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琼崖第三次代表大会与琼崖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残酷的斗争现实,特别是东路陵水和西路澄迈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琼崖特委不得不采取符合实际的斗争策略。1928年6月5日,由王文明主持,在乐会县第四区高朗村召开中共琼崖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着重讨论了如何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反“围剿”斗争等重大问题。由于中共广东省委“左”倾错误的干扰,党内意见不一致。会议草率通过了《最近总的工作大纲》,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领导机构。会后中共广东省委仍不顾当时的客观实际,再次指示:“琼崖暴动已发展到夺取海口的局面,海口的工人群众已到行动的时期,而省委的夏收暴动计划,对于占领全琼,规定于最短时期做到。因此,海口的职工运动是目前群众暴动中最重要的工作。”对于省委这些实际上行不通的指示,王文明等无法不折不扣地执行。
图为原乐会四区高朗村的中共琼崖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遗址
6月中旬,中共广东省委派黄学增到琼主持工作,黄学增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关于“特委马上改组,坚决领导群众反攻”的指示,召开特委扩大会议,改组琼崖特委,由黄学增任书记,把经过考验、能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优秀干部排除特委领导班子之外。黄学增虽然也看到当时琼崖危急的局势,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整顿,但由于盲目地坚持推行省委的“左”倾盲动错误路线和政策,按照省委关于开展夏收暴动的指示,到处组织反攻敌人,付出的代价更大,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垮,以至于在重重困难面前对琼崖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丧失信心,而把希望寄托在开展城市工作上。王文明根据特委的安排,加紧筹建全琼苏维埃政权工作。1928年8月12日,全琼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乐会县第四区高朗村召开,宣布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参加会议的有乐会、万宁、琼山、文昌、琼东、定安、澄迈、崖县、陵水等县代表共60余人,王文明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形势的报告》。王文明被选举为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陈玉侯、陈骏业、陈业祝、黄善蕃、王克礼、梁秉枢等为琼崖苏维埃政府第一届委员。琼崖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增强了共产党在琼崖地区的号召力和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使琼崖各小块革命根据地有了统一的权力机构。这不仅能更好地协调各县苏维埃政府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统一指挥和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积极性。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夏秋,蔡廷锴部把文昌、琼山、西路革命根据地摧毁之后,收拢兵力向东路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发起新的进攻。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成了全琼反“围剿”斗争的中心战场。鉴于各路红军反“围剿”斗争连续失利,特别是冯平、符节等红军主要领导人先后牺牲,琼崖特委决定取消东、中、西各路红军指挥部和司令部,各连红军直接由军委指挥,驻在各县的红军则由县苏维埃政府代为指挥。在红色区域实行“红色清乡联防”,对有反革命嫌疑者由群众严格监督,严守秘密,并在军事上、经济上加强联络。同时进一步宣传发动,加强农会和苏维埃工作,力求军民同心协力,力争反“围剿”斗争的胜利。8月下旬,敌军由叛徒冯书生带路向乐四区进攻,烧掠屠杀,乐四革命根据地腹地的土地岭、加造、荔枝塘、宝墩等30 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乐四区陷于白色恐怖之中。琼崖特委和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撤向中平仔山地,乐会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仍留在乐四区坚持斗争。8月底,敌军向中平仔进犯,红军和赤卫队300多人选择有利地形进行伏击。当敌军先头部队进入埋伏圈时,土大炮、土地雷、土手榴弹一齐轰击,鞭炮声、排枪声交织在一起。这一仗歼敌20余人,伤敌数十人,缴获枪支6支、手提机枪2 挺、子弹一批,红军无一伤亡,创造了反“围剿”战斗中以土炮打败敌军洋枪的战例。1928年底,敌人进一步加强攻势,增调兵力,招募民团,采取集中兵力、分割包围的策略,并严密监视控制群众,实行保甲制度,企图断绝红军与群众的联系。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尽管琼崖特委领导的工农红军和赤卫队英勇顽强作战,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敌强我弱,再加上党内“左”倾错误思想干扰,红军活动范围愈来愈小,粮食日益减少,给养越来越困难,伤病员越来越多,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针对这一残酷斗争现实,琼崖特委不得不改变方针,将红军化整为零,疏散各地潜伏,协助地方党政机构坚持斗争,只留下部分精干队伍随特委和琼崖苏维埃机关与敌周旋。至此,琼崖军民几个月的反“围剿”斗争,遭到惨重失败,琼崖土地革命转入低潮。
