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别样红 | 琼岛盛开英雄花

  这是一朵朵倔强而勇敢的花,冲破封建囚笼,将青春和激情化为向上生长的藤蔓,盛开在争取和平、自由、平等的革命洪流中,她们的名字叫庞琼花、王时香、冯增敏、庞学莲、黄墩英……

  这是一片热烈而鲜明的花,热血怒洒琼岛,浩荡铸就一部威震琼崖的巾帼史诗,奏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一段动人的乐章,她的名字叫红色娘子军。

  在海南岛,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女战士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在琼崖燃起的革命烽火中,她们英勇前行,她们沙场喋血,她们壮志无违。

  战地琼花初露峥嵘

  漫步于琼海市阳江镇,一座由三名红色娘子军组成的群体雕像映入眼帘,她们头戴红五星八角帽,肩挎长枪和子弹带,身背斗笠,面容坚毅,昂首挺胸注视前方。阳江镇,是红色娘子军诞生地,也是一片革命热土,一处一景皆有厚重历史,似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烽火岁月。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成立,全琼武装斗争进入全盛时期。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琼崖红军需要进一步扩大。此时,琼崖青年革命运动热情高涨,尤其是琼东、乐会地区,不但男青年,许多女青年也强烈提出参加红军,拿枪上前线杀敌。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得知此情况后大为赞赏,他说,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是一支革命的生力军,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发扬妇女同志英勇的革命精神,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武装,他赞成组建一支专门由青年妇女组成的革命武装。

连环画中红色娘子军成立时的情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此后,琼崖特委为了表彰和发扬琼崖妇女的革命斗争精神,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妇女参与革命武装斗争最为积极的乐会,被琼崖特委批准创建“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作为试点。

  1931年3月26日,适值全琼工农兵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乐会、万宁两县交界的加荣村举行闭幕式。在闭幕式上,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宣告成立。这就是红色娘子军的雏形。不过,赤色女子军连并不属于正规红军连队建制,而是由乐会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组织。

  当时,赤色女子军连仅有一排人数,连长为乐四区岭下村的庞琼花,指导员是王玉文。庞琼花是乐会四区岭下村人,1927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28年参加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三团一营二连当战士。她参加过几次战斗,在战斗中,她胆大心细,勇谋兼备,屡建战功,深受红三团首长赏识。王玉文则是特委从红军中选派来的优秀干部,他是位男同志,中共党员。

  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成立后,配合红三团打了几场胜仗,军威大振,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要求参加赤色女子军的女青年越来越多,不但乐会县的女青年,就连琼东、万宁等邻县的女青年也踊跃提出参加女子军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发挥琼崖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并正式划归第二独立师红三团建制。

  700多人报名女子军连

  根据特委的指示,乐会县苏维埃政府设立了女子军征召办公室,并发布了征召女子军的布告。这份配有图片、图文并茂的布告被张贴在苏区各地的市集、商店和祠堂等地,上面写着:“英雄的、经过考验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

  看到布告,乐会县阳江江南村的冯增敏兴奋不已,她1928年参加了共青团,先后担任劳动童子团中队长、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和团乐会县委妇女干部。布告贴出的当天下午,她就到合作社买布,连夜赶缝一件大襟衣穿上去报名。当时,她的左脚被竹篾扎伤,脚板还是溃烂的,但她怕被拒绝,索性挺直身子,在屋里大步走了起来,脚板钻心地痛,她还边走边说:“脚烂了算啥,离心远着哩,我能走路,不信你看!”

  红色娘子军研究者、阳江镇文化站原站长庞启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时女子军特务连有着非常严苛的入选条件,比如量身高、查视力;问姓名、籍贯,问家庭背景,是否生了孩子,是自愿来的还是被逼来的,家中有没有人参加革命,家庭是否支持参加女子军;问是否识字,有多少文化……还要考跑步、挑重担、口述,考意志和决心……甚至要经乡、区苏维埃政府推荐,最后由县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团批准。

  “虽然条件苛刻,但女子军的征召布告一贴出,像冯增敏一样的女青年纷纷涌现。”庞启江说,当时,来自乐四区所有家庭,万泉河畔所有村庄,以及六连岭下那山乡僻壤中强烈要求参军的女青年有700多人。她们中,有革命村庄、革命家庭、革命烈士家庭的青年女子,有遭遇“四权”压迫得十分惨重的青年妇女。她们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的,有情郎送妹的,父母送女儿的,爷爷奶奶送孙女的……当然,也有不少青年妇女来到苏区后,又被家人追赶,并拉回家去的。

  庞启江曾对年纪最小的红色娘子军潘先英进行考证。“潘先英16岁那年,除了她,全家人都被国民党军队烧死了,她干脆去参加革命当红军。然而由于她年纪太小,受到了不少阻力。”庞启江说。

  2014年3月9日,99岁的潘先英老人在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委会下寮村家中去世。“我强烈要求参军,后来部队留下了我,还说我比不上枪高。”潘先英生前回忆说,她参加红色娘子军前,曾因年龄不足16岁、身材过矮而被淘汰,但她意志坚定,跟着部队走,后经批准先当后勤人员,再进入部队。

