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 跟着时光列车去旅游 海南西线这些红色故事值得你打卡

  

小长假要来了,

玩海上项目、深入乡间田野、探访热带雨林……

  如果你觉得这些玩法不够新颖,

  那可以坐上“红色之旅”的时光列车,

  去感受下海南的红色革命精神与文化,

  以多种方式了解琼崖革命的光辉历程。

开始检票了!

  赶快登上时光列车,

  开启你的红色故事之旅

  时光列车首站先驶进澄迈,

  这里有史称“美亭决战”的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

  200余名战士仅存13人的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被誉为琼崖的“小延安”美合革命根据地

  ......

  ►►►澄迈县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

  地点:澄迈县金江镇

  松柏苍翠,环抱左右,这座纪念碑矗立其间,碑身正面自上而下镌刻着13个遒劲大字:“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背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的胜利概况。该碑由海南省军区于1995年4月,即海南解放45周年时所建。纪念碑所在的澄迈县金江镇美亭一带,土壤都是红色的。大地仿佛是被战争年代阵亡者的鲜血染红了一般。

  澄迈县党史办原主任孙中积介绍,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伯陵防线”,与国民党军队在美亭展开了海南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决战,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达8万多人,战场局势变幻诡谲,包围与反包围轮番上演,你争我夺,战况惨烈。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我军解放海南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史称“美亭决战”。

  美亭决战,歼灭了海南岛国民党军主力,彻底摧毁了薛岳的防御体系。我军乘胜追击,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亭旧墟的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致敬英魂,革命烈士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地址:澄迈县老城镇

  在澄迈县老城镇潭城村北约1公里的坡地,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面朝一片松林,纪念碑的后面是烈士的土墓。这里是美亭决战中的一场规模不大,但无比艰苦的战斗——风门岭阻击战所在地。

  1950年4月21日,解放军第43军127师381团一连据守此高地,击退敌军13次的猛攻,掐断海口增援美亭、黄竹敌人的必经之路,最终左右了海南岛战役结局。

  50年后人们在风门岭山坡上建起一座纪念碑,来纪念那些英勇壮烈牺牲的战士。

  位于澄迈县老城镇潭城村的风门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中展出的13位战士合照。记者 韩星 摄

  ►►►马白山将军纪念园

  地点:澄迈县马村

  马白山将军纪念园,位于澄迈县马村西面海边,距马村墟1.5公里,离金江46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通。纪念园坐东朝西,1997年9月26日建成,占地面积9999平方米。园中央竖立马白山将军铜像,铜像基座正面镌刻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马白山 将军”笔迹,背面刻有马白山生平事迹,右边是陈列馆,左边是纪念亭,中间是壁廊,铜像前方是大门。大门前有33级台阶,拾级而上,就会感受到建筑的雄伟壮观。

  1939年2月10日,日军入侵海南岛,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奋起抗战。同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副总队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积极打击敌人,攻克琼西重镇那大,扩大游击区,发展琼西地区的抗战形势,有效地配合了琼文地区第一、二大队的对日作战。1940年7月,马白山兼任独立总队西路指挥部指挥,统一指挥第三、第五大队的行动,为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马白山将军去世后,澄迈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建造了马白山将军纪念园。

马白山将军纪念碑

马白山将军纪念园陈列馆

  ►►►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遗址

  地址:澄迈县桥头镇

  玉包港,又名玉苞、玉抱,位于澄迈县桥头镇北面,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71年前,解放军战士几度穿越琼州海峡,由此登陆海南岛与国民党军决战,让这座海港与红色革命有了关联。据史料记载,这次登陆战斗,我军先后击溃国民党军10个营的阻击,毙伤国民党军600余名,俘虏200多人,击落击伤飞机各1架,击伤军舰3艘。登陆作战部队也损失惨重,但是为下一次登陆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9年4月,为纪念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澄迈县人民政府建设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由马白山将军题写“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

  2010年11月,澄迈县政府拨出专款310多万元,在原纪念碑旧址上扩建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2011年6月底竣工;2019年3月至10月,澄迈县政府拨付维修资金对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海岸边防浪堤进行了重新修建,在纪念园正中央,高大的纪念碑上刻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让后人铭记为解放海南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2020年3月28日,澄迈县把该纪念园等四处烈士纪念设施列为第一批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实行保护管理。

