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党史百名人物丨胡松

  胡松

  (1927–2000)

  胡松,曾用名胡昌益、胡木松、胡亚松,海南儋县(今儋州市)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胡松任儋县洛南小乡副乡长,参与领导开展土改工作。历任洛南小乡党委副书记、高级社主任、洛南大队副大队长、洛南农场场长等职。1959年8月,胡松担任儋县那大公社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他针对粮食严重缺乏的情况,组织成立石屋大队生产突击队,进入石屋的燕子潭开荒。胡松带领大家吃住在山上,每天劳动16个小时,砍山、清除巨石、平整土地,样样带头干。生产突击队苦干2个月,开发出燕子潭500多亩荒地,种上木薯。到1962年,石屋大队开始有余粮,还支援邻近缺粮的生产队。粮食问题解决后,胡松又提出“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办农业加工厂、搞农业机械化”等长远发展方针。在胡松带领下,石屋大队群众一把山刀一把锄头,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山河”的气概,餐风露宿,开垦荒山,发展经济。从1959年至1972年,石屋大队开发荒山117座,劈山取土填平矿坑148个,开垦山地近6000亩,挖掘102条排灌沟渠,把松涛水库的水引上52个山头,大面积种植橡胶。石屋人创办橡胶加工厂、粮食加工厂、农业机械厂、规模养猪场,组建拖拉机队,建起村医院、敬老院、村学校,全大队群众实行公费医疗,小孩免费上学。石屋大队成为海南区学大寨先进典型,被授予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1973年1月,胡松担任中共儋县县委副书记兼那大公社副书记、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22日,《海南日报》头版以《永远向前的人》为标题,用整版的篇幅介绍胡松的先进事迹。1975年12月后,胡松先后任中共儋县县委副书记兼那大、前进公社书记,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领导成员。1981年11月,胡松任海南松涛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长。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2000年,胡松逝世,终73岁。

  (整理:陈立超 程小斌)

  内容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原标题:海南党史百名人物(84): 胡松

责任编辑:林靖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