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融媒•联动报道 | 红旗村:实干拼出“稳稳的幸福”

  开栏的话: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2020年5月底,全县建档立卡户10504户42850人已全部脱贫。其中2019年完成脱贫1283户3436人,超额完成年初省下达3420人的脱贫任务,40个建档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在书写中国脱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中,陵水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陵水战法”,各个乡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合陵水融媒体中心策划《这一年“我”挺好》系列报道,以“村庄”为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讲述2020年陵水各村脱贫成果、畅想2021年致富计划。

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丽萍 实习生 董海惠 陵水融媒体中心 文|图

  “我”的名片:我叫红旗村,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东北方向,距离镇中心7公里,全村人口231户,1069人,其中党员54人。下辖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690亩。

  知道我为什么叫“红旗村”吗?据说上世纪60年代我建水利、搞生产在整个乡镇都排名靠前,是所有村的模范,所以就有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如今这样的“劳模精神”依然在。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回首2020年,我可爱的村民们奋发图强、踏实肯干,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富,把我装扮得也越来越美。一条条资源路、产业路应运而生,一头连着村民、一头连着产业,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为我发展注入了无限动能。

  “我”的收入:

  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10240元 相比2016年上涨440%

  晒家底前,先来介绍我一个好朋友。林国锋是县里安排给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肩上职务这么多,自然是个厉害的人。他可是个勤快小伙,从2018年驻村到现在,就没好好歇过一天,这一点村民都看在眼里,并且,这些年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2019年11月被陵水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评为“陵水十佳帮扶干部”;2020年11月,荣获“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

  驻村第一书记林国锋关心着村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记者 刘丽萍 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林国锋和乡镇领导、驻村干部为我操碎了心,他们探索出一套非常管用的“战法”: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村民持续稳定脱贫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努力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思维,唤醒了千年沉寂土地,为持续稳定脱贫构建牢固的产业支撑;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暖透心窝,为稳定脱贫提供有力的基本保障。

  很多人会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靠什么脱贫?偷偷告诉你,为了念好“扶贫”经,这些年陵水当地县委县政府、隆广镇委镇政府为我下了苦功夫:坚持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种植荔枝、菠萝蜜、芒果等,养殖稻香鸭、稻香鹅等;促进就业增收“转穷路”,帮扶贫困户安排合适就业岗位,多部门联合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帮助建档立卡户销售农产品。

  菠萝蜜是村里的特色种植业之一。记者 刘丽萍 摄

  政府鼓劲,村民也给力。今年59岁的胡茂雄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养育4个孩子、加上妻子生病花销,家里一度穷得揭不开锅。2016年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种上了荔枝,上夜校、查资料、请教技术员,五年时间过去,他成了“荔枝大户”,家里种植了数百棵荔枝树,单单销售荔枝一年收入就达8万元。

  “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思想转变,我相信只有靠双手努力劳动才能真正发家致富。”脱贫了的胡茂雄见人就说,努力要有方向,收入才有保障。

  建档立卡户卓金珙的生活也红火起来了。在驻村干部的鼓励下,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闲置土地,积极发展“稻香鸭”“稻香鹅”养殖业,去年5月养殖的200多只“稻香鹅”陆续出栏销售,一年收入也数万元。

  “扶贫要动真感情,用硬措施,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林国锋给我算了一笔账:2020年建档立卡户年均收入达10240元,这比2016年的1899元,上涨了440%。

  “我”的面貌:

  从“天黑黑”到“亮堂堂”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原本是偏僻的小村庄,全村有114户建档立卡户,以前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村风民风都比较落后。村民讲述我的过去,都是这样的记忆:“以前村里是泥巴路,一下雨,全是坑,一踩一脚泥。”但自从实施脱贫攻坚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我各方面基础设施都得到全面改善。现在,我们很多村民都住上了都盖起了新房,村容村貌、乡风文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红旗村黎锦文化项目馆正在建设中。记者 刘丽萍 摄

  变化之一是基础设施完善了。2016年以前,村里都没有路灯,大家一到天黑就害怕出门。2018年,我实现了村村有路灯的愿望。2020年主干道还进行了加宽加固,这不仅方便村民出行,也能帮我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黎锦文化项目馆也在建设中了,建好后不仅要挖掘我的文化底蕴,还能带动村民增收。

  变化之二是产业发展快了。过去,我的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村民就靠种植水稻、蔬菜等维持生计,村集体没有产业支撑。为了发展产业,我们在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带领下,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荔枝、菠萝蜜、芒果等年年大丰收,驻村干部还引荐企业到村里收购水果,去年2月份,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定点收购水果3000斤,第一时间供往海口市住宅小区。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也都比过去好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变化之三是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了。过去,我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猪圈乱搭、庭院脏乱差。2018年以来,村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广大村民、党员和困难群众都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活动,村民积极改厕、改圈、改厨,政府还修建了排污沟渠,农户群众也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我”的心愿:

  日子越来越红火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以前我家房子不行,到处漏风。现在不光家里面舒服了,整个村子的水电和道路都好,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卓金珙说。

  其实,除了安居梦圆,苦难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都有了保障,“三保障”如“三驾马车”拉着村民脱贫致富。新年伊始,要说还有什么心愿?我把这个问题抛给驻村干部、村民。

  村民卓清义说: “这里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故里,希望新的一年村民生活越来越富有,日子越来越甜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村将越来越好。记者 刘丽萍 摄

  村民胡硕义说,如果说“组组通”是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那么高铁、高速等交通,则是连接这些“毛细血管”的大动脉,希望村里的交通未来更加四通八达。

  “乡村振兴不仅要靠产业发展,更关键的是要抓好人才振兴。” 在村里驻扎两年多的林国锋最了解我,他希望下一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荔枝、波罗蜜等种植管理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民专家”,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回首2020,人人走来皆不容易;2021,让我们不负韶华,发挥劳模精神,满怀希冀再出发!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