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生产队小队长那么大的官都没当过一回的我,今生今世居然也先后换过、住过了3次新房。
我最早的住房,是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笔下——在一个名叫苦竹坪地方的一间小木屋里。
那小木屋10平方米左右,里面的生活设施是:由一块门板和两条四尺板凳搭的一张床铺;一盏煤油灯,一扇小窗户也是用尼龙纸当玻璃的。
我在这小木屋里看山护林整整6年。
1981年我结婚了。场里分给我一间由浴室改建而成的婚房。房间约16平方米,我们一家子吃、喝、拉、撒、洗、睡全在里面。
那玻璃窗上还贴着喜字的婚房,在梅雨季节到来时,湿漉漉的地面和墙上,似乎还能舀出一瓢瓢水来。一进屋,就能闻到里面一股浓重的霉味。
5年后,成家立业已3口之家的我,第1次住进了林场为职工建的新房。
新房两室一厅一厨房,约56平方米面积。卫生间有浴缸和抽水马桶。诗人柯平到我家做客时说:“老谢,您已享受到县团级的住房待遇了”。
后来我从林场调到林业局工作。
1995年我第2次住进了林业局建的职工集资房。连柴蓬间共有78平方米面积。新房拿到后,大家就开始“乒乒乓乓”地装修了!
新房装修的期间。乡下老家的老父亲曾疑惑地问我:“怎么你们公家把没有造好的房子就卖给你们了?这种房子买来后,大家要重新做过和修补?这多么麻烦;而且害你们还要花这许多钱?!”
第一次接父亲来我装修好的新房子里玩。
拄着拐杖进屋的父亲不由“啊”了一声:“你们住的房子,怎么这么漂亮的呢?你们真享福、如今真享福!”
想想父亲的这句话,想想他们的人生,也还真有些心酸。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做人如同做牛做马地做了一辈子,他们从生到死都只住在那幢——刮风怕倒、下雨怕漏的木结构的老屋里。
想不到如今我这个已步入古稀的老人,在上个月的3月8号,我又第3次乔迁,第3次搬进了自己的新居。
已在杭州成家工作的女儿说,老爸老妈如今年纪大了,那没电梯的楼房,上上下下十分吃力,因而她资助和动员我们再次换居、买房。
我这第3次住的新房,在碧蓝蓝的新安江江畔,是在“农夫山泉”取水源头的下方;是一个精品住宅小区。
当我们搬进这有电梯、有中央空调、有管道煤气等实施,并装修得极其素雅、亮堂、洁净的新楼里时,当我端坐在这既可观山景,又可赏江景的我家阳台上时,我情不自禁地感慨:我们这小老百姓的小日子,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新时代里,其生活的脚步也跨进了小康的行列;我这回是带着我们的小康在进新房!
责任编辑:林芳羽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