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经过支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斗争锻炼的琼崖工人阶级,在大革命中表现出高昂的革命热情,把琼崖的工人运动不断推向高潮。琼崖总工会恢复后,海口、府城、嘉积、文昌、定安、万宁、三亚等城镇纷纷建立起总工会(或筹备处),基层工会也相应成立。在党组织和工会的领导下,海口工人举行了多次罢工。1926年7月,海口织造工人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举行罢工。当时海口有织造厂15家,工人1000余人。织造厂工人遭受资本家的沉重剥削,男工工薪每月仅3元至10元,女工只有3元至4元,而且一个季度发一次,工人生活极其艰难。工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罢工,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增加工人工资和按月发放工资的合理要求。9月,海口鞋业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迫使资方增加了三成工资。12月,海口旅店工会为了增加工友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向店东提出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不能随意开除工人等要求,店东慑于工人运动的声势,答应了工人的合理要求。琼崖总工会通过深入的组织发动,把工人从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人福利、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引导为反对压迫、争取解放的政治斗争。
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扩大革命阵营,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为了发动农民参加农民协会,海口市总工会号召工人回乡做动员工作。泥水工会的罗陈村工人回到本村动员亲属加入农民协会,该村农民协会很快建立起来。中国国民党海口市党部工人部长吴清坤回到老家薛村,发动农民建立琼山县薛村农民协会。1927年3月5日,琼东工农和各界群众3000 余人在琼东县广场集会,揭露恶霸李文辉、贪官丁超秀的罪行。李文辉是琼东六区的大恶霸,平时勾结土匪打家劫舍,横行乡里。丁超秀是县税务局长,一贯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愤怒的群众将李文辉、丁超秀押上台进行控诉,最后迫使县长罗让贤将李、丁逮捕入狱。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加强了工农联盟,形成工农运动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1926年8月,中共琼崖地委在海口召开琼崖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传达贯彻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精神,决定成立琼崖农民协会,选举冯平为主任。会后,琼崖农民协会组织工人、学生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发动,建立基层农民协会。至年底,全琼除感恩县外,各市县的区乡都已建立起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余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100万人。
农民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在农村普遍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26年,陵水县刚刚经历旱灾,地主奸商不顾农民死活,催租逼债,囤积大批粮食,垄断粮食市场,任意抬高粮价,农民生活十分艰难。8月,农民协会派代表请愿,要求减租减税,禁止粮食外运。县长邱海云以农民闹事为由,扣押了蒙马乡农民协会领导人谢是位。为了打击邱海云和地主奸商的嚣张气焰,县农民协会派农训所学员封锁港口和要道,扣押外运粮食并运回县城,还组织数以千计的农民群众手持大刀、梭镖上街游行示威,邱海云化装成农民狼狈逃出县城,地主官僚威风扫地。9月,冯白驹领导海口市郊五村农民开展声势浩大的“护地”斗争,反对人称“活阎王”的大地主吴为藩。吴为藩平日鱼肉百姓,霸占大片农民田地。冯白驹发动五村农民几千人前往琼山县政府请愿静坐和游行示威,吴为藩自以为有县长撑腰,气势汹汹拒不退田。冯白驹代表农民据理力争,县长何春帆理屈词穷,只得责令吴为藩退还田地并向农民赔礼认错,“护地”斗争取得了胜利。1927年1月,定安县爆发了反对预交租税的斗争。定安县县长黄梦麟上任后,释放土匪黎达才等人,扶植地主恶霸主持乡政,勒令全县农民预交3年租税。定安县中共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发动与组织农民、工人和学生几千人游行示威,包围县政府,迫使其取消农民预交3年租税的决定,黄梦麟吓得弃职逃跑。
1926年3月,冯白驹同冯平、符节等在琼山县儒林、老村、坡仓三个乡建立农民协会。图为三乡农会召开成立大会的情形
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根据《广东省农民协会章程》和《农民自卫军组织法》,琼东、乐会、万宁、儋县、文昌、定安、陵水、临高等县纷纷建立起农民自卫军。至1927年春,仅临高县的农民自卫军就发展到1000多人。中共琼崖地委加强对琼崖仲恺农工学校的领导,使之成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地委还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模式,创办琼崖高级农民政治军事训练所,在海口高州会馆设点,冯平任主任。农训所按军事编队,学员接受严格的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在这期间,乐会、琼东、万宁、琼山、文昌、澄迈、儋县、临高、崖县、定安等县也先后开办农民运动训练所,培养出一大批农会领导骨干和农民自卫军指挥员,他们在打击土豪劣绅以及消除土匪祸害的斗争中成为中坚力量。
