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陈蔚林
7月6日,琼海市潭门镇风雨大作。
下午6时许,“七一勋章”获得者、潭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书茂在码头清点船只后没有回家避雨,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哎呀,雨里的人,是茂公吧?”93岁的潭门村低保户吴宛花眼睛不好,却笃定那绰绰约约从雨里走来的朦胧身影就是王书茂,急忙迎了出去。
“茂公”是潭门一些村民对王书茂的尊称。对吴宛花来说,“茂公”就是她的亲人。
“阿婆,家里没有漏雨吧,风大雨大的,我要来看看才放心!”王书茂在平房里转了转,目光从房顶到墙体来回扫视。
“放心吧!村干部来给我修过房顶了,这房子结实着呢!”吴宛花摸到王书茂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语气从惊喜转为责备,“下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还来呢!”
其实,这些年,每逢风雨天气,王书茂只要在村里,必然要到吴宛花的家里看看,这仿佛已经成为他和老人之间的一个约定。
吴宛花的丈夫和儿子是渔民,因为出海遇到意外,父子俩都没能返航。是王书茂,给了这位孤寡老人生活上的慰藉——从2013年开始,王书茂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吴宛花的家里,给她搭把手、陪她聊会天,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茂公总对我说,有什么要求要跟他提。在他的关照下,我过得很开心,已经没什么要求啦!”吴宛花笑着说。
“王书记的热心肠,在我们潭门是出了名的。”潭门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振才说,王书茂在村里工作时,常常一到饭点就不见人影,但只要挨家挨户找,总能在某个村民家里找到他,“他是赶在村民收工回家时进行家访,谁家有了‘急难愁盼’的事,他都热心地想办法。”
十几年前,潭门村脱贫户王维菊的丈夫和儿子,在出海途中先后遭遇意外。她一再受到打击,身体出了问题,儿媳妇要照顾两个幼子,也无法外出工作。
王书茂了解情况后,先是帮一家人申请了低保,又利用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学的难题,后来还给王维菊申请了公益性岗位,使得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每提及此事,王维菊都充满感激:“茂公就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家访是王书茂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通过家访,王书茂了解到,潭门村村民王克基常年在海上漂泊,因此落下了一身病,不能再频繁出海,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那段时间老王一直发愁,整天唉声叹气的,是王书记帮我们想了解决办法。”王克基的妻子说,在王书茂的帮助下,王克基进入了当地的一家渔业公司,凭借过硬的设备操作技术,当上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8000多元,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王书茂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迹:“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回到村里后,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讲给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听。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王振才说,王书茂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党员干部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就得时时刻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办好实事、办实好事,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点一点变成现实。(本报嘉积7月7日电)
王书茂及其渔民团队系列报道③
原标题:“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把村民的“急难愁盼”放心头 做群众贴心人 解群众烦心事
责任编辑:郭微微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