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琼抗金名臣胡铨丨老家庐陵:少年心事当拿云(四)

  (四)答策万言惊圣上

  胡氏家族自从迁至吉州府庐陵县后,整个家族过着耕读生活,却没有人踏上仕途。胡铨的父亲胡载倒是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遗憾的是并没有成功,于是就干脆放弃归农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仕途经济的想法。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如果本人没有能够实现梦想,往往会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接受了正统教育的胡载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使得平日他对儿子胡铨要求格外严格。天资聪明的胡铨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加上拜萧楚等名儒为师,所以很早便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各种儒家经典,再加上欧阳修等家乡先贤以及历史名人的激励,从而提升了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理念。饱读诗书的胡铨相时而动,等待的是一个将满腹经纶贡献给朝廷的机会,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得天下于马上,又想破除五代十国政权更替频繁的“宿命”之局,因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倡导文人政治,这无疑给了文人更多的政治想象和政治空间。为了保证文人基本的政治权利,赵匡胤甚至还曾经立誓说:“不欲以言罪人”,“不杀大臣及言事官”。为此,清朝史学家王夫之说:“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个总结是对的,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来看,宋朝文人的生存空间的确是相对宽松的,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宋朝文学艺术的极度繁盛。文人虽然逃脱了“欧刀之辟”,但是屡遭贬黜却是难以摆脱的命运,因此宋朝成为中国流贬政治成熟完善的时期。满腔热血、孤胆忠贞的胡铨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流贬官员,自然是后话了。

  宣和三年(1121年),弱冠之年的胡铨入太学读书,与罗钦若(名棐恭)、李东尹(名孝恭)等同在学舍,三人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在学舍时,无仆人做饭,他们只好自己动手。胡铨能操刀,李东尹能和面,罗钦若则只能烧火。后来胡铨做到中书舍人,李东尹为中大夫,罗钦若只做到正郎这一低级官职。宋人曾敏行不由感慨地说:“三人官职大小高低,从烹饪之分工,已可定其命运了!”太学几年的读书时光,胡铨能够将自己平日所学和经世致用结合起来,非常关注国家状况和时局发展,这为他后来仕途发展以及经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靖康元年(1126年),虽然宋金交战,但是有赖于李纲等抗战派的支撑,金军最终无功而返,被围困了几个月的开封城得以解围。因为战争胜利,再加上钦宗初为人君,因此诏令全国各地秋季照常进行科举考试。踌躇满志的胡铨同众学子齐聚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应试,得中举人。但是还未及胡铨参加更高层次的考试,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

  宋室南渡之后,人才极为短缺,朝廷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征集、发现人才,甚至高宗赵构也多次积极参与人才的选拔。建炎二年(1128年),高宗赵构在扬州府策士,希望能够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胡铨就是在这次机会中脱颖而出的。

  高宗亲自为这次选拔考试拟定题目,如此说:

  盖闻治道本天,天道本民,故视听从违,不急于算数占候,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诚持以至诚,无远弗届,古先哲王罔不由斯道也。朕承宗庙社稷之托于俶扰阽危之后,怀父母兄弟之忧于携贰单微之时,念必抚民以格天,庶几悔祸以靖难。踰年于兹,寝兴在是。故府库殚匮,军费倍滋,而赋敛加薄;外患未弭,寇盗尚多,而追胥有程。择守令以厚牧养,责按廉以戢贪暴,命令为民而下者十常六七。凡曰聚所欲、去所恶者,朕有弗闻,未有闻而不恤,恤而不行也。然而迎亲之使接武在道,而敌情未孚;保国之谋刻意在兵,而军势未张;躬纯俭以厚本,而骄侈之习未悛;扩大公以示,而私枉之俗尚胜。刑赏不足以振偷惰之气,播告不足以革狂悖之心,田亩未安,旱蝗害岁。岂朕不德,无以动天,抑政令失宜,而民以为病乎?何精诚之弗效,而祸患之难戡也。朕欲复亲族,奠疆场,清寇坏,善风俗,使百姓安业而亹亹迓衡,何修而可以臻此?

  高宗提出了“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的思想,而且自己也“不急于算数占候,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诚,无远弗届”,“抚民以格天”,“悔过以靖乱”,但是在实际的国家管理中,虽殚精竭虑,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有“岂朕不德,无以动天,抑政令失宜,而民以为病乎?何精诚之弗效,而祸患之难戡也”的自责与困惑。他希望通过这次策士,能够听到先前没有听到的又有能够合乎当下实际情况的言论,能够选拔出日后的国家栋梁之才。就这样,胡铨走入了高宗视野。

  这一年,饱读诗书的胡铨年仅26岁,踌躇满志,颇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情。在经历了国破君辱的惨痛现实后,胡铨对新朝廷新君主充满了期望,因此,在长达万言的对策中,胡铨直击问题之实质:“臣闻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天。汤、武听于民,其兴也勃焉;桀、纣听于天,其亡也忽焉。……陛下起干戈锋镝之间,适丁天下倥偬不暇给之秋,外乱内讧,佥人柄朝,边方有风尘之虞,中原有新羁之马,赤子入无知之俗,民愁盗起,祸稔萧墙,王室摇摇然几如一发引千钧……而陛下策臣等数十条,大概质之于天。……”认为高宗虽然希望听命于民,但是实际做法是“质之于天”,这为后面气势磅礴的论述确立了一个基本前提。

