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党史微课(十三)】坚持母瑞山斗争的艰难岁月

“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与夺取海口计划的失败

1930年8月26日,在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下,广东省行动委员会(简称省行委)向琼崖特委发出“关于组织全岛地方暴动和目前工作”的指示,认为“全国革命形势已经迫近革命高潮当中”“目前敌人军队根本崩溃,士兵无心作战”“琼崖的豪绅地主统治已达到崩溃的顶点”,指责琼崖“特委没有明显认识这一形势”“表现着严重的右倾”,要求琼崖特委:(一)“必须在‘争取全岛地方暴动’的任务下来布置全岛的工作”,要“组织海口士兵暴动”“立即布置全力夺取海口”以便“迅速渡海向南路发展,与南路工作配合”。强调琼崖暴动的胜利对夺取广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加强文昌、琼东的工作,鼓动乐会、万宁、陵水、定安的群众配合行动,“保障夺取海口的胜利”。(三)“猛烈扩大红军,独立第二师必须在不断斗争中,猛烈扩大为一个军。”(四)“在整个工作的执行中,加紧的坚决的向右倾斗争”。鉴于琼崖当时的斗争实际,特委对夺取海口并未立即采取行动。对此,省行委于9月28日又发出指示,指令琼崖特委“应加倍努力来布置海口的暴动”以夺取全琼暴动的胜利,琼崖红军成立1个军,“在二个月内应扩充到四万五千人”“在最近三个月内琼崖赤卫队应发展到十万人”“在三个月内发展党员一万人”。

在省行委的强烈批评与催促下,琼崖特委和红军独立师被迫作出了夺取海口的决定,制定了进攻府城、海口的作战计划:由红一团进攻定安县城,得手后挥师北上向府海进攻;红三团进攻东路各据点,以牵制嘉积敌军增援府海;红二团进攻金江(澄迈县城),得手后向府海推进;以装备较好的红三营作为夺取海口的主要兵力,先扫除府海地区外围的民团据点,然后在红一团、红二团的配合下,围攻府海,最后实现“夺取海口”。

12月,为了纪念广州暴动3周年,红三营308人在营长陈平和副营长王亚才的带领下,奉命进攻海口。他们从琼山县美龙洞出发,在潭口和塔市打了两场胜仗,歼灭民团和盐警队近百人。但在转移至昌城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1个营的袭击,红军仓促反击,伤亡较大。红三营转移到三江乡田尾村时,被敌发现,遭三路围攻,再遭重大损失,全营只剩下100多人,最后奉命撤回羊山休整。

与此同时,红二团进攻澄迈县城,因敌强我弱,损失惨重,被迫撤退。红一团进攻定安县城,也因准备不周、配合失当而告落空。红三团进攻琼崖东路各据点的计划,因敌情变化而未能实现。原决定策应攻取海口的海口兵暴,因为动摇分子告密而被镇压,准备兵暴的士兵全部被捕,夺取海口的计划宣告失败。军事上的失利,再加上红军给养困难,红军独立师由原有的1300多人减员为900多人。

1931年春,琼崖特委召开四届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从琼崖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琼崖敌我力量。会议认为,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冒险进攻海口和组织夺取全岛的暴动是错误的。会议决定停止执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和省行委匪错误指示,重申党和红军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巩固老苏区,发展新苏区”的斗争方针,广泛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会后,红军放弃了进攻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中心城镇,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不断袭击、伏击敌人,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扩充了红军队伍,推进了革命根据地的新发展。

