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大”不应是打通生命急救“最后一公里”的“拦路虎”

  7月3日,在前往北京的G322次列车上,一位60岁左右男性患者躺在车厢地面,意识丧失,面色发绀,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乘坐该次列车赴北京进修“国家呼吸专科护士”的安徽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主管护师孟慧慧在听到广播寻医的消息后,立刻起身赶往出事车厢。现场还有其他3位医务工作者也先后赶到。4位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展开抢救,与此同时,列车长紧急调度临时停靠列车,联系120急救。列车抵达临时停靠站后,他们与乘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将患者交给急救人员。

  乘客的生命安全应是铁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有关铁路乘客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突发疾病,甚至因此身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之声报道,2018年2月23日,甘肃天水的姚女士与父母乘坐K228次列车时父亲姚先生上车后突然晕倒,由于未得到及时救治而致其死亡。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归根结底是铁路列车上没有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以至于乘客遇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

  现实是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如遇乘客突发疾病,列车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列车广播寻求乘客中的医护人员帮助。但是,倘若乘客中没有医护人员,或者即便有医护人员在车上,但出于如果救治出现意外而招来不必要的官司的担忧,极有可能出现无人响应的状况,不仅直接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且乘客一旦因此死亡,铁路部门还将面临承担相应赔偿的风险,增加铁路安全运行的成本。

  如何在乘客出现突发疾病时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打通生命急救的“最后一公里”,保障铁路乘客的生命安全?

  笔者认为,首先,列车应当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9年铁路安全公告》显示,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6.6亿人,同比增长8.4%。乘客突发疾病虽是小概率事件,但面对如此庞大且不断上升的铁路客流量,以及铁路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工具单车运量大,庞大的基数让需要救治的乘客量不容忽视,加上铁路运输所具有的空间密闭、老弱乘客身体负担较大等特点,随车配备专职医护人员迫在眉睫。

  其次,还应配备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乘客突发疾病时,除了有专职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之外,还应配备除颤仪、氧气瓶等基本的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

  再者,设立列车医务室。如今,列车都设有餐车,用以满足乘客的就餐需求。同样,设立列车医务室,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乘客出现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也是避免医护人员在车厢内狭窄的环境下不利于开展急救措施。列车医务室可参照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由卫生健康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使得在列车上开展的医疗行为合法化,避免由此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但是,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设立医务室无疑会增加铁路运行成本,铁路部门可考虑施行有偿服务制度,制定出合理的收费及服务标准,并向乘客收取一定的费用。(孙志云)

责任编辑:冉苗俊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