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国民党蔡劲军部“清剿”和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全面形成
国民党四十六军北调山东后,广东省国民党当局调保二、保三、保四、保五4个保安总队(团)来琼,加上原在琼的保六、保七总队和榆林要塞守备队共1.5万人,并任命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主任兼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蔡劲军为保安司令,负责指挥琼崖国民党军队继续打内战。蔡劲军制定了“分散分区、重点进攻、各个击破”的“清剿”计划,采取军、政、特密切配合、剿抚兼施的办法,声称在6个月内消灭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
1946年12月12日至19日,琼崖特委在澄迈县加总乡(今属屯昌县南坤镇)召开临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10月30日和11月21日的电报指示,由冯白驹代表琼崖特委作《琼崖自卫战争的新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冯白驹总结了琼崖一年来自卫战争的经验教训,指出“和平已告绝望,内战已达顶点”,“我们对美蒋再不应存在任何和平妥协的幻想”,并以可靠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提出战争的结局是蒋败我胜以及夺取胜利的对策。要求全琼各级党政军干部和共产党员广泛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大大发展解放琼崖人民的力量,团结各阶层民主人士,广泛开展全琼自卫反击战,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抽剥和奴役的黑暗统治,粉碎蒋军对解放区的进攻,揭露蒋介石集团扩大内战的罪行,积极准备反攻,收复一切失地,配合全国反攻,解放全琼人民”。报告还强调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指出“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应该着重进行,应成为后方机关团体部队的努力目标”。会议确定琼崖在新形势下的总任务是积极准备反攻,发展全琼,夺取全琼,向南路发展,打通大陆,配合全国。要求做好扩大解放区,建立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以支持长期斗争等四项工作。
国民党“分期分批”重点进攻的“半年清剿”计划,首先是企图在3个月内将活动于琼文地区的琼崖独立纵队第一支队消灭,并摧毁琼文游击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当局的军事政治“清剿”,琼崖独立纵队号召指战员开展广泛的立功运动,多杀敌人为人民立功。各支队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机动中集中歼敌有生力量。11月13日,国民党保六总队1个大队5个中队在总队长杨开东的率领下,由琼山县的三江墟向咸来乡的罗射、美梁地区发动进攻。琼崖独立纵队第一支队采取伏击和迂回包围等战法,毙伤国民党军90 多人。为了配合琼文地区军民反“清剿”斗争,琼崖独立纵队各支队不断出击,在各地伺机歼灭敌人。活动在澄迈县的挺进支队,先后攻克澄迈的旺商、合岭等墟镇,共歼守敌30余人。活动于定安、琼东一带的第二支队,攻克定安县的石壁、岭口等墟镇,歼敌60余人。活动于乐会、万宁一带的第三支队,11月18日曾一度攻克万宁县城。活动于白沙、儋县地区的第四支队,12月1日曾一度攻克琼西重镇那大镇。12月29日,保二总队向白沙解放区进犯,第四支队利用从南丰到牙叉的险要地形,在新溪田段公路伏击保二总队1个加强大队,毙敌88人,俘敌8人,缴获轻机枪4挺、枪榴筒4具、步枪40余支、子弹1.5万发。此战胜利后,周恩来于1947年1月6日亲自为中央军委拟稿复电祝贺:“海南得此胜利,甚为欣慰。望传令该中队(大队)嘉奖……你处应继续此精神,寻求敌之分散部队及其弱点,集中我之优势兵力,争取不断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一连至两连的胜利,定可改变过去局势,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30日,蔡劲军部历时3个月的第一期重点“清剿”,在琼崖独立纵队的沉重打击下被粉碎。琼崖独立纵队共歼国民党军750多人,缴获机枪12挺、步枪300多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蔡劲军部第一期重点“清剿”计划失败后,从1947年2月至5月,又部署了为期3个月的第二期“清剿”。这次“清剿”的重点放在万宁和定安等地区。
针对国民党这次“清剿”的特点及第一次反“清剿”集中力量向敌出击的经验,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总部决定采取“坚持内线,开展外线作战”的方针,以少数部队配合民兵坚持根据地斗争牵制敌人,主力则挺出敌后发展新区或集中兵力袭击敌人。在3个月的反第二期“清剿”斗争中,琼崖独立纵队作战200多次,毙敌970人,伤敌540人,俘敌300余人,缴获轻机枪25挺、六O炮3门、掷弹筒8具、步枪870支,恢复了被敌占领破坏的地区。从此,国民党军队被迫由“重点进攻”转为“重点防御”。
