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党史微课(二十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开展黎、苗少数民族工作

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很早就已在黎、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土地革命时期,在陵水、万宁、定安、琼山、澄迈、崖县等黎族苗族同胞聚居地区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日本侵略者占领琼崖后,琼崖特委派出一批党员到昌江、感恩、乐东等县的黎、苗、汉族杂居区大力宣传抗日,先后在昌感、乐东县尖峰地区组织起少数民族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第四届第八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提出了必须加强“黎运”工作,团结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40年以后,在黎、汉杂居的美合、儋县、白沙交界地区的南侨、雷丰坡,万宁县的牛漏、兴隆等乡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游击区或根据地,其中感恩和昌江的中沙、十月田、居便、二甲、乐妹和乐东的黑眉、风田等黎族村庄,成为抗日的重要据点。

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在对琼崖的指示中强调,必须认真在30余万少数民族同胞中进行艰苦的联络工作,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团结他们一起共同抗敌;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五指山区是党的长期抗战的可靠根据地,只有有了这个山区作为巩固的后方,才能坚持长期抗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琼崖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广泛团结黎族、苗族中的上层爱国人士,吸收他们参加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41年,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张开泰率部进入白沙县七坊、光雅地区,成立了白沙县人民抗日指挥部。1941年7月,中共昌感县委成立了东方峒抗日工作委员会,1942年7月,东方峒抗日工作委员会撤销,成立昌江县少数民族特别区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初,琼崖特委派部队深入五指山东麓的保亭苗族地区,帮助苗族首领陈日光组织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

长期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在黎族、苗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指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黎族、苗族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反人民政策,坚持持久抗战,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国民党顽固派对黎、苗同胞的残酷压迫

日军占领琼崖后,国民党顽固派为保存实力,从定安县退到五指山山区。当时仅白沙县就聚集着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以及儋县、临高等8个流亡县政府。他们对黎、苗族同胞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仅红毛乡就规定每月交米20石,猪肉、牛肉、笋干各70斤,鱼100斤,鸡40只,木耳、酒各40斤,蜂蜜、蜂蜡、烟叶各120斤,壮丁费2000块光洋,还有“抗战粮”“官长粮”“草鞋费”等。同时,无休止地派抓劳役,如盖房、修路、挖战壕、运粮食、抬轿子和种植农作物等,稍不如意就拳打脚踢。在服劳役中,因饥饿、劳累被折磨致死的不计其数,仅红毛乡就有500多人。黎族上层人士也同样遭到非人待遇,如毛贵乡乡长王友旺被诬陷谋害政府人员,被勒索2000块光洋;红毛乡乡长王国兴因不能按时上交规定的物资,被抓去打得遍体鳞伤。其部队随意进村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国民党白沙县游击大队窜到南吉苗村,奸淫妇女,烧杀掳掠,被杀害的村民有数十人,被抢走的牛有500多头,整个村寨被夷为平地。

1940年11月,日军进入白沙县东北边沿的南丰一带,不断向白沙县红毛乡等地进犯。当地黎族人民奋起抗击,向驻在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求援,岂料这些国民党军队非但不支援黎族人民的抗日行动,反而以“造谣惑众”罪名把求援的黎族青年逮捕,这激起了黎族人民的极大愤怒,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情绪越来越激烈。1942年,王国兴等黎族首领以红毛乡为据点,进行起义的酝酿和串联。

1943年春夏间,王国兴连续三次召集各地首领商议,决定于1943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起义总指挥部,王国兴为总指挥,王玉锦负责军事协调。1943年农历五月十三,为了镇压黎、苗同胞的反抗,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以发公民证为名,欺骗散居在高山上的苗族同胞2000多人到中平村集中,以“通日”和“汉奸”罪名,集体屠杀了1900多人,制造了令人发指的“中平惨案”。王国兴立即召开了各乡首领会议,议定加紧起义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并同饮鸡血酒立誓:(一)同心同德,驱逐国贼(国民党顽固派),黎族、苗族自治自理。(二)同生共死,永不叛变。(三)谁投降国贼就杀死谁。

