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代表热议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新的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

>>>点此进入专题<<<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分论坛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博鳌4月19日电(记者 陈雪怡)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举行。围绕技术、应用、治理3个关键词,与会嘉宾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刚刚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重点攻关领域,设立了国家级实验室。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将人工智能视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如何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引领新的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又是哪些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神经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燕青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场景下的落地。在论坛上,她向6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抛出了3个关键问题——技术、应用与治理。

这6位重磅嘉宾分别是公钥加密技术之父、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百度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电子科技首席执行官毕康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

“我对于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任何突破都非常感兴趣。”作为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对人工智能发展充满期待,他认为,如果未来65年能做出与过去60多年相当速度的技术突破,那未来科技发展将更加迅速。

雷夫·约翰森站在医药领域强调了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出,科学是跨界的合作,各国最好的科学家可以一起合作,大小公司之间的边界也能够被跨越。“我们跨越的边界越多,获得的益处就越多。而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沟通效率。”他说。

机遇和挑战并存。袁辉称,人工智能需要许多基础学科的支撑,而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已经超越过去所有对科技手段的期待。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过去的框架体系要想实现人类对人工智能真正的期待,还面临很多挑战,这也是全世界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60多年,如何让社会充分了解人工智能?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毕康明建议,了解人工智能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杜兰也提出,在小学、中学到大学阶段,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普适性的课程。在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连的时代,语音一定是最方便的入口,未来人和机器、机器人和机器之间通过语音能够形成非常好的互动。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推广,能够减少数字鸿沟。

而在王海峰看来,人们了解人工智能,最好的方法是产品。“用户用了以后,不知不觉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你在百度搜索,你就在使用人工智能;当你用地图导航,也在使用人工智能;当你用小度音箱的时候,也在使用人工智能。这样的话,潜移默化地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人工智能。”他补充称,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原标题:与会嘉宾代表热议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新的增长模式和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杨子薇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