在全琼军民反击蔡劲军部第二期“清剿”的同时,琼崖特委决定抽调部分兵力,开辟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1947年1月,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领导机关率领警卫营重返白沙,进入白沙县红毛峒,着手开辟白、保、乐根据地工作。4月初,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从各支队抽调一个小队和警卫营合编为前进支队,符振中任支队长,进入五指山区开展工作,着手清除白沙境内的残敌,巩固白沙根据地。4月10日,前进支队袭击水满据点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王振强部,歼敌30余人。4月15日,配合第三支队攻克保亭县城。5月20日,前进支队攻克乐东、白沙交界的番阳峒敌军据点,逐步消灭保亭、乐东两县的残敌,并开辟了保亭、乐东县的水满、红牙、南营、番阳、万冲等10个乡的工作,恢复了白沙县的小水、加钗、元门等乡基层政权,初步奠定了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基础。从6月起,琼崖独立纵队镇南队、前进支队和第二支队(先遣支队)互相配合,先后击溃保亭的公馆墟、乐东的万冲峒据点守军,毙伤俘敌8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6月17日,白、保、乐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王国兴任主任委员。经过1947年一年的艰苦奋斗,建立白保乐中心根据地的局面初步打开,中央军委曾来电祝贺:“琼崖根据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一大胜利。”
为了彻底消灭敌人,建立牢固的革命根据地,1947年冬,琼崖纵队集中5个支队兵力,分三路向白保乐地区进军,全面开展建立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工作。1948年1月,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七支队和第九支队分两路向保亭进军,再次攻克了保亭县城,解放了保亭全境。第五总队两个支队和第一总队的第一支队,肃清白沙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解放白沙全境后,兵分两路向乐东挺进。国民党当局为了挽回败局,特派陆军少将韩云超为新任乐东县长,企图通过韩云超打开局面。为了韩云超的安全和声援乐城守军,还特派榆林要塞守备队1个大队护送韩云超赴任。第五总队调集兵力在千家公路设伏,将韩云超击毙,击伤守备队大队长。1948年6月6日,琼崖纵队占领乐东县城,乐东县全境宣告解放。至此,白、保、乐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和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
1947年5月9日至26日,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白沙县第二区红毛乡(今琼中县红毛镇)报茅岭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24人,代表全琼党员5000多人。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负责干部及各县委、各支队的主要领导人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主持,首先宣读中共中央《关于召开琼崖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要求大会制定出“适合自己环境和力量的发展方针和任务”,并提出在讨论任务时应注意:(一)部队的扩大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二)民兵游击队的组织和发展;(三)群众经济要求及土地改革,由减租减息到清算分田;(四)机关部队生产自给或部分自给;(五)在敌占区武工队的公开、隐蔽活动与合法斗争;(六)瓦解顽军工作;(七)保存与训练干部;(八)吸收新的积极分子入党;(九)争取黎民。冯白驹致开幕词时指出,这次会议是琼崖斗争史上划时代的大会,要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救人民的大会,救国救乡的大会,团结人民争取胜利的大会。李明等特委领导分别作《关于三个月反“清剿”斗争总结》《关于群众工作》和《整党问题》的报告。会议要求全党必须做好五项工作:(一)巩固和发展五指山区白、保、乐革命根据地,使其联结在一起,组成大块解放区。在各解放区要加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别是要进行土地改革或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以支援解放战争。(二)在军事上,要从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重建参谋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三)在民运上,要确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诉苦、翻身运动。发展生产合作社,给民众实际利益。要组织农会、贫农团、保乡队。(四)在党的工作上,要认真学习中共七大文件,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改变作风,改进工作;反对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和军阀作风,加强党性和群众观点教育。(五)开展反特斗争,加强分化瓦解和争取敌军工作。
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简称琼崖区党委),属中央和香港分局领导。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冯白驹、李明、庄田、黄康、何浚、吴克之、李振亚、肖焕辉、马白山、杨少民、陈乃石、史丹、符荣鼎13人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委员,李独清、陈克文、陈克邱、陈石、陈武英、符思之为候补委员。在第一次全体执委会会议上,选举冯白驹、李明、庄田、黄康、何浚为常委,推选冯白驹为书记,李明、黄康为副书记(6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会议的人事决定)。会议决定了区党委工作机构负责人。会议决定撤销东区、澄临、儋白、琼文、东定5个临委,成立东、西、南、北区4个地委,并确定其领导人。会议还决定对琼崖独立纵队各支队军政主官和部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进行调整。