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做宣讲报告600多场,听课师生50余万人次 在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时突发疾病,倒在会议现场 五指山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贾德良:
我流汗换下一代走正路,值!
贾德良一辈子基本上都是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今天,贾伯伯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五指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贾德良到各学校宣讲时,总会这样开场。
“全党开展党史教育,必须走在前,还要讲得好!预定去红山中心学校讲首场,再联系金融系统讲第二场。”3月15日,贾德良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时,他还和五指山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同事约定,等他3月23日参加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回来,要一起到五指山市各中小学校做党史教育宣讲报告。可如今,这个约定却无法实现了。
3月23日上午,贾德良在海口参加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时突发疾病,倒在会议现场,生命永远定格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享年70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石祖波 文/图
同事心中的榜样:
他心里装的永远是关心下一代工作
“等我回来,我们就去做党史教育宣讲。”5月14日下午,贾德良的同事、五指山市关工委副主任兼五指山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思英,回忆起与贾德良最后共事的时光。“我与贾德良一起共事有三年多,3月15日,我们还一起到五指山市几所民办幼儿园检查工作,回来后,我们俩在五指山市委老党校宿舍楼下聊天时还约定,等3月23日他从海口开完工作会议,返回五指山后,就一起去学校做党史教育宣讲报告。”
“他(贾德良)是3月20日从五指山出发去海口开会,3月23日,我们就接到了这个噩耗。”曾思英告诉记者,“如今,贾德良去世已过去近两个月,但他说这些话,一切还仿佛昨日,安排好的行程,他却无法同行。”
贾德良生前开展宣讲工作。
“贾德良曾当兵20多年,平时身体素质很好,70岁了,看起来依然硬朗。平时为人干练,疾行如风,我们一起并排行走时,他总是走着走着,就到前面了,我和其他同事都有些跟不上他的脚步。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突然就倒下了,我们都很痛心!”曾思英说,“贾德良从部队转业后,先是到五指山市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后到五指山市委党校任职,再后来,来到五指山市关工委工作,退休后被返聘,继续在五指山市关工委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并持续有十多年的时间。”
今年60岁的曾思英告诉记者,“我与贾德良在五指山市关工委共事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对贾德良本人,很早就认识,他(贾德良)在退休前也是我丈夫的前同事,对贾德良,我们一直心生敬佩。”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曾思英动情地说,贾德良平时一贯朴素,常年穿着一身老式军装,从未看到他有高消费或铺张浪费的情况。他为人实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乐于助人,一门心思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心里总是想着青少年。
“每次到学校,他就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有关革命的故事以及生态保护主题的故事,他对这项工作总是乐此不疲。”曾思英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贾德良仍心系工作。
儿子眼中的父亲:
小时候埋怨 长大后理解和支持他
“他一向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对于“儿子眼中的父亲贾德良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贾德良的儿子、现年41岁的贾海明评价道。
“2013年6月25日上午,到市地税局,讲党课,主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永葆党的政治本色。”5月13日晚,贾海明前往五指山市老干局教育活动中心4楼整理父亲工作岗位上的办公遗物,看到父亲工作笔记上的这些文字,贾海明回忆起从小到大有关父亲的点滴。
“从我记事起,无论是上学接送,学校开家长会,或是平时生活当中的陪伴,别的孩子都有父亲陪伴。可从小到大,家里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劳,家里即便有客人,谈论的也大多是工作。”贾海明说,“作为父亲的儿子,从记事起,感觉父亲在家庭当中是有所缺失的,父亲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几乎都被工作占据。”
“小时候,我对父亲总是不理解,甚至有些许埋怨;长大后,看到父亲一辈子付出的工作和事业,却越来越多的是一份理解和支持。”贾海明坦言,小时候,总感觉父爱有所缺失,对一直辛苦操劳的母亲感到心疼,可每次提及,母亲王秀茹对父亲却总是义无反顾地支持。
“父亲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无论是讲了哪一堂课,参加了多少人数,讲课的内容,他都有记录。他不光记笔记,还把每次讲课的录音、录像带回家,家里因此装了满满一麻袋的录音带、录像带。”贾海明说,“父母在家时,他们俩还经常一起拿出来听,父亲会让母亲做点评,总结讲课的经验。”
“母亲独自在家时,想起父亲时,也经常会翻录音带出来听,后来有录像带的时候,就拿录像带看,她的心里,应该是为父亲从事关心下一代这项事业而感到骄傲的!”贾海明说,从打记事起,父母很少吵架,与父亲同龄的母亲王秀茹如今疾病缠身,长期卧病在床,父亲的离世,对母亲的打击很大。