白沙起义

日本侵略者占领琼崖后,国民党顽固派保存实力,一步一步地从定安县退到五指山区。当时仅白沙县就集聚着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以及儋县、临高等8个流亡县政府。他们对黎、苗同胞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黎族苗族人民忍无可忍,决定揭竿而起。1943年春节前后,王国兴在红毛乡德伦山和什千山两次召开各乡黎族首领会议,并邀请苗族首领邓明仁参加,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决定8月17日发动起义,并一致推举王国兴为起义总指挥。

1943年8月初,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召开驻地白沙一区保长会议,限各保在8月15日前缴齐所规定的各种税款和物资,还要抽壮丁,人数不够时独子也要抽,缺一名额交500块光洋。白沙、牙叉乡的首领王亚福、王亚义、符亚友、王定江等人立即开会商讨对策,一致认为不应该给国民党政府送东西,应提前起义赶走他们,决定提前于8月12日举行起义。12日,白沙一区的4000多黎、苗同胞在王亚福等首领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以弓箭、钩刀、粉枪等原始武器,向驻在向民村和印妹村的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和驻在什空的白沙县中队发起进攻,揭开了起义的序幕。首战旗开得胜,县中队指挥官陈厚德被打死,副指挥李尚宽被活捉后枪毙,共歼敌20多人,缴获长短枪10多支。

图为“白沙起义”时聚义点之一的白沙县饭响村(资料照片)

8月16日,白沙一区的牙炳、探扭、九架、对俄等村的起义队伍,围攻驻在长岭的国民党琼崖游击大队陈文才部,三区的阜青、龙头、狮球、光雅、七坊等村的群众也纷纷起来响应,陈文才狼狈逃往石碌。一区起义民众分两路继续进攻,一路由元门乡首领王打亲带领100多人赶去支援二区的红毛乡,另一路3000余人在王亚福等人的领导下进攻驻在细水乡合口村的国民党军械厂和守备二团。8月17日,起义队伍赶走了驻在翻加、坡春村的国民党儋县、临高、感恩三县的县政府,并在攻打一区区公所时打退国民党1个连的援兵。

白沙一区的黎、苗同胞提前起义的消息传到国民党白沙二区区公所,区公所以开会名义于8月16日逮捕了该区黎族首领王国兴、王玉锦等人。王玉锦机智逃脱后带领20多人的敢死队,把王国兴等人救了出来。王国兴、王玉锦随即率领起义群众进攻临高、儋县、昌感三县联络所,打死国民党人员10多人,缴获步枪8支。

8月18日,按王国兴通知,王老朋、王元喜等二区首领带领毛贵、毛栈等乡起义群众300多人,攻打刚逃到毛贵乡的国民党昌江县和感恩县政府,打死国民党人员4名,缴获步枪4支。19日,起义队伍集合500余人,攻打驻在支康村的国民党乐东县政府,国民党军政人员望风而逃。20日,按王国兴布置,王老朋率领队伍攻打昌否湾据点的国民党苏启辉中队,杀敌3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接着乘胜东进,攻击驻在什统黑的国民党机枪连,歼敌40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40支。同日,由王宏顺、王传立率领的另一支队伍攻打逃至什响的国民党守备二团,王国兴、王玉锦率起义队伍3000余人(包括一区民众)前往支援,激战6天,至26日,守备二团溃逃。白沙一、二区黎、苗同胞起义后,各地黎、苗同胞纷纷响应。红雅、通什的群众赶走了驻该地的国民党崖县流亡政府,保亭县三区的黎族首领王土晶率众赶跑了驻该地的国民党保亭县政府。

图为“白沙起义”时黎族义军用过的“福安团”旗(资料照片)

白沙起义从8月12日至26日,历时半个月,参加起义的黎、苗同胞达2万多人,打死打伤国民党军政人员30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90余支和一批弹药物资,驻在白沙县境内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和部队几乎被全部赶走。

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失败,一个多月后,调集1000多兵力,从乐东县的番阳、儋县的雅星、白沙县的加钗和林加乡。分四路向起义群众反扑。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起义队伍伤亡很大。王国兴、王玉锦、王亚福、王定江、王公护等起义首领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率领起义群众撤到鹦哥岭和什寒山坚持斗争。

国民党在经济上对起义队伍进行严密的封锁,不准商人运进粮食、食盐和火药,还悬赏1000块光洋要王国兴的人头。九月和十月适逢雨季,坚持斗争的起义群众不仅缺衣少吃,还受到瘴气和疾病的威胁。为保存力量,起义首领决定挑选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山上,动员其余大多数人回到村子里去,坚持生产,支援山上的斗争。

