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五指山深处的小村里仍有一丝丝凉意。不到6点太阳还未升起,黄海良拿着背篓和麻袋出门,走出几里路,到村子附近的地里采摘自己种植的树仔菜。 黄海良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畅好乡番通村村民,曾是一名贫困户。先前,他和妻子二人靠种几亩田地生活,收获的水稻、玉米除了自家吃,剩余一些拿到集市上卖,一年到头卖不了几个钱,也就没有什么收入。 变化发生在三年前,畅好乡开始引导发展“五指山野菜”树仔菜的种植。于是,番通村抓住机会,通过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树仔菜20亩,由政府和帮扶单位提供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农户自愿流转,村委会租地,村支部与合作社牵头进行合作分工,共同负责树仔菜基地的生产经营管理。从而带动农户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0户。其中,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租金1200元加上按实际合作社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分红。农户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合作社盈利的分红,更重要的是通过以合作社的形式带动树仔菜技术化、专业化的种植,起到示范作用。让村中的农户,尤其是番通村的建档立卡户尝到甜头,获得分红和学习树仔菜种植技术。
基地的创建带来了树仔菜的种植技术,使得有意愿的农户自行掌握了技术,很好地进行散种散管,丰富产业扶贫带动途径。黄海良就是其中的一位,通过几年来在村集体合作社的带领下,学会了种植树仔菜技术,于是自行种植3亩树仔菜,取得良好的树仔菜售卖收益,价格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5元每斤,同时政府还给予树仔菜种植补贴每亩1970元,以及加上黄海良自己的土地流转2亩租金和在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参与劳动获得的分红收益,40多岁的黄海良能在家门口年收入近5万元。
五指山市畅好乡番通村地处五指山边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常年气候温和,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适宜生产种植橡胶、水稻、槟榔、益智、树仔菜、百香果等作物,全村145户456人,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3户183人。这里地少人稀,坡大沟深,但各种冬种蔬菜及热带传统作物橡胶、槟榔、益智等遍布山间。番通村属于核心生态保护区域,加之属高山地区,出产的树仔菜、百香果等品质高。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年轻劳动力减少、传统农业种植收益低等现状,番通村还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载体,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将发展百香果产业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今,番通村种植百香果面积达61亩。目前百香果成为村中增收的“良方”,每年流转土地的农户一亩可以获得租金1200元,到基地劳动还可以获得劳务费。同时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收益6.5万元,拿来分红给相对困难的农户,其中受益农户有29户67人。
正值夏季,番通村的山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锄草的身影。留在村里的村民大都超过40岁,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亲,不便外出打工,像黄海良一样通过种植树仔菜、发展种植百香果产业获得收益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
原先,番通村属于贫困村,通过近年来扶贫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番通村发展树仔菜和百香果产业只是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番通村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户发展树仔菜和百香果项目,带动39户农户致富增收。经过几年脱贫攻坚的努力,番通村早在2019年底就实现整村全部脱贫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0.13%下降至如今的0%。
现如今番通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建的楼房,且不愁吃和不愁穿,教育和医疗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且番通村农户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1213元,因地制宜地做到了——大山深处果蔬香,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林芳羽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