  革命土地孕育传奇

  最终,包括冯增敏、庞学莲、潘先英在内的一批女青年被批准参加红军。

  1931年5月1日上午,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赤赤乡内园村的练操场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正式成立。走出闺房、冲破封建束缚的青年女子,勇敢地摘下耳环、剪短头发,穿上没有性别特征的蓝布军装,佩戴“女子军”红袖章,背一顶写着“女子军”字样的斗笠,手持长枪,排着整齐的队伍。

  红色娘子军训练场。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连长庞琼花登上司令台,郑重地接过师长王文宇授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的连旗,全连战士庄严宣誓: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在雄壮嘹亮的军号声中,女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接受首长和人民的检阅。从此,女子军特务连的战旗,高高地飘扬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的行列中。

  红色娘子军这支妇女武装的出现,不仅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观,而且在中国革命斗争史和妇女运动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红色娘子军为何根植于琼崖?战争是让女人走开的,但当时琼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性愿意报名参军?

  在琼海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吴仕春看来,红色娘子军以其独特的革命面貌出现在琼崖革命高潮中,诞生于琼崖东部乐会、琼东两县(今琼海市),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

  旧社会的琼崖,百业凋零,民不聊生。为生计所迫,男人大多外出打工,而女人们则留守在家。家务农活、侍老育幼、养家糊口,全靠女人操持。在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财产继承权,没有上学读书的权利,甚至连取名字的权利都没有。

  “可以说,乐会、琼东的广大妇女是靠着自身单薄的力量支撑着整个家庭生活,磨炼出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也具有更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吴仕春说。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热潮中,乐会、琼东广大妇女迅速觉醒,揭开了妇女运动的序幕。她们剪掉长发辫,扔掉裹脚布,走进学校和识字班,学习新文化和新思想。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带领地委机关撤到乐会县第四区(今阳江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乐会四区因此成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策源地。这在广大妇女的心中撒下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种子。峥嵘岁月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红色娘子军的诞生绝非历史偶然事件,她们正是在琼崖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中诞生的。”吴仕春说。

  女子军特务连的沿革和建设

  单纯由妇女组成的武装队伍古已有之,史书多有记载,不足为奇。女子军特务连之所以具有特殊意义,在于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1931年女子军特务连成立时,是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的组织健全的红军连队。全连编制三个排,每排编制3个班;每个班10名战士编制,全连各排编制共90名战士;加上连长、指导员各1人,还有传令兵、旗兵、号兵、庶务员、挑夫等,全连指战员编制共103人。除了庶务员、挑夫、号兵3人为男同志外,其余都是女同志。

  1932年春末,女子军特务连又扩建了第二连,两个连加起来实有140人左右。这一时期,女子军特务连第一连和第二连的人员编制相同,各设两个排,每排30人,连领导和连部工作人员10人,全连共70人。两个连的装备也相同,连长、指导员穿蓝色粗布制成的大襟衣短裤,系子弹带,携带长枪。全连官兵都头戴红五星八角帽,挎一个椰壳水壶,背一顶写着“女子军”三个字的竹笠,佩戴着用白布缝着“女子军”三个字的臂章。女子军的头发基本是清一色的短发,她们中不少人甚至还把耳环摘下来,显得十分洒脱、干练。

  “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这是经红军师部审定的女子军誓词,明确规定了女子军特务连建设的政治方向。

  在组织建设上,女子军特务连分别置于红一团、红三团党委的绝对领导之下。这不仅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而且对提高女子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提供了组织保证。红军师部也很重视女子军特务连干部的培训工作,5名连干部庞琼花、王时香、冯增敏、庞学莲、黄墩英都被安排到琼崖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过。白石祠堂是女子军固定的学习场所。每天中午和晚上,她们都集中在这里学习,既学政治,又学文化。女子军经常开展各种专项教育活动,如“打土豪,分田地,保卫苏维埃”的教育,“红军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的教育等。这些措施的贯彻,使女子军特务连成为按照正规红军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斗争目标和深刻的斗争内容的红军连队。

  在军事建设上,女子军成立之初,师部专门派女教官王少梅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在乐会县四区,女子军有4个练操场。内园的荔枝坡是总练操场,松树、合埇园、三乐塘3处设有分练操场;在琼东县四区益平乡的上村园,也设有练操场。女子军官兵全部来自农村,大都没有多少文化,军事素质较差,仅有参加劳动童子团、少年先锋队时持木棍、长矛练操的一般军事常识。在军事训练中,她们顶烈日,冒酷暑,顽强刻苦,勤奋好学,纪律性强,所以进步很快。在红三团会操比武中,女子军经常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团部的嘉奖。

  经过系统的政治学习和经常性的军事训练,女子军的军政素质大大提高。尽管当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谈不上什么待遇,但大家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在连队中努力学习,紧张训练,紧握手中枪,时刻准备上战场!

原标题:700多人报名,女子军特务连1931年5月1日正式成立 琼岛盛开英雄花

责任编辑:陈倩柔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