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了“我遭遇了在线教育机构‘信息轰炸’”一文。作者在文中提到,网上低价课程就是一个先导宣传课,是辅导机构采取的一个营销策略,后续一门课程都要上千元,想办法让家长“续报”才是低价课程营销的目的。班主任和教务老师在群里一起发广告,不断强调限时优惠、折扣等,简直像信息轰炸。
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中国在线教育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2573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4905亿元,俨然成了下一个“商业风口”。然而,在野蛮生长的当下,行业内低价营销、“撞脸”广告、资历造假、夸大效果、贩卖焦虑、超期缴费、卷钱跑路等乱象频现。《2021年3·15搜索大数据》显示在线教育已成了新的侵权高发地。
开课卖课,花式促销可以理解,不过营销当建立在公平、公开、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把家长当“冤大头”,用杀猪盘式的围猎,刺激付费,可不会留下什么好体验。执着于捞钱,忽视用户权益,对刚兴起的在线教育行业来说,无异于“杀鸡取暖”。虚火不除,最后难免分崩离析。
在线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而非“商品”。诸多营销乱象虽然没有直接涉及教育内容,却也破坏学生的受教体验。试想,收费增加,教学质量却没有增加,学生怎么看?如果在线教育的赚钱之道在于“信息轰炸”,谁还会用心提升教学质量?“不赚回头客”的心态,会导致整个行业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上,教学质量恐怕难以保证。
未来值得关注的还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虚火不灭,不难猜想,将有一部分网络平台会借着风口,涌入在线教育市场。为了节约成本,急速捞金,他们往往通过剽窃其他平台课程的方式,做简单包装修饰后再推入市场。如此一来,学生的基本教育权利无法得到保证,对正规经营的在线教育平台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到,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不得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现今低价营销泛滥,与市场的规范化要求明显不符。行业生态被严重破坏,劣币驱除良币的问题就会滋生。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发展在线教育是时代所需,遏制在线教育乱象不能拖,也不能等。希望有关部门能施于重拳,莫让教育乱象破坏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冉苗俊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