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与现代化转型路径

  海南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与现代化转型路径

  □ 胡燕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明确要求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需要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就海南而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现代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海南传统村落地域特色和利用价值

  经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海南共有6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整体看,海南的传统村落较为集中;分区域看,海口和澄迈居多,海南中部、西南部各市县比较零散。

  地域特色。海南的传统村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海南大部分传统村落在建构中都将水体、林地、田地等自然元素作为村落形态的核心要素,自然形成山水格局,环境优美,凸显绿林掩映、拙朴自然特色。二是传统文化较为深厚。海南的传统村落一般都设有祠堂、村庙和被赋予神奇色彩的村树、古井,结合这些元素设置的广场成为村落主要的标志性空间。传统的宗法礼制和伦理道德等乡土文化对海南村民产生非常深厚的影响。三是具有独立的生活、生产体系。由于海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外界的联系和往来受到限制,在生产、生活方面体现出独特性,每一个传统村落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民风、建筑艺术和独特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具有岛屿型海洋文化特征。

  利用价值。海南的传统村落建筑风格迥异,在造型、功能、结构、装饰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派。如:海口、文昌骑楼式建筑的南洋街景;西南部黎族的船型屋风貌;琼北和琼西的书院、戏台、池塘、小巷,均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情趣和意境,具有独特的景观意象和文化表征,融入了村落文化的乡土性、生态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具有很大的文化特色与历史、研究、教育、审美、观赏等价值和作用。

  目前,各市县对传统村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改造,但也有不少传统村落仍然处于保护开发的初级阶段,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职能定位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出现“多龙治水”现象;传统村落古宅缺乏修缮;“保护性破坏”现象较严重,把传统村落的价值简单地等同于经济价值,导致过度商业化;传统村落老龄化问题加剧;集体产业落后,高端特色产品缺少,传统技艺濒灭,工艺原料缺失等。

  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与模式

  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不是简单破旧立新,也不是圈地为牢的封闭式保护,而是重在文化延续和生态发展,重在拥抱新时代、走向现代化。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要划定保护区,建立控制区,制定保护文化遗产、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政策和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针对不同村落不同的传统建筑物、不同基础设施的特点和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确定调整产业结构和建立产品体系的转型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完善发展规划,明确转型发展路径

  进一步修订完善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应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契机,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等有关规定,借鉴国际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各省的相关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海南《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以相应的法律规章形式明确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政策原则。

  对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一是在制定转型发展的规划标准时,要依据传统村落空间格局、道路交通、建筑景观、生态景观等特征,制定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同时,针对不同的传统村落制定不同的转型发展规划,坚持将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优先考虑的前提条件。二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要根据村落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科学配置。在保护范围的边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满足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并避免因新建配套设施而破坏村落原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肌理。三是将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有效地保护、合理使用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并建立有效的保护与转型发展监测体系。

  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建议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定位,负责市、县范围内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协调指导工作,同时制定工作评价指标,将此项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健全监管机制。制定奖惩措施,对保护与转型发展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对领导不力、影响工作进展的要及时问责,对破坏传统村落保护和转型发展的现象依法严惩。三是实行公示听证制度。严格执行保护与发展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特别要实行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建立定期专家检查通报制度和舆论监督机制。

  (二)凸显地域特色,创新转型发展模式

  与农业工程设施保护利用相结合。农业工程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建设,以及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要将传统村落转型发展与这些农业工程设施保护利用结合起来。

  与农业景观相结合。农业景观就是农业中可用来观赏的部分,应该逐步引导当地村民从常规农业种植转向农业景观开发。建议保护传统村落的独特农业景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村景、山景、水景、田园景,以及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基地。

  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与传统特色农产品相结合。地域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因天然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出其他地区同类产品所不同的特点,要将传统村落转型发展与传统特色农产品结合,打造传统产品品牌。这是行之有效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方式。

  与传统民风民俗相结合。将传统村落各自特有的传统民风民俗资源开发出来,在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发展中保留村落风貌。同时,开展健康民风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乡土文明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多种形式相互融合。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发展,就是要改善和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应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推进多种形式融合发展。例如,将居民自保获益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护好传统村落遗产,又能促进传统村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