革命力量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安。1931年8月,国民党军采取避强攻弱的策略,向琼崖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9月,国民党加派正规军驻琼,兵力从原1个团扩充到1个旅3个团。敌人的进攻部署是:第一团驻嘉积,主要进攻东路的琼东、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围剿”在母瑞山和琼东革命根据地活动的红一团;第二团驻金江,主要进攻西路的澄临、澄琼革命根据地,“围剿”以琼山县羊山革命根据地为基地的红二团;第三团驻海口,作为机动部队。同时,把各县地主民团重新编为警卫队,恢复各地据点,修筑战壕堡垒,切断各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琼崖特委针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制定了相应对策:一是“积极布置各团红军,在灵敏集中与分开游击的战略战术之下和敌我力量对比之下,打击敌人个别的、一方的以及敌人重要后方阵地”;二是“积极组织兵变、团变来配合群众斗争与行动,给予敌人重大打击”;三是大力发动根据地赤卫队和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粉碎敌人的进攻。中路红一团在大威、郭村两次战斗中重创敌人,西路红二团在澄迈第二区击溃敌军基干队民团约500人,东路红三团伏击进攻乐会根据地的敌人,使其退出乐会、万宁根据地。红军一连串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收缩战线,加强后方防卫。同年冬,琼崖特委决定以警卫营为基础,组成约700人的红军行营指挥部,由林国光任指挥、黄善蕃任政治委员,转战于琼山、澄迈、定安一带,消灭了一批国民党地方武装,开辟了澄迈二区、琼山十九区等新区,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

为了加强对琼崖革命战争的领导,1931年8月,中共两广省委派军委书记李硕勋到琼指导工作。李硕勋抵琼后,即在海口被捕,于9月5日英勇就义。

  

李硕勋

  

李硕勋在敌人监狱中写下的遗书

琼崖军民抗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以及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1932年7月,广东军阀陈济棠派警卫旅长陈汉光率所属3个团1个特务营共3000多人抵琼,向琼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妄图扑灭琼崖的革命烈火。

陈汉光采取“军事政治并重,剿抚兼施”的方针,以“先攻要点”“重重包围”“分进合击”“各个击破”的战术,由北到南,对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敌人所到之处实行惨无人道的屠杀、抢掠、焚烧和奸淫,无数的村庄变成废墟,成千上万的群众和革命者的家属惨遭杀害,整个琼崖大地又被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

琼崖特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各革命根据地军民抗击敌人的“围剿”,保卫根据地,保卫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独立师下辖3个团和1个行营,共约1800人。

8月1日,陈汉光部第三团团长彭智芳率八九百人,首先向羊山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敌军兵分两路,以机枪、迫击炮开路,用密集的火力向红二团阵地猛攻,占领羊山周围的村庄、路口后,实行严密封锁,多层包围“搜剿”。红军坚持在羊山纵深地带拼死抵抗,最后仅剩下数十人,弹尽粮绝。在此情况下,团长许丁光、政委梁君照带领短枪队突围至东路寻找特委,其余疏散隐蔽在琼山地区坚持战斗,羊山、儒郭山、儒万山根据地先后被敌人占领。

在向羊山地区发起进攻的同时,陈汉光部第一团主力和第二、三团各一部1600多人,分兵两路,向琼崖特委机关和琼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琼东县第四区一带进犯。由于敌强我弱,琼崖特委研究决定,留一部分红军配合赤卫队在原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师部和军政学校学员、红一团、女子军特务连迅速向母瑞山转移。8月7日,当部队撤到东安的马鞍岭时,与敌军相遇,女子军特务连和红一营奉命阻击,展开殊死的搏斗。阻击任务完成后,女子军特务连第二班10名战士留下掩护其他同志撤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8月8日,陈汉光集中4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母瑞山根据地狂轰滥炸、疯狂扫射。因寡不敌众,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师部和红一团又转移到定安县第六区的东安一带。敌军进占母瑞山根据地中心区域,放火把红军军械厂、粮食加工厂、后方医院等全部烧毁,将粮食、物资洗劫一空。

8月11日,陈汉光又调集6个营的兵力向东路的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进攻,并兵分四路向文魁岭革命根据地“进剿”。红军第三团和女子军特务二连以及赤卫队在文魁岭构筑工事抗击敌军,多数同志阵亡,剩下的少数部队在赤卫队的配合掩护下,仍然在乐万地区坚持开展斗争。

