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垃圾混投还要从严监督,多出“巧招”

  海口垃圾分类实行半年了,效果究竟如何?日前,有媒体记者走访海口多个小区、公共区域、学校发现,示范小区垃圾分类初见成效,居民参与率高,基本能够做到合理、科学投放。但部分小区和学校等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效果不佳,人们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混装投放的情况时有发生。

  海口垃圾分类从无到有,从实施至今仅有半年时间,要想全面实行好垃圾分类,还需要不断凝聚共识,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和垃圾分类意识。目前,海口部分小区和学校等单位之所以存在垃圾混装投放现象,固然与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图方便有关,但更离不开监督力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强。没有无处不在的监督,没有采取有力办法调动积极性,垃圾分类便成了一句空话。

  当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口垃圾分类实行的成败,既关系到海口城市形象和生态保护,也关系到垃圾能否得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更关系到能否为更多市县提供经验,从而实现在海南全域垃圾分类。因此,面对垃圾混投现象,相关部门必须要从严监督,多出“巧招”,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可以借鉴北京市推行的“盯桶战术”,动员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等社会力量下沉社区、小区、学校等单位参加桶前值守,监督市民投放垃圾情况,对混投的做法进行及时制止,并引导劝解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同时,可加强对各单位、区域的明察暗访,加强对垃圾混投行为的监督和约束,牢牢把好垃圾分类的最后关口。

  再如,可以发动群众力量,鼓励市民对垃圾混投做法进行举报,通过举报线索溯源调查,一经查实,对垃圾混投的市民进行专门的宣传教育,对屡教不改者给予警告甚至处罚等惩戒。此外,针对市民分类出的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可以进行有偿回收,增加市民垃圾分类带来的回报,从而调动起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

  垃圾分类工作,事关百姓生活,事关国家大计。虽然在推动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阻力,但只要我们坚持从严监督,大胆创新,多出“巧招”,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发展红利,认识到垃圾混投给自己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就一定能够最大程度获得市民的支持,从而循序渐进地改掉垃圾混投的陋习。(肖时平 杨彦婷)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