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专心致志地跟假期作业进行生死搏斗时,窗外一个叫雨的孩子,顽皮的甩动手里的拨浪鼓发出隆隆的声音,告诉人们他来了。
不一会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虽说这雨声势浩大,却丝毫不影响屋里的生活。电热水壶正起劲地吹着口哨,慢悠悠转的风扇送来丝丝清凉,电视机里正播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闻……爸爸站在窗边,看向不远处的果园道:“这雨来得正是时候,今年的水果得多挂不少……”我也望向窗外,渐渐地陷入回忆。
我忆起从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家里也是靠着种水果来生活,不过那时候果子长得好不好还得看天,因为每到这个春夏交替的季节,降水不稳定,可能天天下雨,也可能半个月不见一滴雨,天气太热。有时接连下雨,担心雨势太大把果树的花打掉。没雨时,只能靠人去挑水浇树,才保证开花挂果。每到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就经常受伤,而且村里没有诊所,最近的诊所还是在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出村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砾石路,到下雨天还会积水,路况更差,也没有路灯,到了晚上除了村子里的点点灯火,便是一片漆黑。
那时村子里虽然通了电,但是很不稳定,只要遇到刮风下大雨就断电,所以家里还是把土灶作为主要的生活工具。我每次生火都把自己整得灰头土脸。点燃干草,放入灶里,最痛苦的时候到了,你得去搧风,不然难以点着,搧得轻吧,没一会就灭了,搧得重吧,里面的灰全往脸上冲,还得呛上几口。
不过这一切都从那些人出现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天我与伙伴们在村口玩闹,只见一辆中巴车开进村里,村长带人在一旁候着,我们好奇地张望着,见车上下来十几个身着正装的中年人,下次(车)便跟村长握手交谈,讲了几句,村长便把他们带进村委会。直到下午傍晚那些人才离开。
几天后,一支道路施工队便对村子那砾石路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几个月后升级为标准的水泥硬化路,而且还扩宽了。在沿路加装了太阳能路灯,让回家的路不再黑暗。村里还来了一批技术人员,他们实地考察了果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好方案,教如何管理好果园。这使果园的果品上升了不少。之后他们还带领村子里的人修水渠,让我们不在为取水用水所累。升级了村里的电路,保证在狂风暴雨时,家家户户有灯亮,有电用。他们还开办了乡村诊所,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看病,让村里的人不在为病痛所困扰。
就如此发展了几年,果园里的果树越长越好,越长越多,从曾经的只能解决温饱,到现在能创造收益。家里盖起了楼房,买了小车,装了空调,安了电脑,生活发生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巨大转变,现在病有所医,钱有所来。家家户户生活都上升了一个台阶,真正从温饱奔向小康。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不远处的果树上的一簇簇花朵在经过雨水的冲刷后更显娇嫩,路边上有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每家每户飘荡起诱人的香味……这就是我们走在小康路上的证明。
现在的小康生活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迈向更高品质新生活的起点!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高一(2)班 崔国强 指导教师:李国贵)
责任编辑:邱苗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