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1年3月18日,琼崖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万宁县第四区加荣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琼山、文昌、澄迈、琼东、定安、乐会、万宁7个县和红军、工会、少数民族的代表共158人。会议讨论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和苏维埃的主要任务、策略、路线以及土地问题、工农武装问题、军事问题、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群众组织与工作问题等,还讨论了中华苏维埃筹委会下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草案)》,通过了土地暂行法、劳动法令、肃反条例、琼崖苏维埃政府以及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条例等法规,发表了大会宣言和拥护共产党宣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琼崖苏维埃政府,符明经、王玉甫、曾昌鸾等为第三届琼崖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符明经、王业熹、王玉甫、王永成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符明经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王业熹兼秘书长。
琼崖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对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整个琼崖革命根据地包括崖县、陵水、万宁、乐会、琼东、定安、文昌、琼山、澄迈、临高、儋县11个县的部分地区,人口超过100万人。恢复和建立县苏维埃政府的有澄迈、定安等6个县,成立县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的有琼山、文昌等3个县;已恢复和成立区苏维埃政府的有34个区,成立区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的有24个区;已恢复和成立乡苏维埃政府的有251个乡,成立乡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的有129个乡。各种革命组织和团体如雇农工会、贫农团、妇女协会、少年先锋队、童子团、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纷纷成立,脱产和不脱产的农民武装——赤卫队、武装基干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据1931年4月统计,全琼革命根据地参加各种组织的人数有3.3万余人,至年底,红军已发展到2000余人,全琼中共武装力量达七八千人。琼崖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为了发展根据地经济,琼崖特委和琼崖苏维埃政府加强领导,规定区、乡两级党政工作人员一律不脱产,同农民一样耕种、自食其力,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在县级以上的苏维埃政府内设立经济委员会,负责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管理、财政税收和生产建设,保证党政军的财力、物力和军需供给。一切收入由经委会统一管理,除小部分用于购买枪支、子弹外,余下的大部分按人数进行分配,优待部队。为了繁荣经济,各根据地采取了许多措施:(一)创办农场,发展农业生产。琼崖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积极领导和发动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帮助无力耕种的贫苦农民解决耕牛、种子和农具等生产资料问题,发动和组织群众以及机关干部、红军战士兴办农场,进行生产建设。(二)创办小型工厂和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琼崖革命根据地大都处于偏僻、落后的山区,工业品奇缺,琼崖特委和苏维埃政府在乐四区和母瑞山等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农具厂、打铁厂、鞋厂、军械厂、印刷厂、被服厂等。(三)创办消费合作社,开辟红色墟场,发展商品贸易,活跃根据地经济。琼崖苏维埃政府还发行货币,面额有1角和1元两种,与银元等价兑换,曾在琼东县第四区的福雷、火相看等地流通使用过一段时期。
设在乐会县第四区土地岭村的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资料照片)
在文化建设方面,琼崖特委除了加强力量继续办好母瑞山军政学校外,还在乐会县第四区土地岭办起了一所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各县县委都办起了党校,负责培训区、乡级干部和农村中的优秀党员。根据地广大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办起了一批平民学校、小学和夜校以及各种读书班,广泛开展识字运动。
此外,根据地先后编印出版了《琼崖红旗》《琼崖苏维埃》《工农兵》等刊物,宣传党的政策,指导党和军队以及各地的革命斗争。各县、区党组织和民众团体还组织宣传队,利用各种民众集会和节庆,到各地演出。
琼崖特委创办的机关报——《琼崖红旗》(资料照片)
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广泛建立,推动了琼崖土地革命高潮的再次兴起。这次土地革命与第一次不同:一是开展土地革命的区域扩大了,二是组织领导加强了,三是政策水平提高了。为贯彻琼崖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的《土地暂行法》,同时根据各根据地在土地革命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琼崖特委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方针政策:(一)强调对红军家属优待,对非苏区籍的红军一律分配土地,“使红军一律得到土地的影响广泛深入到非苏区中去,到(敌人的)兵士团丁中去。使非苏区中的工农群众、兵士、团丁为着得到土地而热烈地加进红军中来。”(二)强调分配土地“以人口与劳动力混合分配为标准,劳动力按正式平均土地分配,非劳动力则当附加田亩分配,原则上不能超过劳动者平均土地亩数的三分之一。”琼崖特委规定以人口与劳动力混合分配为标准,在保证不能劳动的人也分得一份土地的基础上,使每个劳动力多分得半份土地,克服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和按劳动力平均分配的缺陷。(三)强调维护中农利益和注意富农政策,在土地分配中,没有没收、分配中农的土地。(四)采取减租的办法处理地区之间的土地交叉问题。至1932年夏,无论东路、中路、西路或新区、老区,在土地革命热潮中都普遍分配了土地,并组织起雇农工会和贫农团等组织。土地革命使党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此期间,琼崖特委按中共中央的指示,也曾一度开展了反对“AB团”和“社会民主党”的“肃反”斗争。“肃反”斗争错杀了一批党政军群干部,严重破坏了党团和苏维埃组织以及群众团体,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中共琼崖第四次代表大会前后,随着琼崖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琼崖的白区工作也开始渐渐活跃起来。在海口、府城、嘉积等城镇以及一些国民党统治区,琼崖各级党组织领导的工人罢工和农民抗租、抗粮、抗税斗争以及城市贫民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包括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运动等,都有一定的发展。这些斗争扩大了琼崖党组织的影响,支援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十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
责任编辑:邓洁仪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