8月15日,陈汉光得知红军主力撤到东安,立即集中4个营共15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四路向红军围攻。红军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搏斗,虽然歼灭大批敌人,但伤亡惨重,主力几乎损失殆尽。为避免全军覆灭,冯白驹带领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师部及红一团,再次撤回母瑞山。敌军随即把母瑞山团团包围,严密封锁。一方面,在母瑞山根据地周围修建碉堡炮楼,推行“保甲制”和“移民并村”,强迫群众迁到堡垒式的中心村,把母瑞山周围地区变成“无人区”,陷红军于孤立无援之地;另一方面,陆空配合,分片搜山,轮番向红军进攻。

  

图为母瑞山红军潭。1932年,10多名红军伤病员与“围剿”母瑞山的敌人激战,弹尽粮绝后毅然投潭就义,这里因此得名“红军潭”(资料照片)

在此危急关头,冯白驹主持召开特委紧急会议,分析研究当前敌情和对策,决定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红军警卫连留在山上与敌周旋,红军师部及红一团由师长王文宇、政委冯国卿率领向乐会、万宁根据地转移,与红三团汇合,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击破其对母瑞山的围困。

10月,利用连日大雨,万泉河水暴涨之机,红军突破敌军的重重封锁,并在乐会、万宁交界的文魁岭、南排岭、龙角岭、排田岭一带与紧追不舍的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师政委冯国卿和许多优秀指战员壮烈牺牲,红一团女子军特务连也被迫化整为零,转移疏散。红军独立师少数剩余部队由师长王文宇率领,撤退至乐会县中平仔一带与红三团会合。

陈汉光获悉红军从母瑞山突围后,调集部队再次“围剿”乐会、万宁根据地,部署五六层包围圈,发动轮番进攻。红军多次打退敌军的进攻,但由于无法接近群众,兵员、弹药得不到补充,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一部分红军被打散,一部分红军壮烈牺牲,还有一部分被敌军俘虏。师参谋长郭天亭因重伤被捕牺牲。师长王文宇突出重围后,因饥寒交迫,伤口发作,不幸落入敌手。王文宇被捕后,陈汉光亲自出马以高官厚禄诱降王文宇。王文宇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坚定地说:“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而无憾!”1933年7月,王文宇在海口英勇就义。

  

红军独立师师长王文宇(资料照片)

至1933年初,琼崖主要革命根据地先后被敌攻破,除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红军警卫连共100多人在母瑞山,以及分散在各地的少数红军和部分党政干部就地坚持斗争外,红军独立师已经解体,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均遭到严重破坏,通讯联络和交通被切断,琼崖党组织与省委、中央失去了联系。至此,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琼崖土地革命再次陷入低潮,琼崖革命斗争进入空前艰苦的时期。

坚持母瑞山斗争

在敌人的严密封锁和重重包围下,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符明经、秘书长王业熹等带领琼崖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00多人,在母瑞山密林深处,坚持艰苦的斗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经过陈汉光部的残酷“围剿”后,各项基础设施已荡然无存。在敌人的封锁和围困下,战斗在母瑞山的干部和战士们,完全与外界隔绝,粮食匮乏,100多人几个月在山上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有时甚至十几天都吃不上一碗稀粥,只好靠挖野菜、拾野果充饥,环境十分险恶。

在山上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少数同志被分批派下山与各地党组织联系均没有实现。由于敌人的重重封锁与不停地“搜剿”、袭击,包围圈越来越小,加上饥饿、疾病的折磨,至1933年底,只剩下冯白驹、符明经、王业熹、刘天佑等26人,包括王惠周(冯白驹的妻子)、李月凤2名女同志。敌人天天搜山“围剿”,他们据险应对,利用山沟、山洞、密林与敌人周旋,摆脱敌人的追击,还要想方设法对付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粮食供应成了致命的问题,他们只能趁敌人未搜山之机,摸鱼虾、捞青苔和浮萍、掏鸟窝、采野菜、折竹笋充饥。由于长期没有油盐,大部分人都患了夜盲症和浮肿病。

敌人搜山频繁,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驻地,今晚睡在山坑石洞里,明晚又睡在密林之中,既经受日晒或雨淋,又要遭受台风的袭击。有一次,他们遭到敌人袭击,除了身上穿的外,什么都丢光了。为了抵御山里的寒风冷雨,他们常常几个人依偎在一起;晚上冻得不能入睡,就把芭蕉叶烤热当草席铺,当被盖;火柴用光了,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度过寒冬。

