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热点微评丨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

>>专题|蓬勃自贸港 奋进新征程 2021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1.【张改平委员:建议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

  近年来,“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风俗在农村地区盛行,不仅侵蚀社会风气、颠覆公序良俗,而且导致因婚致贫返贫现象,加剧了农村家庭养老风险,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危及乡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建议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解除嫁女后顾之忧,加大中央财政全额拨付的中西部地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张改平

  【微评】近年来,人们对于天价彩礼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不少农村的结婚彩礼“行情”暴涨,间接或直接导致因娶亲致贫的情况发生。其实,彩礼原本是一种传统民俗,通过婚恋中送给对方的聘礼或礼金,表达男女双方对婚姻的重视。然而,不断攀升和加价的天价彩礼,使这项传统民俗蒙上了攀比奢侈甚至是低俗的阴影,侵蚀着社会风气、违背了公序良俗。

  事实上,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还是今年起正式实施的《民法典》,都有“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样的表述和规定。当下,必须要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让彩礼回归其本意,让彩礼这项传统习俗真正发挥其弘扬乡风民俗的作用,淡化其“利益交换”的色彩,使其不再成为婚姻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如此,才能让彩礼文化回归正轨,才能有助于构建积极健康的乡俗文化。

  2.【胡卫委员:建议为单身青年提供租购房优惠】

  201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7700万“空巢青年”。其中,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年轻人就业难,房价高企不下,导致一些年轻人被动“空巢”。同时,部分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变化,感情不再是组成家庭的重要因素,而住房、汽车、工作情况等反而成为婚恋条件中的主要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年轻人“空巢”。

  建议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帮助被动“空巢”的年轻人解决心理问题; 将婚恋观、人生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为单身青年提供购房优惠,针对没有购房能力的年轻人,提供长期可租用的公租房。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胡卫

  【微评】俗话说,住房是民生之本,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给予了关切,指出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展现了党和国家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关怀。而为单身青年提供租购房优惠,则是可行性较强的举措,通过对没有购房能力的年轻人提供长期可租用的公租房,既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又暂时避免其短期的购房压力。然而,要从根本上缓解高房价带来的压力,还是要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严厉打击楼市投机炒作行为,保持房价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房价回归理性,让房价更接地气,如此,才能让“高房价”不再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成家立业的“拦路虎”。

  3.【张志勇代表: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发布各种中高考排行榜】

  宣传“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炒作高考状元、搞中考高考排行榜等做法,助推了应试教育,恶化了教育生态,令人遗憾。

  建议严禁以任何方式宣传报道中高考升学率、中高考状元;严禁以最高分、最牛班等方式,宣传中高考成绩;严禁统计发布所谓各省高考状元;严禁发布全国、全省、全市所谓百佳高中、初中、小学排行榜;严禁发布所谓各种中考高考排行榜;严禁“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等标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志勇

  【微评】每年高考之后,在大家最关注的热词中,一定有“高考状元”。一些学校为了扩大知名度和招生量,不断渲染“高考状元”,甚至有的商家拿高考状元做起了生意。然而,炒作高考状元、搞中考高考排行榜等做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习压力,同时还导致攀比之风盛行,影响了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部近日再次发布通知,通知明确要协调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教育的初衷是要对每一位学生传道受业、教书育人,要“雨露均沾”,而不是重点关注、其余不顾。高考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每一位考生都给予一定的关注,对上榜的考生祝福,对落榜的考生关怀。当然,要根治“状元崇拜”“状元炒作”,还是要从源头上完善教育公平,不断改革中高考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升学和评价机制。如此,或许才能让盛行的“状元文化”降降温。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