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1元”之类的“套路保险”必须严厉打击

  7月27日,海口市民陈先生手机微信收到一条支付信息,显示扣款148.2元。仔细一看,这是一个名为“悟空保”的商家发起的扣款。记者调查发现,海口陆续有消费者遇到类似“被投保”的情形,多是以“首月1元购买600万医疗保险”的宣传吸引消费者投保,而首次扣费1元后,接下来会每月自动扣款。【详情>>】

  “我完全没有印象什么时候投过保,平日里我也不喜欢玩网络,怎么就莫名其妙买了保险?”谈及误买保险的经历,陈先生很是郁闷。陈先生的困惑,也是很多人弄不明白的问题——他们明明没有购买过保险产品,为什么却稀里糊涂为此付了费、埋了单?

  实际上,“首月1元”之类的描述,本来就是个欲盖弥彰的圈套。因为“首月1元”不等于“每月1元”,这种明显带有欺骗性和诱导性的措辞,更像是“请君入瓮”的诱饵。以如此拙劣的方式误导用户,隐藏其中的多半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以“悟空保”为例,“首月1元”之后,紧接着就是每月100多元的账单,而且在参保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系统已经悄悄开通了自动扣费。如此神出鬼没、变化多端的保险产品,确实配得上“悟空保”这个名号。

  近年来,类似的“套路”多次被曝光,银保监会不仅明确表示这种行为“纯属欺骗”,而且在去年12月曾通报过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无论“首月1元”还是“首月0元”,这类保险产品都是试图先吸引用户上钩,然后“放长线钓大鱼”,将全年保费分摊到余下的11个月。有媒体曾发现,同样一款保险产品,以“首月1元”的形式分期购买1年,竟然比一次性缴费1年还要更贵。这也正是这类骗局的惯用伎俩:一方面通过“首月1元”请君入瓮,另一方面通过调高收费暗度陈仓。

  虽然以“保险”为名,这类以坑蒙拐骗为能事的金融产品显然很不保险。连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与选择权都不能保障,这些唯利是图的金融产品如何能让人觉得“保险”?“套路保险”大行其道,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仅凭消费者提高警惕显然是不够的。既然是“套路”,这些保险产品往往不是将精力放在保障用户权益上,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欺骗消费者为能事。现实中,“套路保险”大多“请神容易送神难”,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套”,想要“解套”却难上加难。按照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必须明确说明、如实告知。对于“套路保险”,不仅要裁决无效,而且有必要追究始作俑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套路保险”大多数都是消费者被误导消费的结果,但也不乏海口市民陈先生那样被第三方软件“出卖”的情形。陈先生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保险产品,但却依然被人下了“套”,按照“悟空保”客服的说法,可能因为他浏览广告时“不小心”点进了投保界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危险信号——形形色色的网络广告中,到底潜伏着多少防不胜防的圈套? 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大量APP,每个APP在下载安装时都会提出一定使用权限的要求,但很少有人知道,轻易将读取个人信息授权给APP,到底会给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什么样的威胁?“套路保险”的趁虚而入,不失为约束APP行为,规范信息采集原则的切入点。

  随着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不断出现,这原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市场现状,不仅令公众利益受到伤害,也使这一新兴行业的前景蒙上阴影。让互联网保险变得更加“保险”,首先就应该将“悟空保”这样的大忽悠,压在法律的“五指山”下。(赵志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