国民党军队重回白沙后,大肆屠杀无辜群众。起义前,王国兴的家乡红毛乡有人口2000多户,起义受挫被国民党军屠杀之后,剩下不足200户。1943年9月底,在白沙一区,国民党政府欺骗在山上坚持斗争的首领和群众,说只要下山喝了“悔过酒”就“既往不咎”,元门、白沙、细水等乡有200多人下山,结果全部被杀害。国民党军队的屠杀,一直延续了几个月。全县约有1万人被杀害,每一个黎村苗寨都洒遍黎、苗同胞的鲜血。

“白沙起义”的领导人——黎族首领王国兴(资料照片)

“白沙起义”黎族首领之一王玉锦(资料照片)

在坚持斗争的日子里,起义首领和群众想起了平时有关共产党的传闻,认定他们是穷人的队伍,要拯救黎族人民就必须找到共产党。1943年10月,王国兴召集坚持斗争的黎族首领开会,商讨对策,一致认为共产党好,要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只有寻求共产党的帮助。王国兴派吉有理、王文聪、王高定3人去找共产党,历时一个多月,他们终于在儋县、临高交界的地方找到中共儋临联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李汉、县长符英华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长马白山、政委陈青山亲切会见了他们。随后四支队政治处主任江田带王文聪到六芹山会见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冯白驹勉励他们继续坚持斗争,并答应先派干部和武工队到白沙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再派部队帮助他们反攻国民党顽固派。

白沙起义是一场黎族、苗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正义斗争,它继承和发扬了黎、苗同胞历史上敢于反抗强暴、争取民族自由的光荣传统。白沙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在五指山地区的统治势力,动摇了他们在五指山区的统治根基,为中共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纵队)顺利进入五指山地区,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毛泽东主席对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王国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人。

图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修建的“白沙起义纪念碑”(资料照片)

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

1940年,庄田、李明从延安返琼时,周恩来就指示:“必须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逐步把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好,这是由于战争的长期性与残酷性决定的。”为此,琼崖特委一直积极为建立五指山根据地创造条件和寻觅时机。黎、苗同胞的白沙起义,自觉地要求共产党领导,共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为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冯白驹与王国兴的代表会见后不久,琼崖特委便派廖之雄、王茂松(即王昌)等4人组成工作组进入白沙,了解情况并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先在红毛乡帮助黎族同胞组织斗争指挥部,组织常备队,开展武装斗争;后又与元门、白沙、牙叉等乡起义首领取得联系,扩大武装队伍,仅牙叉乡就组织了两三百人的常备队。1944年2月初,琼崖特委加快创建白沙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增派朱家玖、郑放会同廖之雄,组成黎苗民族工作委员会,由朱家玖任主任。1944年春天,琼崖特委派第四支队第一、第二两个大队进入白沙县的阜青和龙头两乡,发动和组织黎族同胞,赶走驻该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建立阜龙乡抗日民主政府。3月,白沙县临时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吴文龙任县长,王国兴任副县长。

1944年秋,琼崖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改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独立纵队明确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为中心任务,并作出部署:第四支队在儋白地区,以主要兵力巩固白沙阜龙地区,逐步向白沙腹地发展,同时分兵儋县展开反顽斗争,策应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第二支队在昌感崖乐边界地区开展斗争,逐步向白沙发展,支援第四支队在白沙的斗争。同年12月,成立昌白边区政府和儋白边区政府,配合部队进军五指山,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同月,特委决定成立白(沙)保(亭)乐(东)人民解放团,王国兴任团长,组成一支武装工作队,潜进白沙一、二区开展群众工作,为主力部队进入白沙腹地做准备。

