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大叔”走红:带我们找回“乡愁”

  真正感人的艺术,往往朴素无华却能直击心灵,与受众形成感情共振。

  “守山大叔”与“朱之文”。

  据央视13套近日报道:44岁的地道农民于新伟,当过兵,复员后在外乡开小吃店,因生意不好没能坚持,于是回老家河北承德隆化县宝山营村承包300亩地养牛。养牛也不顺,一次火灾把牛棚和设备都烧掉,还让他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他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一年后,回到村里搞起养鸡场。他一边养鸡,一边做直播带货,不但还清了外债,改善了生活,还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

  于新伟经历的困难,在我国农村随处可见,并无新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于新伟有一个天生的好嗓子。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而且这些年不但唱励志歌曲激励自己,还传播到网上,成为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被网友称为“守山大叔”。

  “守山大叔”的嗓子的确有“磁性”,他朗诵的《再别康桥》、《出师表》被中小学生们争相模仿;他翻唱的港台及内地新老流行歌曲深受村里男女老幼喜欢,更是惊艳到广大网友,个别网友说他的嗓子是“天籁之音”,说他是“又一个朱之文”。

  十年前,有着与“守山大叔”一样农民身份和一个好嗓子的朱之文迅速走红。在许多观众心中,朱之文的认可度超过当红的流行歌星。他还被央视等单位邀请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成功典型。今天的“守山大叔”会不会有朱之文一样的待遇?我们拭目以待。

  一代农民的思想印记。 从朱之文到“守山大叔”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生活坚忍不拔的追求。这一代四五十岁的农民,曾经挨过饿,受过苦,生活给他们太多的磨难。许多人当过兵,保卫过国家,复员后虽然是老百姓一个,却时时关心着国家安危,常说“有召必回”;许多人进过城打过工,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建设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年老时却不能在城市享福。然而,不管是谁,他们都继承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都相信是种子总会发芽、是金子总会发光。

  正是这一代人的付出,让我们国家三十年来得到迅速地发展,让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正在这一代人的价值观,维系着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继续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代人的思想印记、一代农民的共同命运,因而朱之文和“守山大叔”故事和他们翻唱的歌曲,引起一代人的情感共振。

  文艺可以表达个人情感,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灵。从先秦《诗经》、汉乐府诗、晋陶渊明诗、唐王维诗歌到现代鲁迅、沈从文等人的作品,都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情感上高度依恋乡村的民族,这也许跟我们民族几千年以来农耕文化有关。

  即使是在我国已经实现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是城市居民的今天,当许多年轻的城市网友看见“守山大叔”直播背景中起伏的山峦、丰收的农田、蜿蜒的河流、安静的山间小路、活泼可爱的小鸡时,他们惊叹道:“农村太美了”、“农村生活太美好了”;许多中年网友甚至禁不住来一趟说走就走的乡村旅游,回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农村;许多老年网友却常常在梦里回到农村,在回忆里记起美丽的“乡愁”。

  毕竟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祖辈、父辈都还是农民,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有着割舍不掉的“乡愁”。

  “乡愁”是在情感上对农村的怀念,是对现代城市的逃离。虽然我们进城已经几十年了,然而心灵却只有在农村才能得到安顿。

  “乡愁”是一本日历,中年在这边,童年和老年在那边;“乡愁”是无线电波,新人在这边,老人在那边;“乡愁”是一趟列车,生活在这边,心灵在那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守山大叔”的走红,带我们找回了曾经的“乡愁”。(莫小山)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林鸿伟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