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盐味海南

  乐东莺歌海盐场。

  ■ 曾庆江

  夏日炎炎,何以觅清凉?当我们在空调房里享受丝丝凉意时,海边的制盐场却显得更为忙碌。每年的夏日,都是晒盐的黄金季节。“百味盐为首,有盐才有味。”食盐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我国海域面积大,这使得制作海盐就成为一种重要产业。江苏、浙江沿海分别有盐城、盐都、海盐等地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海盐制作的兴盛。海南岛虽然没有以“盐”命名的地名,但是由于四面环海,且又处于热带地域,是制作海盐的绝佳场所。在海南岛盐场中,由于有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再加上阳光充足,这使得西部盐场更优于东部。这里,既有儋州的千年古盐田见证历史的沧桑,也有莺歌海盐场等为当下大众“有盐有味”的生活增添很多靓丽的色彩。

  千年古盐田见证历史沧桑

  在海南岛西部旅游日渐升温的当下,千年古盐田已经成为人们周末休闲打卡的重要去处。循着海南岛西线南行,至洋浦半岛的盐田村,就可以看到有将近千亩的千年古盐田。古盐田的存在,为儋州这座千年古郡更增添了一份历史沧桑。

  唐宋年间是海南移民的高峰期,不少岛外居民漂洋过海来到海南岛生存发展,进而成为影响深远的过琼始祖。唐朝末年,一群福建莆田的盐农在谭正德的带领下,千辛万苦来到海南岛西部的儋耳郡,在洋浦半岛的海边开山劈石,凿出一个又一个的石槽,如同一方方巨大的砚台排列在海边。因为石头有大小之分,凿成的石槽也有大小之别,从而构成了规模宏大却又错落有致的盐田(相对于农田而言的形象化说法)。由于石槽经久耐用,虽然经历了千年日晒雨淋,依然能够供人们正常使用。

  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在注入石槽中,接受阳光的曝晒,最终成为高品质的盐粒。盐农在海水成盐后将其收集起来,向各地进行销售,从而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由于在过去盐业一直由官方控制,被称为官盐,为此还设立了相关机构和官员,盐农是被各级官府盘剥的对象,他们背后都有一部难以言说的血泪史。历史上曾有盐农不堪压迫揭竿起义的事件发生。官盐价高质次,百姓苦不堪言,这导致了私盐盛行。私盐由于少了政府的税收,一般都是物美价廉。历朝历代总有一些亡命之徒贩卖私盐获取暴利。

  洋浦地区海水清澈,阳光充足,因此通过“日晒制盐”能够获取高质量的产品,获得不少文人的赞颂。为此,清朝乾隆皇帝还以盐场的开创者谭正德之名御书“正德”二字赐给当地盐农。这可谓代表着历史上的最高荣光。

  洋浦的盐田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已经千余年,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千年古盐田”。千年古盐田充分利用火山石和海洋的潮汐规律,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直到现在,当地人还采用这种古法制盐。这种古老的制盐技艺,已经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古盐田。

  东方盐场曾出产贡品

  走过洋浦的千年古盐田之后,沿着海南岛西线继续南行,这就到了东方盐场。东方盐场是海南省属三大盐场之一,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食盐生产企业,因此成为东方市的纳税大户,有力地支撑着东方市的经济文化发展。

  东方市濒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80多公里,而且由于纬度低,阳光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盐条件,因此东方盐场以散点状分布在沿海各乡镇上。东方盐场的核心地带位于北黎地区,当地有北黎河,河的南岸有北黎、新北、港门等村庄,明朝时期在海南开通环岛驿道,这里曾设立“北黎铺”的驿站,因此东方盐场出产的精美食盐被称为“北黎盐”。“北黎盐”负有盛名,曾被选为朝廷贡品。这无疑极大推动当地盐业的发展,到清末民初时,整个感恩(今东方市旧称)扩展到沿海7个片区30多个乡村50多个生产点,形成相当的规模。作为贡品自然是无上的荣耀,但是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则可能更是一种负担。地方统治者往往借贡品之名层层加码盘剥百姓,这自然是私盐盛行的另一个原因。

  东方盐场在过去是采用海水晾晒的方式生产盐粒。优质海水和充足阳光,这给日晒取盐提供了充足保障,对于制盐业来说可谓是“天赐宝地”。相比洋浦的千年古盐田来说,东方境内海湾滩涂面积平坦而广阔,而且纬度更低,太阳辐射更强,而且常年风力大、雨水少,蒸发旺盛,但是,这种得益于优厚自然条件的天然制盐法也可能会受制于自然条件。海南岛具有台风多发特点,可能一场大雨或者一场台风就让盐农多日辛劳付之东流。因此,自古以来,制盐一直是一个艰辛的职业。

  传统制盐往往要经过纳潮—抽水—蓄水—蒸发—结晶—收盐等多项工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东方盐场以更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昔日的朝廷贡品已经成为大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

  莺歌海盐场成为海南新名片

  走过东方盐场继续沿海南岛西线南行,到达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的莺歌海盐场。它和东方盐场及榆亚盐场并称为海南省属三大盐场。相比洋浦的千年古盐田和东方盐场,莺歌海盐场开发要晚很多,仅有几十年历史,却是后来居上了。

  日军侵占海南岛期间,发现了莺歌海优质的海盐资源,曾进行大规模勘探并编制盐场开发计划,打算建成“东亚第一大盐场”。直至日军投降,莺歌海盐场并没有建成,相关资源被国民党琼崖当局接管,在崖县(今海南三亚)成立了盐场筹备处,但是最终以“边疆开发,备极艰辛”为由搁浅。

  1955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在视察海南之后,决定建设莺歌海盐场,并在广州成立莺歌海盐场筹建处,从而正式拉开建设序幕。经过两年艰苦奋斗,莺歌海盐场于1958年建成并顺利投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并称为我国三大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河北和天津境内的渤海沿海,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莺歌海是我国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盐场。

  莺歌海盐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建在海山之间,尖峰岭的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自北方和东部的台风云雨,使这里长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盐业生产。加之这里的海水含盐度高,从而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这是对当年莺歌海人民战天斗海场景的形象描绘,是对莺歌海精神的深情咏叹。

  当然,莺歌海盐场之所以赫赫有名,除了它丰富的盐业资源,更在于那一片美丽的海。莺歌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它还拥有美丽的海湾和沙滩,吸引着中外游客前往观光驻足。盐田、沙滩、海水、美景等组合成莺歌海形象,已然成为海南新名片。

原标题:盐味海南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