1945年1月,琼崖特委、独立纵队机关和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从澄迈县的六芹山迁到白沙县阜龙乡文头山,并调一支队、二支队和四支队各一个重点大队进入阜龙地区,开始向白沙腹地进军,首先攻击驻在光雅、可情、可利、那雅、牙利的国民党琼崖守备二团和白沙县游击大队,歼敌100余人。7月初,随着形势的发展,琼崖特委决定将调来白沙的3个大队组成挺进支队,继续向白沙腹地深入,在合口消灭顽军守备二团教导队后,即分兵两路向水港、罗任、南挽挺进,击溃顽军守备二团的抵抗,直捣红毛、毛阳、毛栈、毛贵和顽固派的后方基地文堂,把国民党驻在白沙县的党政机关和军队全部赶出,白沙全境解放。8月初,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为詹力之,副县长为王国兴、王茂松;并成立中共白沙县特别支部委员会,詹力之任书记。特委和纵队机关从阜龙迁到白沙县城牙叉。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白沙抗日根据地的建成。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4年春,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在琼崖,各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形成对敌反包围的战略态势。这时,盟军飞机已开始剥琼崖上空进行侦察,轰炸日军军事设施。1944年12月15日,琼崖特委作出《关于加速反攻准备工作的指示》,号召全琼费政军民全力以赴,驱敌出琼。1945年3月和6月,中共广东名临委先后派符气岱(即符铁民)和梁觉民到琼,传达中共中央和省临委的指示。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一)党中央向盒琼党与非党同志表示慰问;(二)把党中央电码交给琼崖以便加强联络;(三)要在1945年6月以前占领全琼;(四)1945年歌军要增至二三倍;(五)加紧对干部的整风训练工作;(六)除控制全琼外,应派部队开过南路,向广西、向中区发展。6月20日,特委作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新指示的决议》,同列发出指示,指令有关部门着手扩大政权建设的筹备工作。为新强对干部的培养提高和训练,6月18日,琼崖公学恢复,史丹任校长。琼崖特委组成一个整风学习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全琼党、政、军的整风学习。

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琼崖特委成立“台湾民族解放委员会”,着重对台湾籍日军士兵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宣传,进行策反工作,分化敌人营垒。1944年冬天,在第四支队和中共儋县县委的策动下,驻白马井的台籍日军班长起义,并配合策动了驻在头潭村的20多名台籍日军士兵投奔独立纵队。驻文昌县翁田、水北、宝芳,万宁港北等地台籍日军相继起义。

在琼崖抗日斗争中,琼崖抗日根据地军民还积极拯救盟军战士和营救国际友人,包括美国飞行员及一批被日军抓来服劳役的印度、英国、荷兰籍战俘等。

在特委发出反攻准备指示后,独立纵队和各地抗日政府抓紧补充兵员,培养干部,改善军需供给,开展一户一弹运动。1945年在挺进支队全部解放白沙县的同时,活跃在琼文地区的第一支队,解放了琼山、文昌、澄迈3个县的一半以上地区。第二支队解放了昌感地区的大片土地。第三支队解放了陵水、保亭、崖县3县三分之二的土地。第四支队在临高、儋县扩大了解放区。至此,全岛除保亭和乐东外,其余14个县已经建立中共县委组织和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党员达5000多人,独立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县、区抗日民主政府基干队达2000多人,解放区人口达100多万。

为彻底扫清白沙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残余顽固分子,特委决定挺进支队从白沙县的红毛峒沿昌化江推进,1945年8月23日,挺进支队于什统黑击溃顽军保六团的战斗中,从缴获顽军的文件中得悉日本天皇裕仁已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琼崖特委立即召开会议,发出紧急指示:(一)立即开展新的军事行动,命令驻岛各地日军无条件投降。如拒绝投降,凡能消灭的就坚决消灭之。(二)摧毁一切伪组织,安定民众,建立民主秩序,组织民主政府。(三)放手发动群众,保卫胜利果实。(四)把反攻后备队大批动员到纵队去,扩大部队,扩大解放区。(五)命令各支队向那大、榆林、北黎、海口前进,相机占领这些城市。部队接到特委指示后,立即开出外线,向已陷于绝境而不愿放下武器的日军发动进攻。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琼崖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琼崖军民伤亡人数达40万以上,仅琼崖独立纵队指战员就牺牲了5600余人,财物、房屋和自然资源遭受的破坏和掠夺更是无法统计。整个抗战中,琼崖独立纵队对敌伪作战2200余次,击毙日伪军3500余人,打伤日伪军1900余人,俘虏日伪军150余人。琼崖抗日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共琼崖特委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从琼崖抗战的实际出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维护琼崖各族人民的利益,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琼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二十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