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行车的记忆应该是从我爷爷开始的。小时候,记得家里有辆破自行车,属于除了铃铛不响,其他什么地方都响的那种。每年冬季,爷爷都会骑上车子带我去姑姑家住上几天。爷爷的骑车技术不行,在路上总会摔几个跟头,这也跟当时全是土路有关。所以我对自行车有一种畏惧感,学骑自行车应该是在初三年级了,比一般的孩子晚了不少,不学车就要上高中了,不学不行了。尽管学会骑车了,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何况我的骑车技术也不行,也懒得骑。
大学毕业要到县城参加工作了,还没挣工资,父亲先给我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当时应该算是好车了。我也算拥有了一辆属于我的自行车,于是每逢星期天我便把自行车擦得锃亮,车把上挂上黑皮包一路得意地骑车回家。这辆车陪了我六年,结婚后,妻子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回老家我们都骑车回去,我已经习惯了,可妻子不习惯近两小时的车程,太远太累,就不愿意回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和妻子商量买了一辆坤式摩托车,回家快了许多,上下班接孩子也方便了许多。2000年后,摩托车毛病日渐增多,维修越来越多,我选择了放弃。这时,电动车开始流行起来,虽说还比较笨,但轻快、省钱不少。可随后遇到的麻烦也不少,当时电动车比较少,买回来一个月,在楼下刚放下一会儿,再下楼就不见了踪影,我急得干瞪眼,想发火也知道没用,一个人在楼下一直等到妻子的电话催促,才把丢车这事告诉她,她能有什么办法,跑下楼拎着断锁骂几句,邻居们也跟着劝解,自认倒霉算了。
没有车,实在麻烦,只好又从地下室搬出自行车擦擦急用。丢了车不敢再提买车的事,好像自己有了把柄被妻子攥着。大街上,看看各种品牌汽车的价格,想想自己的存款,不免泄了气。狠狠心,又买了一辆电动车,继续完成上一辆电动车未尽的使命。于是,日子又开始像车轮般平缓而均速,安闲而忙碌着。一个周末的早上,打算去菜市场买些菜,我像往常一样,下楼骑车。可到了楼梯下一看,我的电动车车座被掀了起来,电瓶不见了。猛然,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上来,电瓶被偷了。我急忙打电话给妻子,妻子跑下来,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在家里,又被偷?于是,我们一起来到物业,翻看监控,终于在一个视频上,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大摇大摆地从一辆没牌照的面包车上下来,走进我们单元楼,不一会从里面掂出电瓶放到车上。眼睁睁地看着他潇洒上车,扬长而去,我的心瞬间要气炸了。
我只得花几百块钱再买上一套电瓶,惨遭两次教训,对于这辆换了心脏的电动车,我们这次必须严加防范,买了一把昂贵的大链锁,做到车不离人,即便离开,也要把电车锁在周围的柱子或重物上,所以这辆电动车,终得以善终。无奈孩子的童年就跟着这电动车的吱吱呀呀中长大。记得有一次骑车去接她。孩子淘气,两只脚不停地抖动,小脚丫被别进了车圈里,差点闹出大事,心疼得我要命,被妻子埋怨了多少天,挨了多少天的白眼。遇到个雨雪的天气,孩子就只能躲在雨衣下,闷声闷气,一句话也不说,有时不免被淋湿了脊背和屁股,孩子总是一脸羡慕地望着那些被汽车接走的孩子。虽然孩子没有向我提过咱啥时候也买辆汽车的事,我一次次咬着牙说,再过两年,咱也买一辆!
说是说,可家里花钱的事情越来越多,不过,我在孩子面前说过的那句话此声一直萦绕在心。这些年,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们换了大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居之所,当然也买了全家梦寐以求的小汽车。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敲定新车后,提新车时,全家兴奋地不得了,马上坐上属于自己的新车,围着县城兜了一圈。我更是在妻子的监督之下,三天一小洗,五天一大洗地照顾着。不过,令人高兴的是,以后出门,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自从有了小汽车,周末假期,我们一家随时可以踏上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去跋山涉水,可以去观景赏花,还可以及时赶赴老家,参加亲友聚会。
现在,共享单车、电动车流行起来了,滴滴打车、地铁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出行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也已经上市,无人驾驶出租车、公交车也开始试行,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飞速发展的科技,我对我的下一个代步工具充满着期待。
责任编辑:邱苗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