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15 我们在行动 | 违规操作“美”不起来 医美行业乱象如何“整形”?

  机构违规操作引发医学美容消费纠纷不断。蒙健 摄

  良莠不齐的机构商家、没有执业资质的从业人员、实现不了真伪验证功能的“山寨”器械……连日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海南医美市场,发现了这一行业值得消费者警惕的诸多乱象。

  乱象背后,是整个医美行业的扭曲。记者走访发现,在盈利类医美机构“重美轻医”的耳濡目染下,消费者对“医美”的理解已然出现偏差;而从监管角度,去年才进行过专项整治的海南医美市场依旧问题频频,暴露出了监管部门的管理缺失;而从全国角度,对于这一规模日渐壮大的行业市场,尚无针对性的概念界定以及法律,也使得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还有赖于行业、政府、学界的各方共同发力。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概念

  “医”字正在被商家宣传淡化

  记者查阅发现,医疗美容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均有定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指出,医疗美容是指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和其他损伤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则进一步细化,指出医疗美容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海南一家大型公立医院整形外科相关负责人黄胜(化名)告诉记者,依据其操作方式,医疗美容可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手术类包括五官美容、美体医疗、口腔医疗、皮肤美容和其他医疗;非手术类包括通过打针的方式添加填充物类、无创伤年轻化、激光美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少非正规医美商家会刻意稀释医美二字中“医”字的概念,担心“医”字会让消费者联想到手术、动刀一类的关键词,甚至连部分商家在微信等渠道进行对外宣传时,都在标榜其医美行为系“手工美容”“不动刀”“无后遗症”等,极力摆脱这一行为与“医”的关系。“事实上,他们通过不断淡化医美的医疗属性,将病人称之为‘顾客’,将诊疗包装为 ‘服务’,只提‘美容’却不提 ‘医学’,已经将这一行业的门槛严重拉低。” 黄胜说道。

  调研

  “安全性”最受医美消费者关切

  记者近期随机采访海口部分关注医美行业的女性市民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对医美本身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数人宽泛地认为“医美”=“美容”,并不能全面地说出医美的含义;即使是已经做过医美的部分女性,也没能做到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甚至有不少女性消费者认为,只有美容机构才能进行医美,正规的大型医院没有这一项目。

  根据国内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目前多数消费者获取医美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生活美容类机构(如美容院、皮肤管理中心等)、熟人介绍、医美机构官网/APP、垂直医美网站及各类信息分享平台。其中,约一半的消费者是通过生活美容机构了解医美,这与生活美容机构会主动宣传医美从而达到转化消费者以求获利的目的密切相关。而正是随着这一带有盈利目的的宣传不断持续,医美的医疗属性也在消费者的概念中不断被淡化。

  那么,消费者又是由于哪些因素,选择进行医美呢?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约五成的消费者认为变美能够让自己更快乐,希望通过医美改善自身外貌或身材的缺点,或使自己维持住最美的状态。此外,近三成医美消费者认为其选择医美是受到身边朋友的带动,或是受到“看脸社会”的影响。

  根据国内相关机构调研,皮肤美容项目是医美用户消费的“基础款”,有近七成的医美消费者购买过,其中最受医美用户欢迎的皮肤美容项目是美白亮肤,此外有六成医美用户购买过面部整形项目,双眼皮、隆鼻、瘦脸项目最受欢迎。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医美纠纷的频发,安全性也超过医美整体效果、项目花费额数以及项目维持周期,排在了消费者对医美关切信息的第一位。

  “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医患双方对于医美安全性信息了解程度的不对称。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和消费者对于医疗项目的原理、副作用等信息的了解情况差异较大,病人对此却知之甚少,使得医疗美容机构有着更权威的话语权。” 黄胜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出于利益考量的盈利性医美商家就更需要被规范其经营行为,以免出现为了利益违规行医、过度治疗等情况,危害到消费者的切身安全。”

  监管

  医疗卫生监管方面存问题

  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现状,《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中毫不隐讳地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据其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为13,000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同时,依然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该报告中甚至提出,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说1支正品针剂的背后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而通过近期走访调查,记者发现海南同样存在医美机构良莠不齐,存在小作坊从事医美项目,非专业人士使用医疗针剂等乱象。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督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指示要求,对省内医疗美容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海南省卫健委同样转发该通知,要求各市县卫健委及综合执法局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医疗美容行业正规有序开展。

