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梅山烽火岁月书写峥嵘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炎炎夏日,梅山革命史馆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的客人。沿石板台阶拾级而上,陈列展馆如历史回响扑面而来: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讲述着革命先辈们虽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坚定信念而无畏牺牲的峥嵘岁月。

每年清明,三亚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前都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纷纷来这里扫墓。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梅山,是三亚一片红色沃土。在革命斗争年代,这里是崖县乃至琼南地区坚不可摧的革命根据地。梅山人民在中共崖县县委的领导下,扛起枪,拿起刀,前赴后继地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革命斗争,无数个英雄故事在这片热土传扬。

历史长河中,梅山人民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作为革命老区,梅山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通过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梅山地区的村容村貌、村庄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基因”在这里一代代传承,凝聚起新的磅礴力量,正在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A

梅山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从三亚市区出发,驱车大约70公里,来到梅东村。漫步村中,远处山峦环绕,绿意连绵,近处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一座生态宜居宜游的特色村庄已然呈现。而在村中,一栋院内干净整洁,周围绿树环绕的古朴建筑更显特别。

“这是中共梅东村党支部旧址,梅山抗日救亡运动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点燃。”每每有孩童问起这栋建筑,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总是这样回答。行走在旧址院落里,不禁让人回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刘秋菊。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翻拍

1936年冬,中共琼崖特委派刘秋菊、林茂松到崖县恢复建立党组织工作。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刘秋菊和林茂松躲过敌人警戒森严的哨岗,经莺歌海由陈世德带领到保平村找何绍尧、何赤等共产党员商议,选择面海背山、有回旋余地的角头村为立脚点,搭起小茅草房,以酿酒为业掩护身份,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梅山党组织,创建了梅山革命根据地。

“刘秋菊、林茂松在梅山会同中共党员黎茂萱、何赤,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创办夜校教政治、文化,着手组织抗日武装。共产党员陈英才、何赤、黎茂萱等还在梅东、长山、梅西、角头等村庄培养发展共产党员,吸收了孙维青、黎光宗等多名优秀青年入党。”在梅山革命史馆,馆长孙诚一边指着墙上的历史资料,一边介绍道。

1937年1月,梅山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梅东村党支部成立,孙维青任书记,点燃了梅山抗日救亡运动的星星之火。“战争年代,梅东村革命基础好,群众的革命理想信念坚定。”孙诚说。

1938年,刘秋菊、林茂松离开崖县。同年夏天,中共琼崖特委派叶云夫到崖县,在梅山成立中共崖县委员会,叶云夫任书记,从此崖县有了一个集中统一的党的领导机关。

1939年2月,日军侵琼,崖县沦陷。在这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中共崖县县委以梅山为革命根据地,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抗日烽火迅速燃遍梅山地区。“梅山面海背山,山高林密,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水上,进可攻、退可守,隐蔽性强,而且这里的群众基础好,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孙诚说。

孙诚接着说道:“这是一个战略性抉择,既有利于保存自己,又能带领全区人民坚持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梅山就此成为历史上一个坚不可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梅山人民开展对敌斗争历史上最悲壮最值得追忆的一页。”

林茂松。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翻拍

B

梅山人民团结驱顽敌

走进坐落于梅山革命老区的梅西村,扑面感受到的是舒适的田园风光。梅西村村民李妹用“美满富足”来表达生活感受。“我和丈夫在‘家门口’的火龙果基地务工,两人一个月有8000元收入。”李妹说。

年轻的李妹难以想象,如今美丽富饶的家乡,曾有一段战火不断、硝烟弥漫的岁月。时间回溯到1939年2月,日军占领榆林、三亚、崖县县城(今崖城)后,疯狂向梅山革命根据地大举“扫荡”“围剿”。为了反击日军的“扫荡”“围剿”,中共崖县县委指示梅东党支部书记孙珠江,将“梅仿抗战团”和“打猎会”合编为“梅山抗日游击队”。1940年5月,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1941年初,妇女抗日救国会、民兵及儿童团抗日组织相继成立。

何赤。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翻拍

三亚市史志工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王红介绍,在梅东村党支部的指导和帮助下,梅东村的“妇女抗日救国会”、民兵及儿童团在村中巡逻放哨,划地分防,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力量,使得一些伪装打扮成“卖糖果”“补锅”的日本特工人员和奸细,企图潜入村中侦查抗日情况的阴谋难以得逞。