26人的战斗集体,虽然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心,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从领导到下属,同甘苦、共患难,在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琼崖革命处于最艰辛、最危险的时刻,它保存了中共琼崖党政领导核心和骨干,使革命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冯白驹带领25人突围和琼文会合

在母瑞山坚持斗争的艰难日子里,冯白驹始终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心。他经常坚定地对同志们说:“革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冯白驹和符明经、王业熹反复商议,认为红军主力虽然损失了,但被打散的红军应还在各地坚持隐蔽斗争,红色村庄虽然被摧毁了,但各地党组织决不会全部被摧垮。于是他们决定派人员分批下山,联络失散同志,联系各地党组织,重燃革命烈火。但最初派出的几批人员下山联络均告失败。

  

1933年2月,国民党广东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发布通缉令,悬赏缉拿冯白驹、符明经等革命者(资料图片)

1933年春节期间,趁敌人疏于防备之机,冯白驹带领25人成功穿越了敌人的封锁线,向澄迈第二区转移。到达目的地后派人进村找人接头时,被人告密,派去的同志不幸被捕牺牲。冯白驹意识到,只要敌人一发现他们的踪迹,便会立即陷入重围,于是当机立断,带领队伍重返母瑞山。

4月,冯白驹一行25人再次潜行下山,经过三个昼夜的艰险行程,终于到达琼山县长泰村,安全地在村外潜藏下来。半个多月后,冯白驹等25人终于同黎民、冯安全、朱运泽、刘秋菊、陈英以及前期从母瑞山下来的冯健亚、李汉等在演丰乡会合,实现了胜利突围。

琼崖特委从母瑞山突围回到琼文地区后,于6月在琼山县塔市乡茂山村召开临时会议,确定了当前的中心任务,即尽快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分头到各地寻找失散的党员和红军战士,恢复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开展武装斗争。

会议根据当前的中心任务作出了四项决定,为了尽快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会议还决定派出交通员到香港、上海等地寻找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

根据临时会议的决定,特委首先在琼文地区开展恢复工作。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初步打开了工作局面,至1934年底,琼文地区就先后恢复和建立了3个区委和30多个党支部。为了开辟琼西南新区的工作,琼崖特委派符明经、王业熹、李汉等组成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南临委),赴西南开展恢复工作。符明经为书记,负责昌江工作;王业熹负责感恩工作;李汉、冯安全负责儋县工作。1935年底,西南临委解散,1936年夏,西南临委重建。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南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工作逐步打开了局面。同时,乐万县委、琼东县委、文昌县委得到恢复,新建了琼定、善集、琼澄等县委。到1936年,各县的党组织大都恢复起来,新的工作局面已初步打开。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6年5月,在冯白驹的主持下,琼崖特委在琼山县演丰乡锦山村召开四届五次扩大会议。会议回顾了几年来反“围剿”斗争中军民英勇奋战的历史,总结了反“围剿”斗争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全国及全琼的斗争形势。会议指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坚持“对外妥协、对内反共”的方针,全国各地掀起了强烈的抗日反蒋怒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琼崖斗争的实际,确定了琼崖特委当前的主要任务:继续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努力开拓新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号召群众起来抗日讨蒋;扩大红军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会议进一步充实、健全了特委领导机构,选举冯白驹、王白伦、黄魂、朱运泽、肖焕辉、黄一青、陈根为特委委员,冯白驹、王白伦、黄魂为常委,冯白驹为特委书记。会议决定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朱运泽任司令,王白伦兼任政治委员。

在1933年到1937年的艰苦恢复工作中,中共琼崖特委在与中共中央和上级党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结合琼崖革命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和处理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重大问题,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特别是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后,各级党组织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并正确运用毛泽东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武装斗争,改变了琼崖革命的被动局面,重开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谈判,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作了政治和军事力量上的准备。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十三)】坚持母瑞山斗争的艰难岁月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