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界管员:用心用情守护界桩

短视频丨坚守.创新——致敬民政界桩管理工作者

  文\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蔡曼良 图\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富有节奏的“加油”声从杂草丛生的山坡上空传来,五个汗流浃背的搬运工扛着一块三百斤重的玄武岩石碑穿行在小径中。一位晒得黝黑的“向导”挥着镰刀砍倒野草给工人“开路”,他就是文昌市民政局界管员符江华。

  五年一次的乡镇级界线联检又开始了。2020年11月19日上午,符江华带着工人到文昌市翁田镇、昌洒镇和公坡镇三镇交界线上的3号界桩处进行换桩作业,原来那块三镇交界的三面界桩结束了16年工作使命。

  界管员,俗称“管理界线的人”。行政区域界线是国家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中,从相邻的省份到市县乡镇,从村庄到街道,分布着许多行政区域界线。这些界线由大小不一的界桩连接而成。可以说,界桩是我国陆地行政区域划分的标志,更是秩序与稳定的象征。界管员的工作便是对界桩进行定期维护。

  从国境线到乡镇界线,许多界桩或是位于地形复杂的高山之上,或是隐匿于气候恶劣的密林深处,往来交通极其不便。众多像符江华一样的界管员,日复一日穿行在荒野中,默默守护界桩。

换桩结束后,符江华(右四)与相关人员合影存档留念。

  守土有责 数十年如一日

  54岁的符江华是文昌市民政局资深界管员。1994年,该局开展区划地名工作时需要招募一名熟悉各乡镇地形的人员,符江华入选后成为一名界管员。从业二十余年,他对文昌市境内58个乡镇级界桩位置都了然于胸。

  界管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勘界、巡界、护界等,看似简单枯燥,却对脚力、笔力、脑力、心力都有不小考验。

  在符江华看来,做好界管员工作,“能走”很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GPS定位的情况下,符江华要拿着地图一次次穿过茂密的杂草丛、踏过荒凉的沼泽地进行界桩“踩点”。最初的界桩数据并不完善,符江华不仅要记录旧的界桩信息,还要多次深入荒野勘测新界桩的位置。直到今天,许多界桩所在地都无法开车抵达,徒步前进是唯一的方式。

  许多界桩位于荒野山林中,杂草生长速度极快,很快就掩盖了界桩并遮挡住山路,给人们辨界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符江华在巡界时不仅要带着地图,还要备上一把砍刀。根据自己的记忆,他一边将杂草砍倒“开路”,一边记录新的地形变化。巡检结束后,符江华要徒手绘制新的界桩分布图。这对“脑力”和“笔力”都是不小的挑战。

  想要做好界管员工作,除了吃苦耐劳会画图外,擅长沟通也极为重要。据符江华介绍,文昌境内有部分界桩分布在村民的农田里,这些界桩的维护需要费点“心力”。早年间,许多村民对行政界桩是什么并不了解,有的村民甚至将其误解为是划分土地资源和权利归属的土地界桩。因此有的界桩一设置,就遭到村民阻挠,有人甚至偷偷将界桩推倒运走。界桩的丢失极易引发边界纠纷。遇到这样的情形,“只能跟他们耐心地沟通。”符江华说。他会定期到相关农户家中宣讲我国关于界线界桩的相关规定,村民们逐渐明白破坏界桩的后果后,这样的破坏现象才慢慢得到遏制。

  更换3号界桩前,符江华独自来到换桩地勘探地形变化,以确保换桩工作顺利完成。换桩当天清晨,符江华就出门跟搬运工人沟通换碑事宜。这块3号界桩深藏于一座野山坡深处的小溪边,运送石碑的拖拉机行驶到乡间小路后便无法继续向前,剩余200米路程只能靠人力搬运。“幸亏我提前过来砍掉附近的荆棘丛,不然这里根本找不到路。”见证新界桩诞生的符江华说。

  事实上,一个人穿山越岭巡界护界,这在符江华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早已习以为常。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鲜少有人了解界管员这一群体,但并不妨碍符江华为之感到自豪,“界桩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边界地区纠纷,让后代知道自己从哪来……”

符江华通过App系统上传新界桩相关信息。

  界管工作迎来全新挑战

  据统计,海南现有基层界管员215名。这些界管员中,不全都像符江华一样与山野为伴。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中,也有一群界桩守护者。

  海口市区中,就有许多界桩“藏身”于车水马龙之处。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金垦路中心线与金宇路中心线相交路中心处的1号界桩就是其中之一。海口市区内许多街道界线上的界桩都是铸铁桩,这些半截的圆柱柱体部分深埋地下,只露出有信息记录的一面。海口龙华区这座2004年更换的1号界桩,就位于十字路口的地面上。它每天见证街边络绎不绝的车流人流,却鲜少被人们注意到。

  维护城市里的界桩,并不比维护乡野中的界桩轻松。龙华区的界管员,往往要在凌晨时分路上车辆较少的时候查看新埋设的界桩情况。一旦有磨损,就要重新制作安装。

  随着时代的发展,界线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据海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数据更新,缺乏地理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维护,数据成果转化程度低且极易丢失。此外,过去的界线联检工作仅凭地图寻找界桩所在位置,但繁茂生长的植物给无专业设备的基层工作人员界桩巡查、信息上报带来极大不便。

  由于缺乏动态数据,每隔几年基层民政部门更换一批界管员时,又要重新组织培训,并到实地熟悉地形。这样工作效率低不说,一些界桩因开发建设的原因丢失或损坏也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界桩更换工作滞后,容易埋下边界争议纠纷隐患。

  建立专业化、智慧化、便利化的界线管理新模式,成为新时代民政界管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符江华带领工人到文昌市翁田镇、昌洒镇和公坡镇三镇交界线的3号界桩处换桩。

  探索“互联网+界线”管理新模式

  2020年初,海南省民政厅把智慧界线管理工作纳入海南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联合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成立智慧界线建设工作小组,研发海南省界线界桩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界管宝App和界管通Web两大系统。其中,界管宝App采用GIS技术,依托北斗、GPS等定位系统和5G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通过界线界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界桩巡查。

  符江华此次参与的联检换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他只需在界管宝App上“打卡”就能完成工作。过去,他要先找到界桩在地图上的位置,再到现场联检作业。如今,他只需在界管宝App上查询定位界桩相关信息便可出发。与此同时,在新界桩换好后,他需要给新界桩拍照上传系统,完成新界桩“上岗”前的仪式。有了信息化技术保障,符江华不用再为如何将界桩的第一手数据准确交接给新的界管员而烦恼,“新人”们也不用再花额外时间去认路找桩,只需定时按照导航指示巡界汇报。

  此外,界管宝App和界管通Web两大系统,还将分散在我省18个市县(除三沙市外)的425条界线1595个界桩数据及相关档案整合处理,实现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智慧”功能,有效解决“界线资料保存难、界线数据查询难、界线责任判定难”等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界线界桩管理信息系统为管控区域的划分提供了便利;在‘河长制’管理中,确定河段管理的归属,也可以通过系统数据查询……”海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海南的界桩管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能实现这样的创新,离不开符江华这些基层界管员的贡献。正是他们用一深一浅的脚印踏遍界桩所在地的记录,才有了如今支撑系统数据库珍贵的第一手数据。

  “现在工作方便多了,但是责任心什么时候都不能变。”符江华边说边熟练地通过界管宝App查询信息。

  界桩不语,无论风吹雨淋,始终默默站立。正如那群默默无闻的界管员,用心用情守护界桩,只为那一份守土有责的初心。

原标题:界管员:用心用情守护界桩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