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田教授” | 电商能手种养“专家” 这位“田教授”还是“田园演说家”

  开栏语: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海口市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紧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分别从贫困户中推选出在养牛、养猪、养羊、养蚕、种植等方面的能手,以及部分愿意免费教授种养技能的劳动热心致富带头人,聘请为“田教授”,现场教授种养技能,开启“田教授”扶贫互帮互助活动。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讲述“田教授”自身脱贫致富经验,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了不起的‘田教授’”特别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田教授”自身勤劳致富的经历与过程,带动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达到“一人示范,周边带动”的扶贫成效。

   脱贫户吴清诚在赶鹅回家。记者 李昊 摄

  自定帮扶产业、做电商、自创品牌、多元种养……脱贫路上,吴清诚一路加速奔跑,自打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他的“领头羊”气质便展露无遗。

  脱了贫、赚了钱,还当上了“田教授”,吴清诚化身“田园演说家”,用“大白话”鼓励身边的贫困户努力发展产业,手把手传授养鸡技术。村民都夸,这个“田教授”,吴清诚当得相当称职。

  脱贫户吴清诚在赶鹅回家。记者 李昊 摄

  贫困户打“翻身仗” 变身电商能手、种养“专家”

  “穷了一辈子,为了孩子也要拼一把”

  上世纪90年代,吴清诚每天打零工的工资不过20多块,却因为妻子生病,欠下了3万多元的外债。拼尽全力,吴清诚还是没能挽留住妻子的生命。1996年,妻子去世以后,他独自拉扯着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靠着打零工、务农勉强度日。

  “觉得生活没什么希望,干什么都没动力。”起初,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帮忙照顾两个孩子,可母亲去世后,吴清诚又当爹又当妈,整日疲惫不堪,萎靡不振。

  终于把孩子拉扯大了,吴清诚却发现,家里家徒四壁,虽然孩子们现在已经成年,但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还是深陷贫困的泥淖中。

  “不能一直穷下去,为两个孩子我也要努努力。”2016年,吴清诚被永兴镇列入精准扶贫户。

  一场摆脱贫困的家庭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脱贫户吴清诚在收自家散养的鸡下的鸡蛋。记者 李昊 摄

  “我想养蛋鸡,鸡蛋可以卖钱,鸡生蛋,蛋生鸡。”扶贫干部对眼前这个有想法的贫困户刮目相看,只有吴清诚知道,他不想放过这个打赢“翻身仗”的机会。

  吴清诚养过鸡、鸭等家禽,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和知识,受制于资金和技术,一直没能扩大规模。当扶贫干部询计划进行产业帮扶时,吴清诚主动选择了养殖业,扶贫干部帮他修建起了90平方米的养鸡场,分批送来600羽蛋鸡苗,还安排吴清诚的儿子学习驾驶技术。

  脱贫户吴清诚在喂养自家散养的鸡。记者 李昊 摄

  那时,附近的部分贫困户还在持观望态度 。

  “他们是真心来帮忙的吗?是不是送点东西就走了。”听到这些话,扶贫干部不言语,只用实际行动说话。

  吴清诚却看不下去了:“脱贫是我们自己的事,他们真心实意来帮忙,我们要主动把产业搞起来。你不行动,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

  看夜校课,上培训班,主动联系技术员,跟着技术员学治鸡病,靠着不懂就问的“笨办法”,吴清诚的养殖技术突飞猛进。吴清诚的鸡放养在荔枝园里,吃着谷子和米糠长大,肉质紧实,富有弹性,鸡蛋营养价值高。首批销售的400只肉鸡为他带来28000元的收入,鸡蛋卖了7200元。拿着这一大笔钱,吴清诚激动地睡不着,转头就把这笔钱用来买鸡苗和扩建鸡场。

  为了让鸡蛋卖上价,拓宽销路,50多岁的吴清诚来到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主动学习开网店。2018年11月,吴清诚的土鸡蛋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架销售,以前一年才挣一万多元,当时一个多月就挣了9000多元。

  脱贫户吴清诚在收自家散养的鸡下的鸡蛋。记者 李昊 摄

  不久以后,吴清诚还吃上了“旅游饭”。

  吴清诚的果园靠近雷虎岭火山口,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将这里纳入乡村旅游线路。每到节假日,很多游客都会带着孩子来到果园,捉鸡捡蛋,购买土鸡,欢声笑语不断。

  每当有人到果园参观游玩,热情的吴清诚都要拿出用稻谷、米糠一同煮熟的鸡蛋,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他独创的“稻谷蛋”,有浓浓的稻香,让人品尝后回味无穷。 再到后来,吴清诚的鸡舍日产鸡蛋超过100枚,由于品质好,销路不愁,常常需要提前预订。

  吴清诚的儿子也有了手艺,找到了货运员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脱贫户吴清诚与他自创的“稻谷蛋”。记者 李昊 摄

  手把手教村民养鸡 “田园演说家”会鼓劲

  “别人不能帮你一辈子,凡事要靠自己”

  “肠胃不好,要驱虫了,鸡毛比较杂乱,不亮。” “不同颜色的粪便,代表鸡的情况不一样。”靠着产业帮扶和技术帮扶,吴清诚不仅一年就脱了贫,还逐渐成长为村里养鸡的“土专家”。

  村民爱找吴清诚问养鸡和开网店的事儿,就连扶贫干部们选鸡苗也喜欢问问他的意见。选购鸡苗通常在晚上,从鸡苗选购到送至鸡场,这项工作常常要持续到在深夜才能结束。吴清诚不仅没有拒绝这份差事,还运用经验辨别鸡苗的好坏,帮大家选购好鸡苗,主动带司机把鸡苗送到其他贫困户养殖场里。

  脱贫户吴清诚靠发展养殖成为致富带头人。记者 李昊 摄

  村民遇上养鸡难题,只需一个电话,吴清诚就会上门指导,他总是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电商经”,积极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别人不能帮你一辈子,凡事要靠自己,我们要勤劳致富,主动脱贫。”

  “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才有我今天的生活。”

  脱贫户吴清诚靠发展养殖成为致富带头人。记者 李昊 摄

  和其他“田教授”有些不同,吴清诚还是个“田园演说家”,经常代表秀英区的脱贫户发言,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我只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党和政府是真心帮我们,只要努力,人不会穷一辈子。”吴清诚快60了,但他一点儿也没松懈,他要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让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钟圆圆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焕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