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苏区精神 再谱外事新篇

  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学习领会苏区精神,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以及苏区精神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带动人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踊跃投身自贸港建设实践中来。

  弘扬苏区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今年5月,根据外交部统一安排,笔者有幸应邀赴江西瑞金参加第一期外事教育红色课堂。作为学员,实地调研学习,深刻感悟这一革命精神,更加坚定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责任担当。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其主要内涵可以用28个字来概括,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此次外事教育红色课堂,授课老师用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调研报告特别是《寻乌调查》,深入解读了“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用邓小平同志的事迹诠释了“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用瑞金人民支持革命的事例阐述了“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在学习领会苏区精神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苏区精神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认识。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在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中,党带领苏区人民探索治党治国治军道路,开展制度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构成了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要义。正是因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苏区在资源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发挥出强大效能,充分显示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也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而我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二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外交外事工作。此次学习中,主办方专门安排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外交史陈列馆,让我们对那个时期我们党外交工作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的九部一局中,外交人民委员部位列第一,很多外交事务都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对外办理,由主席、副主席签发,充分体现了外交大权在党中央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探索执政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对比中央苏区时期的外交斗争,我们今天的外交局面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国际朋友圈遍布全球,我们正在和世界各国一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方外事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如磐,必须牢记外交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对外开放大局。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得到了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可以说,苏区精神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共同诠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结合我省实际,海南自贸港建设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由贸易港。

  四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要有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气魄和决心。中央苏区面临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困苦,却能够坚定意志,采取多种方式克服困难,将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深入学习苏区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历史,让人不由联想到现在海南加快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难道比中央苏区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酷考验更加严峻、更加艰巨吗?蓝图已经绘就,方案已经制定,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抓紧落实政策早期安排,以钉钉子精神夯实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应学习和发扬苏区精神,坚定一定要建成全球最大自贸港的信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推动成果转化

  谱写外事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全省外事战线党员干部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力抢抓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断推动海南地方外事工作再开新局,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海南开放发展中再创佳绩,再谱新篇。

  一如既往全力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打造展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窗口。一是要以博鳌小镇美丽的田园风光特色,倾力营造非正式、舒适、和谐的论坛会议氛围。二是依托论坛年会平台,以服务“一带一路”共建为目标,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抓手,推动海南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三是通过开展各类公共外交活动,生动展示和宣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范例。围绕海南自贸港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议题设置分论坛,利用论坛平台宣介海南自贸港有关政策,集中展示我国谋划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借助论坛平台策划中外领导人会外考察、论坛公共外交活动和爱心公益慈善活动等,向国际社会直观展示海南在“多规合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不凡成绩,宣介中国改革开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成就。四是办好现有品牌项目,打造地方层面多边合作新平台,包括办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推动构建全球岛屿命运共同体;借助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通过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趋势分论坛,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主办南海主题分论坛,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继续办好减贫主题分论坛,以实际行动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地方优势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

  着力提升海南经济外向度和国际知名度,当好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外事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有重点地推进国际友城交往,推动友城间务实合作迈出新步伐,让海南开放友好合作故事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自贸港国际能见度和影响力。利用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国媒体访琼契机,视情组织召开专题推介会、政策介绍交流会等,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和形象展示窗口,全面宣介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协助并推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开放合作交流,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秉持互利共赢理念,提升经济外事质量效益,增强外事工作与贸易投资、产业发展等的协同性,力争对外合作项目和企业数量显著提高。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持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打造智慧外事集成创新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外事领域“放管服”改革,适应大数据、数字经济、“互联网+”等发展趋势,打造特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外事服务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外事为民普惠性。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完善优化外事创新生态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外事工作障碍,形成外事制度创新案例库,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干一件成一件。适应后疫情时代对外交往新方式,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云外事”“云推介”“云签约”等新型交流合作水平。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原标题:传承苏区精神 再谱外事新篇

责任编辑:林靖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