    坐落在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村的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宋祥达 图\文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地点:澄迈县仁兴镇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位于澄迈县仁兴镇昆仑居辖区,距离仁兴镇政府约7公里,距离澄迈县城金江镇约48公里。美合革命根据地位于澄迈、临高、儋州交界的 美合山区。80年前,这里隐藏着一个“红色世界”,革命力量在此聚集,点燃了星星之火,为解放海南岛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美合位于澄迈县西南部,与临高、儋州接壤,大革命时期这里有共产党活动,群众基础较好。”澄迈县党史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1940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这里创建了琼崖第一个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在根据地内,琼崖特委创办了以延安“抗大”为楷模的琼崖抗日公学,由冯白驹任校长,吸引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以及部队一些优秀战士入学。从此,美合抗日根据地成为全琼抗日的指挥中心,被誉为琼崖的“小延安”。

  时过境迁,几十年后美合革命根据地很多原址都掩埋在丛林中。1999年,澄迈县委、澄迈县政府在美合村附近建起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拉开帷幕,

  位于临高县北部的临高角

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重要登陆点之一。

  解放海南,从这里走向胜利。

  时光列车带你回顾这段用原始木帆船打败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

  ►►►海南解放公园(原临高解放公园)

  地点:临高县北端的临高角

  1950年4月16日19时,解放军渡海作战大军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4月17日凌晨3时,作战部队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四十军6个团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成功登陆临高角,摧毁了敌军精心构筑的海陆空立体防线。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

  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和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战这一壮举,1996年临高县在临高角登陆点兴建了纪念馆。

  2020年11月,经过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临高角解放公园更名为“海南解放公园”,成为海南唯一的解放公园。海南解放公园,藏着一个鲜有人知的纪念馆——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这里承载着当年解放军渡海作战的红色记忆,见证着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

  海南解放公园。记者 李昊 摄

  馆内展出的历史文物。临高宣传部供图

渡海纪念馆内展示的大炮。记者苏靓摄

渡海纪念馆内展示的步枪。记者苏靓摄

渡海纪念馆内展示的手雷。记者苏靓摄

馆内展示解放军当年生活、作战场景。记者苏靓摄

渡海纪念馆内的展品。记者苏靓摄

image

海南解放公园内的展览馆。记者苏靓摄

渡海纪念馆内的展品。记者苏靓摄

  2020年12月31日,经过半年多升级改造后的海南解放公园正式开园。

  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点纪念碑。 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摄

  ►►►中共临高县第一次党员会议旧址

  地址:临高县孔庙旁

  中共临高县第一次党员会议旧址,与临高孔庙就是一墙之隔。这里是临高学子探寻救国路的历史见证。

  据《中国共产党临高历史》所记载,1926年5月12日夜间9时,中共临高县第一次党员会议在临高女子学校召开,会议由符向一主持,与会人员有冯道南、刘青云、王超、王任之、吴琼(女)、刘统、梁统春、王燕如、周有禄等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临高县支部委员会,推选冯道南为支部书记,通过吴琼、刘统、梁统 春、王燕如、周有禄为新发展的党员。

  中共临高县支部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共临高地方组织的建立,从此,临高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共临高县第一次党员会议旧址。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时光列车的第三站驶入儋州。

  8幅儋州革命大事记

  及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抗敌的塑像,

  见证了那些革命英雄儿女,

  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儋州市革命英雄纪念碑

  地址:儋州市那大镇

  儋州市革命英雄纪念碑是海南省革命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位于儋州市那大镇郊区风景秀丽的云月湖度假村东侧的三角岭(距市区2公里)。

  儋州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5年修建。纪念碑高33米,底座高约3米,花岗岩砌成,占地100亩,其座落的山体高189.1米,从山脚有6层共255级台阶至山顶,纪念碑正对海榆西线公路,气势雄伟。

  碑身正面刻碑名“儋州市革命英雄纪念碑”,碑庭台四周雕刻中共儋县委成立(1927年7月)、十月革命暴动(1927年10月11日)、参加云龙改编(1938年12月)、创建抗日根据地(1941年)、迈格战斗(1943年6月9日)、春季攻势(1949 年3月15日)、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1950年3月)、庆祝解放(1950年4月20日)等8幅儋州革命大事记及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抗敌的塑像。

  碑身后面刻建碑纪事:“1927年儋县革命红色政权建立,在当时琼崖特委、原儋县县委的领导下,党政军机关、琼崖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和广大革命群众,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艰苦卓绝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200多名革命英雄儿女,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生命。特建此碑纪念。”

