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寻猿日记丨邓怀庆:海南长臂猿的“一夫二妻”制

  背景: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也是标志性物种,中国特有种,海南长臂猿仅在霸王岭地区有分布,虽然目前已经恢复到5个族群约33只,但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2020年2000万科研项目主要用于海南长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情况及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情况,是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帮助长臂猿种群快速恢复的最基础性工作。本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由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原国家濒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志刚担任总负责人,共有来自海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黎母山分局、鹦哥岭分局,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单位共70余人参加此次大调查。

  本次大调查是首次由国内科研机构及管理当局组织,由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总负责人,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次大规模海南长臂猿调查工作。本次大调查采用监听、录音、观察记录等调查手段,同时辅以无人机空中监测等技术手段。

  通过本次大调查,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南长臂猿种群和栖息地的基本情况,以便进一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方案;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和栖息地的监测,以人工监测为主实施各类监测技术综合体系的预演示和开发;利用此次调查,培养和锻炼一支稳定的野外海南长臂猿监测队伍。

    视频|海南长臂猿在林间玩耍“杂技”

  寻猿日记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雨

  邓怀庆(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贵州省林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有些遗憾,我与海南长臂猿失之交臂。这两日斧头岭风大,阴雨连绵,12号我和驻地队员很幸运听到了海南长臂猿叫声,都以为开了个好头。次日早上,我4点钟起来,5点钟就到监听点,一直打开监听设备,为了能够从海南长臂猿的第一份鸣叫得以完整地记录,收取它们完整的音频资料。理想与现实,不是无缝对接的。我们监测到8点,没有收取到任何海南长臂猿的鸣叫声。

  海南长臂猿的鸣叫,是随着破晓开始的,会持续10多分钟。第二次鸣叫可能要间隔1-2个小时。于是乎,我们一行队员,从5点等到10点,依然没有捕捉到海南长臂猿的声音。我们离开监听点,往雨林深处去,做海南长臂猿食物资源调查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颗特殊的树种——陆均松,同时它也是海南长臂猿的食物之一,由于其生存时间较久,十分粗壮,胸径均超过两米,被当地人叫五指树神和树王。一棵2600岁了,一棵2000岁了,两棵树,在雨林里就这么遥望着。后来,就在我们在雨林深处的时候,海南长臂猿跑到我们驻地旁边,发起了鸣叫。海南长臂猿跑来找我们,可惜,我们不在“家”,遗憾与长臂猿失之交臂。

  对于海南长臂猿的运动方式,往往人们有一种错误理解,认为海南长臂猿在树上“跳”,其实不是,它们是在树上“荡”,通过强壮的前臂,把身体“荡”起来,再落到别的树枝上。而它们,有一套自己的计算法则,如何判断树枝会不会在“荡”的时候,突然折断?

  在我们研究海南长臂猿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它们会折断树枝,在空中抛起,又接住,再抛起……类似于人在玩耍。它们以这样的行为来分析判断树枝的承重力,“荡”过去会不会折断。海南长臂猿从出生的时候就在树上,它们需要完成这一演算的技能,从小抓在母猿的肚皮,和妈妈一起“荡”;后面是自己“荡”,要“荡”得安全,要学好“数学”和“物理”,抛好树枝。

五指树神,陆均松

  如此可爱的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黑猩猩之外,就属长臂猿最近了。虽然身处热带雨林的顶端食物链,海南长臂猿的个性,在家庭单元中,也是十分温和的。

  海南长臂猿是一夫二妻制度,一只雄性,两只雌性长臂猿,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一个家庭单元,它们都住在一棵树上,并且互助互爱。两只母猿,会互相梳理毛发,我们监测队从没监测到两只母猿的打斗现象。若其中一只母猿生了孩子,另一只母猿也会来照顾幼猿,这就是“阿姨现象”。有些灵长类动物,有弑婴行为,但从没有发现过海南长臂猿这样。

  海南长臂猿是维纳斯的化身,它们非常有爱、非常温和。海南长臂猿大约7岁左右性成熟,直到20多岁都会有生育能力。据我们观察,有一只约25岁以上的老龄母猿,相当于海南长臂猿里的老太太,已经失去繁殖能力,但它没有被家庭成员驱逐,并且家庭成员依然对它很友好、和善。

  对内,海南长臂猿不会“家暴”;对外,海南长臂猿非常团结。海南长臂猿现在有5个群,群与群相遇,会相互打架吗?我们以前监测到两个群体相遇的情况,但没有看到它们打架的行为,它们只是通过鸣叫,或者拍打树枝,“听我的叫声多洪亮”,“看,这么粗的树枝我都振动了,多有劲!”以这种形式上的恐吓,使对方屈服。直到一方离开的时候,“战斗”就结束了。

  只在形式上吓唬吓唬“你”,它们是高智商的动物。

  高智商还表现在发育到性成熟之前,会远离自己的家庭群体,重新构建其新的家庭单元,可以有效避免近亲繁殖,这也是为了基因考虑。海南长臂猿的数量稀少,从起初的10只以下,到现在的30多只,虽然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在上升,但这确实也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海南长臂猿是否能够顺利繁衍下去,从濒危名录里“摘帽”,得由它们自身的基因遗传来印证。

海南长臂猿“荡”在林间。

  或许,海南长臂猿能够突破它们遗传基因的遗传瓶颈,繁衍下去。我曾经遇到的实际案例,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公园的猕猴实际祖先只有6只,是60年代从贵州省防疫站实验动物和黔灵公园圈养笼舍,偷跑出来的,但没有再抓回去。后来从6只猕猴,变成了600多只猕猴,这已经脱离了遗传瓶颈的限制。这也是我碰到的最近距离的案例。

  也曾有人在会议上提问、建议,何不在外国引种。外国的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虽然都是灵长目下的同属动物,但它们不是同一个种,就如马和驴,杂交出了骡,骡是没有繁殖能力的。这类基因遗传,它主要是染色体数目不对称,生殖细胞到最后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减数分裂以后,偶数正好分成一半,但是它如果形成基数的时候,它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基因分离,会形不成正常的配置,这样的后代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没有生育能力。

  如果繁衍势头良好,海南长臂猿若能够繁衍到100只,或许数量已经表明,它们找到了基因优化的公式。

  (本日记根据邓怀庆语音,宫池采访整理。图片由调查队提供)

  相关新闻>>

  聚焦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寻猿日记丨邓怀庆:不打扰保护好 是我们最渴望做到的

  聚焦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寻猿日记 | 刘国琪:寻觅到在树上取食的长臂猿

  聚焦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寻猿日记丨邓怀庆:不打扰保护好 是我们最渴望做到的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