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琼中营根村脱贫户黄国强:发展多种产业 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陈欢欢

  48岁的黄国强最近迷上了玩短视频,尽管在某平台上只有44个粉丝,但他依旧会乐此不疲地举起不停晃动的生涩镜头,对准自家的绿橙园、鱼塘,或是槟榔林。

  “看着果子越结越多,我心里真是高兴,就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11月5日午后,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营根村的一处绿橙园里,刚刚修剪完树枝的黄国强再次当起拍客。视频内容很简单,是一棵棵挂满果实的绿橙树各个角度的特写,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琼中营根村脱贫户黄国强。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摄

  600株绿橙树中已有过半结果,池塘里1000余只鹅、鸭缓缓游弋,槟榔、益智、橡胶长势良好……粗略数了数自家的产业,这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产业多了,底气足,心情自然欢快。”

  可在几年前,黄国强的脸上还是“阴天”多过“晴天”。“家里3个孩子上学,一到交学费的时候就头疼。”黄国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那些年他和妻子分工协作,一个外出务工,一个种些瓜菜挑去市场上卖,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2014年,黄国强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让他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胆发展产业。由于手头资金紧,黄国强决定先从最传统的橡胶产业干起,勤除草、定期施肥,将原本疏于管护的500株橡胶打理得枝繁叶茂后,又在林子里套种上益智,让他在第二年便挣到近2万元。

  对于彼时的黄国强来说,2万元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钱全部投入到一个新的产业——鱼塘养殖。“钱放在口袋里不会变多,只有发展产业才能‘钱生钱’。”黄国强还记得,第一年他的鱼塘便大获丰收,产鱼5000余斤。

  每天凌晨3点起床,到鱼塘抓几百斤鱼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日复一日,两个月后,5000余斤罗非鱼出售一空,黄国强赚到第二笔2万元。“池塘水面空着也是空着,用来养鹅、鸭再合适不过。”卖鱼挣来的钱还没捧热乎,黄国强又买回500只鹅苗、500只鸭苗,一年后,同样是那口鱼塘,产值却增长到了3万元。

  就像蚂蚁搬家般,黄国强一步一个脚印地拓展着自己的产业布局,于2016年摘掉“穷帽”,又于2019年实现年收入逾10万元。一家人终于不再为钱的事情发愁,他发展产业的脚步却并没有放缓,不仅自己动手培育出800余株槟榔苗,还买回600多株绿橙苗……

  产业发展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因管理不善,黄国强刚开始种下的绿橙苗死了不少,这一次的“栽跟头”让他意识到,光有干劲还不行,技术也得跟上。“之后我一有空就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有学习才能有进步嘛。”黄国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料,如今他家的绿橙园里已是一片葱郁,预计到明年即可开始采摘产生收益。

  “流口水了。”“明年来吃。”在绿橙园拍摄的这条短视频发布不久,有陌生网友在底下留言,黄国强攥着手机敲下回复,配上一个咧嘴大笑的表情。

  (海南日报营根11月5日电)

原标题:塘养鱼 园种橙 坡上栽槟榔 琼中营根村脱贫户黄国强发展多种产业,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吴婵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