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为了家乡,我愿意成为网红”背后的难言之隐

  3月下旬,在推介旅游时,四川甘孜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因酷似“周润发+靳东+费翔”,意外成为“网红”。3月27日下午,刘洪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己16岁从甘孜州雅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外出求学,在国家的培养下一步步走到今天,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家乡,只要能推动甘孜文化旅游发展,他愿意成为“网红”。

  其实,对于刘洪而言,比颜值更“高”的是那句“为了家乡,我愿意成为网红”。这次意外的走红,不仅受到了网友的广泛热议,家乡的同事和亲友也在密切关注。“出圈”后,刘洪开通了短视频账号,也参加了一场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近千万,点赞人数超百万。对此有人质疑,一位国家公职人员,如此“炒作”合适吗?也有亲友表达了担忧,“你干好你的工作就行,整那些干什么?”这样的担忧还并非杞人忧天。

  眼下,包括马背上的女县长,都属于意外被“网红”,领导干部成为“网红”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明令禁止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由此看来,“网红”的身份并没有法律支撑。另外,领导干部+“网红”,完全是一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可能经由新媒体的“广播”,甚至“直播”, 乃至放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当然,也极易中伤自己。因此,我们在为“为了家乡,我愿意成为网红”点赞时,也要读懂背后的难言之隐。或许正是这样的难言之隐,更让人由衷的钦佩。

  “网红”经济实质连接的是区域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如何打消领导干部“出圈”后的顾虑,将带动效应最大化,释放红利惠及更多当地群众,也需要提前思考。“网红”带动不是捷径,同样离不开实体产业、品质品牌的支撑。对于四川甘孜,最应该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景区上档升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旅客不虚此行,让刘洪的宣传“名副其实”。一些地方在制度创新上也探索出了有益的经验,如安徽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为领导干部更好参与直播带货保驾护航,也明确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此举,从制度上明确了领导干部成为“网红”的合法性,消除了顾虑,有利于“网红”经济行稳致远,值得各地借鉴。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快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