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何为小康?小康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而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小康就是飞驰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而不再是蹚过泥泞的小路,小康就是坐在茶馆唠嗑而不再吃了上顿愁下顿。
小康,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生活在一座小县城里足足有16个年头了。县城虽小,却也承载了几万人民的梦,它看着我一天天长大,我也见证了它一年年的变化,时间成了我们之间幸福的纽带。
清晨,水泥道路上并没有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道路两旁铺满了落叶,用它们已然逝去的短暂年华装点着街景。零零星星的行人急匆匆掠过,路上的旧式绿篷三轮车点缀其中。这就是五年前的县城,人们的生活平淡而忙碌。三轮车坐起来并不舒适,一路颠簸还伴随着嘈杂的“嗡嗡”声。开车的大多都为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长时间早出晚归的工作使她们饱经风霜的脸颊上出现一道道黄斑和皱纹。为了生活,只能咬紧牙关,将三轮车的背影留在落日的余晖下,继续驶向远方。三轮车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回忆,也承载着底层百姓的希冀。
远方,会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吗?
挤进闹哄哄的集市,我们能听到鸣笛声、吆喝声、嘶鸣声以及喧哗声等汇集而交织形成的“交响乐”。空气中飘荡着垃圾堆腐烂的酸臭味,让人一秒都不想在此地停留。有一对夫妇,每天都准时定点地推着一辆车到集市上卖水果。他们家的水果种类繁多,个儿大味甜,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
夕阳欲坠,最后一丝温暖的霞,湮灭在了闹市中。这对夫妇收拾好东西,推着车子一同踏进了黑夜。生活不易,但每个人都在努力。
县城即将迎来它的夜晚,究竟要度过多少个夜晚,它才能走向小康……
一座座瓦房的拆除,一栋栋高楼的建成,再回首,已是近五年的光阴。如今的县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三轮车永远活在了几代人的回忆里,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高大迅猛的公交车。集市也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整齐有序、干净整洁的市场,空气里飘荡着小馆子里的醇香,茶室门前人们熙熙攘攘,脚步放缓。人们大多不再忙于奔波,而是享受着惬意的生活。令人欣喜的是,在市场的路口有一家水果批发店,老板和老板娘正是当年起早贪黑推车卖水果的夫妇。
昔日的冷清早已转变为今日的繁忙,私家车的普及使柏油路上增添了新的活力;大型超市来往的人群,三月三广场云集的健身达人,百花廊桥漫步的人们,百花岭风景区拍照驻留的外地游客……新鲜的血液注入了这座县城,使它更加光亮耀眼。
变换的是世间景象,不变的是人间向往。因为向往,所以勤奋。因为勤奋,所以实现。勤劳的人们推动着县城的变革,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康时代。
古有陶渊明之桃源,今有新时代之小康,这个属于我们劳动人民的小康时代,将会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未来,我们会更好。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高一(2)班 韦依 指导教师:李国贵)
责任编辑:邱苗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