“在梅山抗日斗争中,1941年至1943年是最艰苦、最残酷的时期。”孙诚讲述道,日军对梅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摧残和经济封锁,不准梅山老百姓在崖城至九所一带的区域内做买卖,企图困死梅山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42年6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区乡政权”的指示精神,中共崖县县委在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崖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经民主选举,孙惠公为乡长,黎光宗、孙家琪为副乡长。

在中共崖县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突出抓3项工作:一是发动武装上前线反击敌人的进攻;二是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帮耕、帮工队帮助烈、军、工属和困难户耕地做工,做好优抚工作;三是以各种形式宣传发动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反击敌人的“蚕食”“扫荡”。

“当时,日军企图扑灭梅山抗日革命烽火,梅山境内仅6公里地段就设置3个据点,实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和经济封锁。面对敌人的围剿和扫荡,梅山人民无所畏惧,妻送夫,兄送弟,父母送子女参军参战,民兵、青年、妇女、儿童严密监视敌人行动,群众用土法制火药,男女老少种棉花,纺纱织布,煮海水制盐……他们不屈不挠,在腥风血雨中英勇奋战。”孙诚说。

孙惠公。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翻拍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梅山及附近地区广泛开展除奸肃反、破坏敌人公路桥梁和电话线路等斗争,并实行减租减息、拥军优属、帮工代耕、征税征粮等政策。群众踊跃支前,积极配合游击队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梅山的党组织是坚强的,梅山的人民是勇敢的,他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出奇制胜,先后把日本汉奸黎亚四、黎光选父子除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说起梅山全民动员驱顽敌,孙诚的话语中透露出自豪。

C

梅山交通站当好“哨兵”

在梅山革命根据地,每一个山头都能讲述传奇的革命故事。而梅山抗日交通站的秘密建立,书写了一段抗战传奇,在海南抗战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1939年3月,中共崖县县委为了加强和西南临委(琼崖党委派驻昌感党组。昌感,今属东方市)的联系,及时获得敌人情报与开展对日斗争,因此决定在崖县西南建立梅山交通站,并把建站的任务交给梅山乡党支部和乡民主政府去完成。

“梅山乡党支部在琼崖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艰难处境下,坚定地接受了建站的光荣任务。”孙诚说,从梅山到西南临委,全程约有100多公里之遥,而且沿途平原有日军设防布守;山区更有敌伪军驻扎巡逻,真是四邻多垒,岗哨林立,荷枪实弹,戒备森严。但是梅山乡党支部紧紧地依靠人民,开辟出“一海二陆”的交通线。

“一海”:即梅山—角头—望楼港—莺歌海—昌感县的墩头—和西南临委联系。“二陆”(平原区和山区)。平原区:梅山—桔棵—中灶—望楼港—新村—新丰—老孙园—七寒头坡—和西南临委接线;山区:梅山—桔棵—山脚—抱笋—草岭—红五—山公穴—翁公头坡—和西南临委联络。总称:“一海二陆”交通线。

送公文、送情报、送党政军(青年抗日入伍新兵)人员的安全过往,“三送”是交通站的任务。事关大局、责任重大,既要做到交通顺达,又要做到万无一失。因此,梅山乡党支部认真谨慎地从“青抗会”和“民兵中队”里遴选出机智灵敏、胆大心细的孙光林、麦亚保等人当交通员。

“他们吃着自家饭,穿着自家衣,为了抗日,交通员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来去如风铤而走险在交通线上。有时陆上交通突然出现敌情,马上随机应变改走‘海上’。”孙诚说。

有人形象比喻,以三条路线作为“足球场”和日军“踢球”。如踢边受阻时,立即将球传中过渡,等待机会创造条件去“破门”。梅山交通员在这三条交通线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日军斗智斗勇,搞得敌人焦头烂额。《崖县革命史》中写道:有时一次接送的人数,竟达四五十人之多。地下交通线的建立,沟通了党组织上下级之间的密切联系,极其有利于抗日工作的开展。

“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梅山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生命捍卫着信仰,用青春热血镌刻着历史,值得被永远铭记。”孙诚动情地说道。

原标题:梅山烽火岁月书写峥嵘

责任编辑:蔡千岚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