  胡铨看到朝廷所处的现实情况,明确说现今已经没有当年宰相晏殊,参政范仲淹,枢密韩琦、杜衍,谏官余靖、欧阳修等“天下之所仰望,北虏之所畏惮者”之名臣,因此祖宗的一些做法并不适用当下。胡铨从民本思想出发,以《春秋》大义为根本,尖锐地批评高宗为政实际上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没有一切以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恃天命而不修人,所以才致祸乱叠起。在以史为证的基础上,他充分阐述了“听于民”、“听于天”的不同后果,并进而具体列数了高宗教为政不当之处,引古证今,层层剖析,严厉却又言辞恳切,对如何治国兴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充分阐明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胡铨自幼熟读《春秋》,后来又在乡贤大儒萧楚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学习《春秋》大义和精髓,因此他在这篇万言策对中,处处以《春秋》为出发点,如“臣谨按《春秋》祸变之由与祖宗已然之故事,为陛下陈之”,“臣愿陛下持以至诚,以《春秋》为戒而谨持之,以祖宗为鉴而力行之,无以草茅之言而罢之,则天下幸甚”等,有理有据却又不迂腐,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又适当掩饰锋芒,有较好的说服力。

  为了恢复中原,振兴大宋,胡铨建议朝廷选择贤能之士,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报仇雪恨。面对“外患未弭,盗贼尚多”的现实,胡铨认为应当“择令以厚牧养”,从而纠正“兵冗而坐食”的弊病。他还不客气地指出,陛下只知道“军势之未张,而不知军将之未可练”,“可为陛下痛哭流涕者此也”,希望能够像太祖一样择将练兵,最终“收复两河,迎还二圣”。在用人上,他批评说“陛下择将不如太祖,而恩礼则过之,适足以启诸将之骄心,而长奸臣之觖望”,希望能够赏罚分明,近君子远小人,治权奸,重用忠义之士,倡导良风佳俗,教化臣民,同时能够像唐太宗一样虚心纳谏,“则天下幸焉”。当然,历史上帝王多喜欢听好话,听不进去批评指责的话语,因此“逆龙鳞”往往要担着身家性命,一不小心便龙颜大怒人头落地了。胡铨不是没有这种担忧,因此他干脆把话说明白:“臣犹敢区区竭愚者,窃自惟念陛下诏臣等无矜空言而陈实务,则陛下知前日滥诛为过而改之,是陛下乐闻其过也。臣而不言,是臣负陛下;言而不从,是陛下负臣。”可以说,是借用了高宗所说的“其以朕所未闻而宜于时者言之,朕将亲览焉”来当作了自己的保护伞,让自己没有退路,高宗也没有退路。胡铨的这篇《御试策》是一篇针对朝廷策士求贤的公文,也是一篇层理清晰,有理有据,论说有力的政论文,既彰显了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又体现了他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文章才气,一直为后世所推崇。

  胡铨的敏锐观察力和敢于犯颜直谏,勇于变革现状的可贵精神给朝廷上下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宗赵构初立,还是很想光复河山,迎还“二圣”,对于胡铨这样的能臣、干臣自然不会闻过则怒,相反是赞赏有加,青眼相看。这次的策士考试是由著名的主战派大臣时任礼部侍郎的张浚主持,他对胡铨的文章赞赏有加,同时提出的相关对策也与自己暗合,就打算将胡铨列为进士第一名以作褒奖和擢用。文章呈送高宗之后也得到赞赏,认为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胡铨这篇“万人敌”的《御试策》不光直陈了皇帝的错误做法,对于朝廷中贪生怕死之辈,“骄奢之习”、“私枉之俗”、“偷惰之气”、“狂悖之心”也多有指责和批评,因此有人生怕胡铨将会成为第二个李纲式人物,成为自己日后仕途的绊脚石,便以胡铨的言辞过于直切为由,建议将其移为第五名。尽管如此,这对于历来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了。胡铨在高兴之余,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回到家乡特地跪在萧楚的床前以感谢教导之恩。胡铨还对张浚的奖掖之举铭记在心,终身不忘,视自己为张浚“门下士”。再加上张浚始终坚持抗金,百折不回,让自己非常佩服,因此后来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胡铨针对高宗的万言答策是他在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亮相,而且是甫一亮相便获得满堂喝彩。胡铨在获得进士第五名之后,被朝廷任命为抚州军事判官。他本该以这种角色显示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军事才干,中国历史出现了不少“文臣也能率万夫”的人物,比如唐朝时的张巡、宋朝时的李纲都是如此。但是可惜的是,胡铨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听到这一好消息,便溘然长逝了,他必须回家为父亲守孝,因此就没去抚州上任。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宫池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