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日签 | 张曙光:从波德莱尔到纽约派

本期作家,张曙光

张曙光,诗人、翻译家。1956 年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上大学时开始写诗,追求坚实硬朗的诗风。著有诗集《小丑的花格外衣》《午后的降雪》《张曙光诗歌》等,译诗集《神曲》《切·米沃什诗选》,评论随笔集《堂·吉诃德的幽灵》等。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 “诗歌与人”诗人奖及“诗建设”主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德、日、荷兰、西班牙等多种语言。

《从波德莱尔到纽约派》摘录

文/张曙光

人们的诗歌观念和趣味严重滞后。现代派产生一百年了,人们才能够接受,也并不完全。不懂没关系,但不懂又要装懂。装懂就一定要绝对,全都懂,不然就露怯。人们会认为纽约派太日常太琐细了,且戏谑,谈不上崇高。中国的诗人们习惯了拿腔拿调,中国的读者们习惯了诗人们哭丧着脸悲天悯人。我上次说要努力写得平凡,就是要去掉姿态感,用一颗平常心去写作。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在写作时会想着我是在写伟大的诗歌,他只是在写自己的喜悦、痛苦,和对生命的感受。重要的是敞开心灵去面对世界,面对种种问题和疑惑。

现代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一种姿态。激进派和保守派都无法摆脱它。我理解现代性重要的是对时代的感悟和理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存处境是怎样的?对生活和生命构成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在这个世上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世界在你内心激起的反应又是怎样的?等等。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问题,也都有核心焦点问题。艾略特关注现代文明的衰落,奥登预感到战争的威胁,这些都是抓住了时代最本质的东西。写作就是和时代的博弈。

至于说到是否能延续波德莱尔的路子,我想国外早就不这样了。纽约派、语言诗都是在另辟蹊径。去年还是前年读了柏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想梳理一下浪漫派,看看有哪些可以为今天所用。另外我们是否可以把既往对诗歌的观点和认识尤其是一些现代理论搁置起来,重新认识诗歌的本质,再看看那些观点和认识哪些方面适合这个时代。当然,写作对时代的审美风气既可顺又可逆,关键在于你自己想取什么。

责任编辑:蔡千岚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