中共琼崖第五次党代会是琼崖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为了总结琼崖独立纵队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提高作战能力和正规化水平,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决议,琼崖独立纵队于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在白沙县第二区红毛乡便文村(今属琼中县什运乡)召开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支队领导干部和中队代表60多人。大会由主席团成员冯白驹、李振亚、吴克之、马白山、罗文洪5人轮流主持。冯白驹代表琼崖独立纵队作《十年建军历史总结》和《党务工作总结报告》。在《十年建军历史总结》中,冯白驹总结了琼崖独立纵队之所以不断成长壮大的五条基本经验,就如何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使部队向正规化发展,提出了十一条意见;在《党务工作总结报告》中,冯白驹提出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六项意见。
在会上,琼崖独立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吴克之,参谋长马白山分别作了《十年来我军战术发展与经验总结》《典型战斗总结》和《十年来军事管教总结报告》;琼崖区党委政治部副部长罗文洪作《关于改进领导作风,加强内部团结及加强政治教育、改造思想的总结报告》和《群众工作总结报告》。
10月21日,会议收到中央军委关于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简称琼崖纵队)的电报。
大会结束后,琼崖纵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首次军代会精神进行扩编,加强了司令部、政治部领导机构,建立了后勤部。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振亚、吴克之任副司令员,马白山任参谋长、符振中任副参谋长,李明任政治部主任、陈青山任副主任,谢凤池任后勤部主任、郭汉忠任副主任。纵队下辖3个总队、8个支队和1个警卫营。第一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为李振亚,副总队长为张世英,副政治委员为林明,下辖一、二、三支队。第三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为吴克之,副总队长为陈求光,副政治委员为符路,下辖七、八、九支队。第五总队代总队长为陈武英,政治委员为吴文龙,副总队长为郑章,下辖十三、十五支队。扩编后琼崖纵队有7500余人。
1947年11月,蔡劲军因“剿匪不力”被撤职,广东国民党当局派韩汉英到琼接任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九“清剿”区司令。韩汉英上任后,深感兵力不足,只能一面“抽丁”扩充部队,整编国民党地方武装,一面被迫对琼崖纵队和解放区采取“重点防御,相机进攻”的方针。韩汉英于1948年4月推出了“三个月‘清剿’计划”。“清剿”的重点是琼崖纵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县区乡沿边及交通干线交界地带。针对韩汉英部的进攻和“清剿”行动,琼崖区党委分别于1948年3月9日和5月10日发出《关于粉碎韩汉英进攻的工作指示》和《关于反“清剿”斗争的指示》,提出“一切斗争应力争主动,先发制人,打乱敌人计划,并从每个斗争关键中去粉碎敌人每一阴谋”。琼崖纵队政治部发出了开展“歼敌缴枪竞赛”运动的号召,要求各总队、各支队不失一切时机地积极出击,既要寻找战机与国民党保安队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也要相机拔除国民党区乡据点,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推翻国民党区乡政权,摧毁韩汉英赖以支撑局面的基础。
1948年1月至7月,琼崖纵队和人民武装共歼敌1000余人,拔除据点30余座,解放保亭、乐东2座县城,攻打崖县、临高2座县城,解放了广大的地区,粉碎了韩汉英“剿匪平乱”“巩固治安”的图谋;全面完成创建中心根据地的任务。韩汉英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士气消沉,纪律废弛,技术低劣”,悲叹“长此以往则我军虽众多,兵器虽犀利,亦无从发挥其所能,戡建前途何堪设想!”1948年7月以后,韩汉英策划和准备第二次“重点清剿”,但尚未开始,就被琼崖纵队的军事攻势所粉碎。
解放区的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
琼崖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政权,是琼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标志,是琼崖纵队和地方革命武装进行解放战争的坚强后盾。1945年9月25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改为琼崖民主政府(1948年称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为全琼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最高政权机关。1947年6月26日,琼崖民主政府根据中共琼崖第五次党代会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联合政府的方针纲领、政协决议精神,参照琼崖东北区民主政府抗日时期施政纲领与琼崖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琼崖解放区施政纲领》。1948年2月,琼崖区党委和琼崖临时民主政府决定成立东、西、南、北区四个专员公署。至10月,在中共琼崖区委员会的领导下,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下辖有5个行政专员公署、22个县民主政府、29个区民主政府、1个区办事处、225个乡民主政府。琼崖纵队和民主政权控制和活动的地区(包括巩固区、游击区和边缘区),占全琼土地面积的五分之四,人口约150万人。