  针对采访中发现的部分情况,记者向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了解。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日常对美容经营机构的检查主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形式,检查机构是否存在无照经营行为,检查其是否存在超过经营范围从事医美经营行为,使用产品是否属三无产品,存在假冒伪劣情况等。但对于涉及医疗美容的,该工作人员表示行业主管部门是卫生健康部门,其仅负责检查营业执照以及经营的产品;而截至记者发稿,卫生健康部门相关处室尚未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复。

  “按照职能,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医美机构的执业许可证和人员从业资格进行审查,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医美机构使用的器械、药品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但由于准入门槛很低,大量小而散的美容店在私下从事或者以打擦边球的形式从事这一经营活动,使得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较大;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部分基层执法人员能力较低,业务水平较差,加之部门间存在一定‘踢皮球’的情况,使得执法难以形成合力。”海南省医学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一会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直言。

  记者注意到,根据海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去年8月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呈送的《海南省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单》的报告,海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也承认海南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监管力量不足,手段不多,效果不佳等情况。在该报告中,便援引了省内某家医疗美容医院涉嫌违规开展干细胞治疗,在国家卫健委通报至海南省卫生健康委近5个月后,该医院的违法违规行为仍未得到依法查处的案例,根据海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观点,该案例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海南在医疗卫生监管方面不会管、不想管、不敢管的问题比较突出。

  维权

  尚无针对性法律导致“维权难”

  消费者将安全性摆在医美行为关切的首要位置,也印证着医美行为在目前并不令人完全放心。那么,消费者一旦遭遇医美纠纷,应该如何维权呢?

  海口市消费者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遭遇医美纠纷后,一般会先由行业主管部门,即卫生健康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进行初步调解,如果双方始终未能达成调解,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依法维权。该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用医美项目时应保留好病历资料,一旦出现纠纷,病历资料将是重要的证据材料。同时,关于医院是否及时向患者说明了手术的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也需要尽量做好保存,以便向相关部门或法院提交。

  从实际情况看,医美纠纷维权难更多地发生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检察机构从业人员对国内2015-2018年关于医美行业的诉讼案件进行的研究分析,医疗美容行业中的诉讼类型主要是医疗美容服务合同纠纷和侵权责任纠纷。其中有23.5%案件被驳回医美消费者的诉讼请求,在被驳回诉讼请求的案件中,有45%的案件判决理由是美容者无证据证明有侵权关系。也就是说,由于在小作坊或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美,未签订相关协议,医美消费者无法证明本人与医美机构存在关系,更无证据证明自己与美容医疗机构有侵权关系,这使得在非正规医美机构出现纠纷的消费者在维权时更加困难。

  而在适用法律方面,目前医美行业也属于没有得到规制的“灰色”地带。海南威盾律师事务所律师程锡海表示,从法律角度,目前关于医美方面的纠纷,司法部门主要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审判,而该解释是统一适用医疗纠纷的,并不完全针对于医疗美容,事实上,目前国内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相关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这也使得目前诸多医疗美容纠纷在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存在制度缺失。

  “由于制度存在缺失,加之医疗美容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医美纠纷在法律上不好说谁对谁错。”程锡海表示,“美”本身是相对主观的概念,也很难进行量化或是标准化,这使得在医美过程中,医美机构与消费者双方可能对医美成果的理解存在偏差。除了明显的医疗事故外,怎么样算是医美成功,怎么样算上医美失败,这一标准在行业内没有明确的规范,这也给司法机构在判定过程中增加了难题。

  法律人士认为,消费者在考量医美项目时,应尽量选择前往有相关医疗资质的大型正规医院,避免仅仅在微信等社交平台凭借口碑效益传播的小型美容机构,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与服务,在发生纠纷时也能更好地维权。同时,从律法角度,国家也应逐步重视起日渐庞大的医美市场,进行相关立法或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目前没有完全规制的医美行业逐步走向良性的市场化、规范化。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邱苗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