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海口一小区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4辆电动车被烧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18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3月18日上午,在海口市滨江绿都小区,不知何因小区电动车充电桩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停放在旁边的电动车也被引燃。幸好物业工作人员及时赶到,2分钟之内就将大火扑灭,此事故未有人员伤亡。

电动车充电着火殃及旁边3辆车。

  电动车充电着火 引燃旁边3辆电动车

  3月18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海口市滨江绿都小区门口的充电桩,一辆电动车在充电桩旁起火,停放在着火电动车周围的其他3辆电动车也被引燃。

  记者赶到现场时,明火已经被扑灭,3辆电动车烧得只剩下铁架,地上落满了白色的灰渣。在充电桩处,记者看见一个充电桩遥感箱,上面标示着“小绿人充电桩,充满断电,无需值守”。

  记者从监控视频中看见,当时火势处于猛烈燃烧阶段,烟雾较浓,小区附近居民赶紧撤离,大约1分钟后,明火被扑灭后,3辆电动车烧得只剩铁架,一辆电动车烧毁了一大半。

被烧毁的电动车。

  海口市滨江绿都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曾先生介绍,早上10时30分左右,物业值班人员发现小区门口的电动车充电桩的电车着火后,立即开展自救,不到2分钟的时间,明火基本被扑灭。

  “目前完全烧毁的电动车有3辆,不知是电池导致的,还是充电桩的问题,具体原因还要等待消防部门的调查结果,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会配合协调赔偿事宜。”曾先生说,小区电动车充电着火的充电桩是小绿人充电桩公司负责,相关负责人也已经到派出所协助调查。

  对此,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曾先生提供的小绿人充电桩公司负责人电话,截至截稿时间,记者并未打通对方电话。据了解,海口市公安局滨江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

被烧毁的电动车。

  业主:电动车充电问题已经多次跟物业沟通

  “早上10点,我的车从手机上就显示充满电扣费了,10点半听家人说,小区的电动车着火了,跑去一看是我的车着火了。”业主陈先生说,他的车是租来的,已经使用2个月了。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起火,目前已经报警处理等待结果。”陈先生说,小区电动车着火是什么原因?希望小区能作为一个案例来防范,同时,殃及这么多辆车,这个损失谁来承担是个问题。

  小区不少业主向记者反映称,物业安装的电动车充电桩是简易安装,没有搭棚,阳光会暴晒。包括地下室充电桩,也是简易安装,狭窄区域,如果半夜突发事故,危及几百户人的生命安全问题。此前,电动车充电问题已经多次跟物业沟通,未得到解决。

被烧毁的电动车。

  “物业安装这个充电桩没有公示告知广大业主一声,也没有经过业委会同意。”业主梁女士说,这次所幸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火灾,希望物业能引以为戒,不要再出现这么危险的情况。

  物业工作人员曾先生对此表示,此前小区的普通充电桩也发生过一次电池引起着火事件,后来消防部门来检查未通过,现在全部改装成智能充电,符合海口市规划的智能充电要求。

  【新闻延伸】关于电动车消防安全,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一起起触目惊心的火灾

给我们敲响了无数次的警钟

那么电动车火灾到底有多可怕?

又应该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

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电动车消防安全小知识吧

  防火专家认为,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时容易起火,根本原因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环境、车主使用习惯和电动自行车自身材质有关,主要原因是电动车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超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

  电动车引发火灾的特别危害表现在两点,即火场温度和毒烟。数据显示,3分钟,火温高达千度,30秒,有毒气体覆盖整个房间。

 

如何避免电动车充电起火呢?

做到以下几点

远离电动车火灾

如果不幸电动车引发火灾

如何正确逃生呢?

不要慌张

小编告诉你这几个秘籍

▼▼▼

  ▶▶▶熟悉环境,牢记出口

  身处陌生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刻能尽快逃离现场。

  ▶▶▶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保持镇定,快速确定逃生方向。若所在房间起火,请迅速撤离。若通道已被烟火封堵,则应紧闭门窗,固守待援。

  ▶▶▶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暂时无法逃离时尽量待在阳台等易被发现且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向外晃动鲜艳衣物或用手电闪动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被困高层、多层建筑内可通过高空缓降器逃离着火层。如果三楼以下,可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等自制救生绳用水打湿从窗台沿绳缓滑。千万不要跳楼!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尽快撤离,不要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进入火海。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