鉴于政权机构中共产党员占90%以上,党组织包办代替政权工作的倾向时有发生,1948年6月1日,琼崖区党委作出《关于党政组织分开的决定》,提出“党政组织和工作实行分开”,并强调必须注意的几条原则:(一)政权组织现在已建立起健全的组织系统,应逐级执行其正常的对下领导和对上负责,不能由同级党委来代替;(二)各级党委接受上级党的指示或根据当地需要做出政权工作的决定,除了通过下级党组织动员及保证其执行外,还必须由参加同级党委之政权负责同志将此决定在政权机关中提出讨论通过,政权机关通令下级依照执行,不应只由党代替了一切。1949年7月12日,为使琼崖民主政权的名称与内地相一致,琼崖临时民主政府改为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各专署改为区行政专员公署,各县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区、乡政府改为区、乡人民政府。
琼崖解放区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和反复“清剿”之下,经常遭到严重破坏。为此,领导解放区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搞好商业贸易,做好财税工作,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成为中共琼崖党组织和民主政府的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部队、党政机关人员的不断增加,对粮食与其他物资的需求比以前也大大增加。琼崖党组织贯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公私兼顾,军民兼顾,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经济工作方针,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以支持长期战争。1947年春,在乐(会)万(宁)保(亭)陵(水)边境开展生产运动,随即逐步推广到全琼各解放区。1948年五指山根据地农业生产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广大黎、苗同胞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琼崖纵队和党政机关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琼崖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机关部队蔬菜半自给或自给、粮食部分自给的任务,并作出《关于机关生产的决议》。琼崖临时民主政府生产委员会为此还专门制定了生产纪律和奖励办法。至1948年春,大部分地区的机关部队已实现蔬菜半自给或自给,有些地区还提前做到蔬菜全部自给和粮食部分自给。
在发展农副业的同时,解放区十分注意兴办军需民用手工业。开办铁厂、肥皂厂、军械厂、纺织厂、造纸厂、米粉厂、酱料厂、胶鞋厂等手工业,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及生活日用品,解决军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积极兴办合作事业和发展商业贸易。1947年以后,在原抗战时期建立的消费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发展了琼崖临时民主政府大众合作社和各地区、各县的供销合作社。为沟通物资交流,组织集市贸易,交易比较活跃的有乐东县的抱由、千家,白沙县的阜龙,琼中县的堑对等墟场集市。实行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对于边缘区及游击区的小贩商人,一律欢迎其前来贸易。
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制订财税政策,不断健全财经机构,加强财政管理,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以支持解放战争。琼崖临时民主政府设财建厅(后改财政厅),行署和县设财政科,区设征收处(或稽征处),乡设征收员,以保证财政工作任务的完成。解放区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公军粮(或代金)、工商税、缉没三项收入。据1947年统计,三项收入合计光洋57.97万元,其中公军粮收入23.2万元,工商税收1.47万元,缉没约20万元。1949年仅上半年,全琼解放区总收入32.93万元,基本上保证了解放区党政军生活、办公等费用开支。
动员人民支持革命战争。琼崖党组织和民主政府先后开展了“劳军”“一升米”“一弹”等捐献运动。1949年上半年,全琼解放区的财政总收入中各种捐献占44.4%。广大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援,对解决财政困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琼崖特委(区党委)和琼崖纵队将抗日时期创办的《抗日新闻》更名为机关报《新民主报》,并创办了《建党》杂志和《建军报》,北、东、南、西区地委分别出版了《人民报》《群众报》《前进报》和《先锋报》等。1949年3月,成立新华社琼崖分社,将琼崖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及时传播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琼崖纵队政治部先后成立歌剧团、文工团和青年剧团,并经常组织巡回慰问演出,活跃解放区的文化生活。鉴于解放区特别是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区的文化十分落后的现状,在各解放区开办一批夜校、识字班和小学,进行扫盲教育和普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1948年至1949年,五指山解放区先后开办或复办琼崖妇女学校、琼崖公学、琼崖军政干部学校,招收干部进行政治、军事、民运、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各地党政组织也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干部(或民族干部)培训班。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第一卷)》
原标题:【琼崖党史微课(二十四)】琼崖纵队秋、春、夏三大军事攻势(一)
责任编辑:邓洁仪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