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落脚点和试金石。笔者认为学史力行应在“力”“恒”“方”“效”“戒”这五个字上下功夫,使之真正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
学史力行,首先要行之有力。力行者,有力之行动也。古人说,力行近乎仁;力行而后知之真。只有努力实践才算得上力行。明理、增信、崇德是知的范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上半篇文章。办实事、开新局是行的范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下半篇文章。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就应当学史力行,把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效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来。何为悟思想?就是明理、增信、崇德。
学史力行,应当行之有恒。党员干部应当把学史力行作为终身选择,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为相伴一生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党史学习教育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地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不断明理、增信、崇德,促进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奋进。学之以恒与行之有恒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和应用都要有恒心。
学史力行,应当行之有方。做事是要讲方法的,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力行不是盲目的实践,不是逞匹夫之勇的赤膊上阵。毛主席把任务目标比作彼岸,把方式方法比作桥和船。正确的方法就是结实的桥和靠谱的船。我们常讲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与愿违。什么是好的方法?就是符合规律的方法。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和策略就是我们用在实践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
学史力行,应当行之有效。实践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看广告看疗效”。评价力行对不时、好不好,最终还要看其实践结果。也就是说,学史力行不仅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还要坚持结果导向。展开起来讲,我们学史力行是否落实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我们办实事、开新局是否取得实绩实效,我们自以为取得实绩实效的工作是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的实践过程是否有效抵制克服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如果答案是“是”,我们的力行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否则就是不及格和失职渎职。
学史力行,还要行之有戒。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讲纪律、守规矩、知敬畏,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中有戒,手握戒尺。行之有戒是行之有方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我们不仅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还要用规定的方法做规定的事,这样才能保证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才能提高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石泽彬)
责任编辑:杨彦婷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