青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1926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琼崖地方委员会在海口成立,共青团地委书记为黄昌炜,并创办《现代青年》作为指导学生运动的刊物。
《琼崖学生》,琼崖学生联合会于1926年夏在府城创办的刊物。这是1926年6月出版的择师运动特刊。
在党组织和团组织的领导下,琼崖全属学生联合会发动了一场新的“择师运动”。1926年夏,择师运动首先在府海地区开始。导火线是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校长钟衍林开除了公开批评学校的学生韩超元和韩秀元。该校学生会要求钟衍林撤销开除两名学生的决定,遭到钟衍林拒绝,于是学生会领导学生掀起“驱钟学潮”。府海地区的学生支援琼海中学学生会的行动,琼崖全属学生联合会会刊《琼崖学生》(第二期)还出版《驱钟专号》,发表《驱钟宣言》。最后,钟衍林迫于学生运动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向学生低头认错,表示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各校学生在支援琼海中学学生“驱钟行动”的同时,也同本校反对学生运动的校长、教师展开斗争,形成轰轰烈烈的择师运动。学生择师运动得到琼崖总工会、琼崖妇女解放协会等革命团体的声援。在这场择师运动中,琼山中学校长王政、琼山师范学校校长白学初、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李开定被赶下台。
1926年下半年,择师运动发展到全琼各地。在琼东嘉积,省立第十三中学(今嘉积中学)爆发了“驱张(韬)运动”。张韬是省立第十三中学校长、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反对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11月5日,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省立第十三中学召开动员大会,通过了《驱张宣言》。琼东各界群众也连续集会、游行示威,支持十三中学生反对张韬开除符廷燕(校团支部书记)等5名革命学生的“驱张”斗争。琼崖全属学联代表和文昌、万宁、定安、府海等地的学生代表出席十三中学生的集会,并发言表示誓作十三中学生的后盾,把“驱张”斗争进行到底。学生坚持罢课两周,并举行万人游行,迫使广东教育局决定撤销张韬的校长职务,“驱张” 斗争取得完全胜利。万宁中学进步教师刘伯川(江西人)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支持学生投身革命,遭到校长陈儒敷的指责。学生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驱陈”运动,陈儒敷将杨学哲等10名学生开除出校。杨学哲等带领学生到国民党万宁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告状,迫使县长撤销了陈儒敷的校长职务。学生运动逐渐成为宣传革命思想、促进群众革命运动的有效形式。
妇女运动汹涌澎湃
琼崖妇女长期遭受封建宗法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有着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光荣传统,她们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启发中觉醒,冲出家门,走进校门,寻求革命的真理。
中共琼崖地委加强对妇女运动的领导,从岛外学习返琼的青年女学生陈三华、陈玉婵、吴雪梅、符文清等一大批骨干分别在海口和各县开展妇女运动,各县妇女解放协会相继成立。1926年秋,中共琼崖地委在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举办社会工作培训班,培养妇女运动骨干。同时派出一批女共产党员和进步女青年在海口和各县创办女子学校,专门招收女子入学读书。当时创办的女校有海口中山女子学校,校长为陈三华;府城女子第一高等小学和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均由陈三华兼任;文昌县中山女子学校,校长为吴冠群;临高县女校,校长为吴琼华;澄迈县女子高等小学,校长为梁慧贞;万宁县女校,校长为肖鸣玉;陵水县妇校,校长为吴觉群。琼崖仲恺农工学校专门增设一个妇女班,招收女学生。这些学校大多数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团组织,向女学生灌输革命的道理,吸收进步学生入党、入团,培养琼崖革命运动中的妇女骨干。
广大琼崖妇女历经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锻炼,尤其是在城乡普遍建立的基层妇女解放协会的组织发动下,觉悟迅速提高。她们勇敢地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军阀统治以及封建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提出挑战,打破男尊女卑的观念桎梏,争取和男人一样参加政治活动的平等权利;积极参加罢工、减租减息,破除迷信,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反对“一夫多妻制”,力争男女“教育平等”“职业平等”“工资平等”“地位平等”“社交平等”“婚姻自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她们日渐融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三)】 琼崖大革命的洪流
责任编辑:邓洁仪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