5月14日,一直整理父亲遗物的贾海明,看到家里父亲的遗物,哽咽了。
贾德良生前获得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
“这么多年,从199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他没有主动给自己买过一套衣服,也不准家人给他买衣服,身上穿的一直是退伍的旧军装。”贾海明说,“父亲喜欢的白衬衫、短袖上,缝缝补补穿了不知道多少年,衣服破了,缝缝补补,一件衣服上,经常是一个补丁上再摞一个补丁。”
“我们想给他买件新的,他却不愿意换,他总是说,‘还可以穿’。他还说,‘穿在身上的东西,不需要太讲究,只要能保暖、干净得体就行了’。”贾海明说,父亲平时上下班,从来不花钱搭乘摩的,只偶尔坐公交车,大多时候都是走路上下班。
“家里有不少毛泽东的著作和雷锋的先进事迹。每年他都会到全市各党政机关、大中院校、乡村教学点,宣讲雷锋先进事迹。”贾海明说,生活中的父亲,没有多的业余爱好,喜欢看的也是新闻联播或者一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在父亲这一辈当中,加上他22年入伍的经历,节俭作风、雷锋精神、爱国主义,早已刻入他的骨髓。
“父亲在部队是政工科长,从事政工宣传工作,也经常到大中小院校作报告;转业后,先后到五指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关工委工作,退休后,依然利用晚年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一辈子基本上都是在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贾海明说。
看着父亲贾德良生前获得的军功章、工作后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儿时对父亲的不解和埋怨早已消失,对父亲这一生,贾海明更多了一份认识。
“小时候不理解,直到长大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了父亲所从事的关心下一代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贾海明说。
获得多项荣誉:
将生命定格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贾德良同志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严谨、满腔热情,即便是退休后到市关工委工作仍热情不减,始终爱岗敬业,用心用情关爱下一代人健康成长。”这句话,是节选自五指山市委组织部给予贾德良的评语。
五指山市委组织部档案显示:贾德良原籍河北省香河县,1951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74年6月入党,1994年10月由部队转业到五指山后,先后在五指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工作。2011年9月退休,2019年5月任五指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在岗期间,他心里时刻牵挂着关心下一代工作,工作之余,经常到各中小学校讲党史、做思想教育。
退休后,他仍继续发挥余热,身体力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积极主动将党中央领导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精神等主题教育,讲遍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
据五指山市相关部门统计,贾德良生前所做的大大小小的宣讲报告,多达600多场,听课师生50余万人次。
2015年4月,贾德良为全市各学校做“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报告会,连续讲20场,最后一场下来,他已喉咙沙哑至无法说话,颈上还长了疮流血化脓,却从不抱怨。2017年5月,他走进各学校讲《白沙起义》王国兴找共产党的故事,在学校大操场上顶着烈日做走动式演讲,一节课下来,精疲力尽、满头大汗,没有说一声累。
曾思英说,贾德良毕竟是快70岁的老人了,五指山市关工委和老干部中心的同志常劝他注意身体,适当休息,不能总像“老黄牛”一样不停歇。可贾德良总是笑着回应,“正因为我们年纪大了,为党工作的时间有限了,那就更要抓紧时间,为革命事业多做点事情。给孩子们讲课吃点儿苦、受点累是我们老同志的本分,因为今天我流汗,换来下一代走正路,确保红旗代代传,值!”
“只要我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下去!”五指山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贾德良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贾德良在2021年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获颁奖。
在五指山工作20多年,贾德良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推动五指山市成立基层关工委214个,让关工组织在五指山市实现全覆盖。2007年,他被五指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2007年和2017年,分别被省关工委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3月22日下午,五指山市关工委办公室的董主任接到贾德良从海口打来的电话,他说:“董主任呀,我今天到省里领奖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拿在我手里,是沉甸甸的呀,这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开会回去后我们要继续……”
他满腔热情的话语,深深感染着五指山市关工委每一位同事。然而,3月23日上午,贾德良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时突发疾病,倒在会议现场,生命定格在他热爱的岗位上。
如今,孩子们眼里爱讲故事的“贾伯伯”走了,同事们身边的“老黄牛”休息了,但他爱岗敬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故事,永远留在了五指山人民的记忆里。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