打造高质量科研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保障政策和机制,实现“拎包办公”目标,全面推进国际国内合作;加快南繁硅谷规划编制,遵照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瞄准建成种业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这一目标,尽快推动规划出台。

  谢焱还提出,海南要统筹好便利与安全,加快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配套完善体制机制,做到既便利资源进出口,又要全面管控生物安全,既要便利企业审批,实现一线放开,又要加强监管,实现二线管住。

  在论坛对话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等分别从蔬菜、大田作物、畜禽种业等角度,针对南繁基地建设和南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结合海南自贸港优势,推进生物种业和南繁产业发展,实现南繁工作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的“五化”目标展开对话讨论。

  金秋十月,丰收之季。透过一粒种子,细品中国粮食安全这本大部头里的“种子篇章”,看到的是蓬勃发展的种业未来,看到的是稳定中国粮食生产的信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丽萍

  海南自由贸易港种业发展论坛在三亚召开。记者 刘丽萍 摄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