1928年底,王文明在乐四区文魁岭橡胶公司的胶园里,召开党支部书记和乡苏维埃主席以上的干部会议,研究有关转移和坚持斗争等重大问题。会后,王文明、何毅、梁秉枢、罗文淹、王业熹等人率领130多名红军和部分赤卫队、琼崖苏维埃政府直属机关、军械厂、印刷厂、交通处、医院等600余人,向母瑞山转移,依托地理屏障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母瑞山是五指山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位于海南岛中部定安县南端,方圆100多公里。这里山峦连绵,古树参天,峡谷急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回旋余地大。周围有20余个村庄,居住着汉、黎、苗族1000余人。大革命失败后,王文明、王业熹等一批共产党员曾经进入母瑞山新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反“围剿”斗争开始后,母瑞山区是中共定安县委驻地,定安县苏维埃政府也在这里成立,东路、西路红军也曾在这一带驻扎过,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母瑞山地处定安、琼东、乐会三县交界处,距离海口、嘉积等城市较远,国民党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蔡廷锴得悉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进入母瑞山后,通过报纸向外宣称“三个月内消灭琼崖共产党和红军”“对其残余势力也必须彻底消灭”。在军事上,对母瑞山实行包围和封锁,在山下修筑碉堡,分兵控制路口,切断交通;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手段,强迫母瑞山周边村庄的群众迁移到敌人统治的区域去,切断红军和当地群众的联系,断绝红军的粮食来源。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和红军战士几百人的队伍困守山中,好多天只能吃上一顿用五六斤大米煮成的汤饭,主要靠采摘野菜、野果充饥,长期没有油盐,不少人患上严重的疾病,再加上缺医少药,因饥饿患病致死的就有200多人。为了打破敌人对母瑞山的封锁,王文明一方面组织干部、战士深入周围村庄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启发群众的革命觉悟,努力搞好军民关系。另一方面,组织干部、战士和跟随红军进入母瑞山的民众,披荆斩棘,烧山开荒,种植农作物,进行生产自救。先后建立了上村、中村、下村3个革命村庄,开辟了3个红军农场,开荒两三百亩地,种植有水稻、番薯、木薯、芋头、瓜菜等,还养了水牛,生活上的困难得到缓解。
母瑞山红军农场遗址
1929年3、4月间,蒋桂战争爆发,蔡廷锴部按国民党广东省编遣区命令缩编为第三师第七旅,陆续调离琼崖。王文明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抓紧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开拓建设,加快创建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步伐。5月14日,在琼崖苏维埃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大山乡苏维埃政府,恢复和健全母瑞山周边岭口、文曲、石壁地区的中共定六、定七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建立龙塘、龙门、南闾、乌坡地区的中共定四、定五、定八、定九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扩大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范围。6月,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梁秉枢任团长,王文宇任副团长。还建立琼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和民众训练班,加强骨干培养工作。因陋就简办起了军械厂、红军医院、印刷所、粮食加工组、缝纫组、商店等。此外,还组织红军剧团,进行革命道理的宣传。
红军医院因陋就简,用椰子花蕾壳为伤员制作洗涮盆
红军医院医务人员用香麻皮制作的绷带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以王文明为代表的琼崖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代表着琼崖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方向。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在琼崖反“围剿”斗争失败后,“革命的火种在这里得到掩护,又从这里掀起革命的狂澜”,成为琼崖革命的摇篮。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八)】琼崖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责任编辑:邓洁仪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