  ►►►围攻那大镇战斗遗址

  地址:儋州那大镇东风路一五六号那大基督教堂一带

  1939年10月初,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部,为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抗战形势,准备向澄迈、临高、儋县一带山区迁移,创立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此背景下,从10月21日开始,我军发动周边群众一起围攻那大重镇。11月5日深夜,驻守那大基督教堂为据点的日军逃往新州。此役毙伤日军多名,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人在基督教堂楼下被缴械。

  围攻那大战斗的胜利,是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结果。这一胜利,十分有利于发展琼西南特别是儋县的抗日局面。

1939年围攻那大的主战场在那大基督教堂一带。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时光列车第四站带你走进东方“万人坑”,

  这是侵琼日军疯狂掠夺海南矿产资源、

  残忍杀害中国人民和盟国战俘的历史见证。

  ►►►解放八所战斗遗址

  地址:东方八所镇小岭村、北黎村至八所港一带

  八所战斗遗址位于东方市八所镇小岭村、北黎村至八所港一带。71年前,这里发生了在海南解放战斗史上较为重要的一战。

  1950年5月1日上午10时许,当解放军追至八所港时,看见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准备起航的军舰,国民党军争先恐后往军舰上爬,希望搭上军舰前往台湾。129师一个班 的战士勇猛地冲上军舰,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但因军舰门窗已关好,不利于解放军发挥火力。而解放军则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最终这个班的战士全部壮烈牺 牲。

  据统计,八所战斗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286师大部,俘虏3500余人,击毙和溺死1000余人,缴获一艘军舰和一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有83名革命战士壮烈牺牲,这些烈士埋葬在东方市“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八所战斗后,国民党军队在昌感地区的据点全部被肃清,昌感地区全境获得解放,全岛也宣告解放。”东方市史志研究室主任科员符清文说。

  2020年4月29日上午,东方市不可移动文物八所港(解放海南最后一战旧址)揭碑。海南日报记者 张文君 摄

  东方市八所镇的“解放海南烈士陵墓”。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

  地址:东方市八所港

  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旁的荒滩上。

  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所在的这片荒滩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屠杀、埋葬近2万劳工的地点。人称“万人坑”。

  1988年,海南省文体厅和东方县(今东方市)人民政府在该“万人坑”旁兴建一座30米高的纪念碑,建筑面积86平方米,并勒石铭文,以示千秋。碑身正面镌刻“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碑背面刻有碑文。

  抗日战争时期,侵琼日军为了掠夺石碌铁矿以及海南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1940年10月,开辟出海口,兴建八所港。并从沦陷区的上海、广州、香港和琼岛内 的各市县等地,以欺骗和强迫等手段,抓来近两万余名劳工及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盟国的战俘1200余人修建八所港。这些劳工在日军的皮鞭下受尽凌辱,过 着非人的悲惨生活,有的累死、病死、饿死、冻死,还有的被日军活活杀死。到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仅剩下2000余名劳工。那些惨死的劳工,被日军埋在八 所港旁的荒滩上,人称“万人坑”,它是侵琼日军疯狂掠夺海南矿产资源、残忍杀害中国人民和盟国战俘的历史见证。

  1940年至1949期间,

  侵琼日军和国民党残杀2万多名矿工。

  为了纪念这些死难矿工,

  1965年兴建了昌江海南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

  石刻的碑文,

  控诉着侵略者的累累罪行,

  纪念着不能忘却的历史。

这也是时光列车的最后一站。

  ►►►昌江海南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

  地址:昌江县石碌镇铁矿公园内

  1940年4月7日,日本发现石碌铁矿南矿床,并于1942年4月开通从八所到石碌的铁道,第一船矿石出港开始运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开始了。接下来两年半时间里,通过海上被掠夺到日本的矿石达694945吨。

  掠夺矿产资源期间,日寇先后抓来劳工4万余人,他们在矿山、电站、铁路等做苦工,穿麻袋片,睡茅草房,上万名劳工死在日本侵略者皮鞭、枪口之下。

  纪念碑为红砖水泥结构,碑高7、宽5、基座高4米。碑正面楷体直书阴刻:“日寇蒋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纪念碑”15个大字,碑座正面阴刻碑文共30行501字,其余三面刻有人物及花卉浮雕图案。

  此碑于1965年10月1日兴建,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侵琼日军和国民党自1940年至1949期间残杀2万多名矿工的罪恶事实。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死难矿工纪念碑全景

死难矿工纪念碑的文字

战火和硝烟已经远去

回首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致敬英魂,

这些故事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好了,此次的时光列车旅游到此结束,

感谢您的乘坐!

  (内容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史志网、南海网、儋州市人民政府网、东方宣传、昌江县博物馆)

>>>独家整合_新海南客户端_专题<<<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